2021年不知不覺彈指一揮間就跑過去了,其實可以環視今年的影視劇市場,“爆款”少之又少。電影市場的也是在春節檔的之後就陷入了斷層式停滞。
最近剛剛補完了《機醫》第二季,我很喜歡就如同我贊美第一季一樣,五人幫就是我想要的生活。

另一方面,我們也拍出了今年最好的電視劇——《俗女養成記2》。
第一季的《俗女》隻有9.1分(後面漲起來了)

第二部從開播9.3到結束都是9.3,

是當之無愧的年度華語電視劇。
每一集都在爆哭,每一集都是台灣家庭瑣事和現代生活的事情。
40歲的陳嘉玲放棄台北天龍國的高薪職位,跑回台南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在這部劇裡,我能爆哭無數次。
沒有什麼社會内卷啊,也沒有什麼糟心大事在這部劇裡,就是一個家庭的故事。
《俗女》裡我們能看到什麼?一、一家人各自鬥法
在這部劇裡,你可以看到陳嘉玲和母親鬥法,陳嘉玲跟任何人鬥法,你可以看到12歲的陳嘉玲童年的各種糗事和各種你所想象的事。你也可以看到40歲的陳嘉玲,一事無成,但是就是非常享受當下的過程。
40歲,無房,無車,邋遢,更年期,亂發脾氣。

二、東方式家庭關系
陳嘉玲一家每一集都在講一個關于自身的故事,每個人都有深刻的代入感,你或許是陳嘉玲,或許蔡永森。你都可以在陳嘉玲這一家人中找到共鳴,親切的台灣調,“阿公,阿嫲,阿爸,啊媽”,像看了一集家庭版本的《請回答1988》,内核就是一家人的生活。

三、你可以看到不一樣的問題與沖突
你在一部劇第一集看見過這樣的華語電視劇嗎?
佑仔當着陳嘉玲一家人對自己的弟弟陳家明表白。

你見過這樣的表白之後,老父親和母親之後想說的嗎?

你見過40歲的陳嘉玲和蔡永森這段不再年輕,可是就是好笑的愛情嗎?

你見過一個懦弱的男性成長嗎?
你見過在面對别人給他安排好的人生,最後說出一句不要的陳嘉明嗎?

你見過年近40歲還要亂發脾氣,反反複複,愛吵架,愛發瘋,愛神經大條,要愛,要自由,要嫉妒的陳嘉玲嗎?
你有在一部華語電影裡看到一位40歲這樣的女性嗎?




沒有,我都沒講過。探讨了太多的感情,生病的父親會對母親說等我走了,你再找一個,這麼多年是我對不起你,幸苦你了。
你能看到在東方家庭關系中男性主導者的父子倆在探讨這些問題嗎?


四、女性意識的崛起
陳嘉玲40歲,碌碌無為,因為第一部中所遇見的夢中小屋,即使是個偏僻的地方也要堅定的買下來。
改造夢中的小屋。
及時轉業,對自己不來不适合且不喜歡的工作說再見。
重新考取了導遊證,說的一口流利的英語。
将老外帶回家,父母才說,哦原來你英語這麼好。
40歲,各種出糗。
女性不要孩子該如同探讨?

面對女性家暴和女權主義的電視劇該如何表達?

你能想象40幾歲的兩個婦女在沙灘上演小學雞式吵架嗎?

你能想到老夫老妻的戀愛是這樣的嗎?

我對《俗女》的喜愛并不是文字所能表達的,是給短短的劇集裡塞進去了太多的東方式家庭關系,是現在大陸所無法拍出來的。
我時常在想,40歲,要幹什麼,是否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我想要過《機醫》五人組的生活,可是過于理想化。
所以啊,
我不要成為多偉大的人,40歲,我隻想成為陳嘉玲。
就如她說的,40歲,我的人生下半場才開始。

是俗女,也是淑女,是陳嘉玲。
《俗女》的美好,就如《我愛我家》,《請回答1988》,我哭過,我爆笑過,我愛過,我喜歡它拍長,我喜歡它永不結束。

因為陳嘉玲,就是我想成為的人,或者說是我當下的一部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