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歐容的,其實可以知道他現在的是多麼炙手可熱,歐美導演屆當紅炸子雞。
其實這也不是歐容第一次改法斯賓德的作品了,上一次他的《幹柴烈火》翻拍子法斯賓德的《愛比死更冷》,并且還在第五十屆柏林電影節拿下了最佳泰迪熊獎。
再到這次的新片《彼得馮康德》也是同樣翻拍(改編)自法斯賓德的《柏蒂娜的苦淚》。
劇情是大同小異的,從海報就可以看出是一股子《霧港水手》的味道,
外表是法斯賓德男通訊錄的殼,而劇本内心則是《柏蒂娜的苦淚》的再續。
且看歐容如何将《柏蒂娜的苦淚》改成《動物世界》。
1.人物與線索
不同于原版《柏蒂娜的苦淚》最大之處是性轉,這就導緻了人物的情感所需是不一樣的。
法斯賓德側重于女性在破碎的婚姻生活中重塑狀态和女性意識,而歐容則将人物設定在一個1977年的好萊塢與歐美電影冉冉升起的 chase dream的年代。
Peter,作家,導演,編劇。
Sodoine,女演員,企業家之之妻,好萊塢混不下去過氣女明星。
Amir,23歲,男模特,有姣好的面容,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Karl,Peter的編輯再加生活助理,統管Perer的一切,頤指氣使,任勞任怨當成男傭一般。
通過對主要的幾個人物進行耙定,基本就可以腦補出一副上位,紙醉金迷,成功後破碎,追名逐利,勇闖娛樂圈,有人心碎,有人歡喜的故事線索。
而顯然,這就是歐容想要拍的東西,他要的就是這份最簡單的故事,一個chase dream,有人歡喜有人憂,有人墜落,有人高升的小品,這就是歐容所設定好的,人物-線索的颠覆。
2.空間與情感。
有多大的空間就有多大的情感釋放,這句話并不适用于歐容的《彼得馮康德》。電影裡所發生的,幾戶是和歐容幾年前的《八美圖》一樣的,是舞台劇既視感。
電影幾乎沒有外景,而這一切的情感變化都是在這所房子裡面所發生的。
電影幾乎隻有三個場景
房間-客廳-工作室(電影暗房)
客廳
在客廳處理,Sidonie和Amir,母親,女兒等閑雜事務的處理,而在房間中談情說愛,聊天,做愛,chase dream,說你的理想是什麼。而在電影暗房完成新星的塑造,情感的變化。電影相機的存在,也同時迷茫着一股子法斯賓德的味道,或許,彼得馮康德或許就是法斯賓德本人呢。
在房間——和Amir纏綿情深,翻天覆地,然後暢談人生理想。
在客廳——發生争吵,挽留愛人,發瘋與家人朋友決裂,一個人在舞台劇的中心呼喚Amir,如同索愛不得的罪犯,無緣無故心像插了刀子,孩子一樣暴哭。
在電影房——撫摸愛人照片,陳列鋪墊過往點滴,最後親吻,焚燒之。
這就是歐容第二出人物,在逼仄有限的空間裡面,通過劇情走位,人物線索,角色設定完成了密室逃脫的舞台劇。
3.動物世界。
我在看這個電影的時候是開的非常開心的,因為我從來不在一個上面所說的兩個角度,舞台劇和追名逐利的怪圈中去看這出喜劇小品的。
我是覺得,人物—空間-線索的三重合一,剛剛好就是一出圈養在家畜中的動物世界。
假設 Peter是豬,身材,體态,行為舉止都是這個設定。
而Amir是青年的豺狼,體态,性格,欲望,野性,宛如豺狼姣好的面容。
Sodonie是狐狸,從阿佳妮的體态,說話的圓滑,設計的深度,濃妝淡抹之間就是狐狸。
Karl是雞,任勞任怨一大早打鳴的公雞,為主人做一切,被頤指氣使,從沒活出過自我,成為劇作的工具。
女兒是兔子,母親是山羊。
加上舞台劇幻化的空間感,就完全足夠代入這出動物世界。
把故事變成了動物的追名逐利,不是娛樂圈,是動物圈的說所要所求,這個電影顯然更加成立。
故事就變成了:豬看不上狐狸,狐狸不滿豬很久了,狐狸設計送出豺狼從中使壞,沒想到豬鬼迷心竅,色欲熏天,最終豬愛上了狼,并且讓狼在森林立足。狼長大了,有欲望了,雞被冷落,黯然神傷。
故事的最後,狼離開了雞,豬放棄了狼,瞄準了雞。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雞看到都要吐你一臉口水。
狐狸與狼遠走高飛。豬是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甚至雞也沒吃上,隻剩下彼得·馮·康德的苦淚。
電影好看嗎?
當然好看,是好看的電影,是歐容無意之中通過舞台劇和誇張的人物體态走位無形之中所堆砌而成的喜劇小品。
而這出喜劇小品,之前的《幹柴烈火》中權力者在愛中占據主導地位就闡釋了這個道理。
當然是叢林法則,動物世界的電影,但絕對不是歐容好的電影,而且我們能看得到歐容在劇作的自如和偷懶,自如是随便拍一拍就能拍好/改好法斯賓德,緻敬(海報,電影内容,畫外音,乃至第一個鏡頭開始就特别的法斯賓德)。但絕對不是好電影,是好看是劇作層面法斯賓德加上設定所帶來的,但是好的電影沒有标準。
上一次喜歡的歐容還是《登堂入室》
那種文本先行後來覺醒的感覺已經很久不存在了,他似乎越來越喜歡喜劇和溫情化,《一切順利》
安樂死的題材之溫柔,再到《彼得·馮·康德》的喜劇小品。
發涼的歐容也好,溫情也罷,《彼得馮康德》的好看是表層的(而已),而後知後覺的歐容會不會在《我的罪行》跟老朋友于佩爾
會不會呢~~但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