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飲食男女》中的隐喻和象征
李安,一位享譽國際的華人導演。他兩次獲得奧斯卡獎,多次摘得金球金獅金熊等各種國際影壇重量級獎項。可以說,李安是一位集大成者。他電影創作以深刻的思想性,強烈的故事性和從容的叙事以及優美的畫面等因素博得了大衆的喜愛。在他的影片中,東西方文化的沖突總是以奇妙的方式獲得暫時的平衡。他能夠将電影平實的紀實風格與戲劇性巧妙的結合起來,使得影片展現出一種一如李安本人般獨具東方特色的淡雅平和的氣息。他早期的“家庭三部曲”《推手》、《喜宴》、《飲食男女》,就是這種風格的代表影片。
其中的隐喻與象征手法更是集中體現了其渾然天成的叙事技巧,主題思想的表達更為深刻與鮮明,生動地展示了李安導演獨特的影像風格,赢得了電影界的一緻好評。
影片的開頭,呈現在觀衆面前的是一個大全景鏡頭:繁忙的十字路口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川流不息,緊接着,片名“飲食男女”四個大字覆蓋在穿行的人群上,象征着現代社會中的生活着的每一個個體都是片中“飲食男女”的縮影,每個個體的情欲與意念都具有共通性。導演借飲食之名,實則探讨了當代社會中個人的情欲渴求與家庭倫理困頓之間的融合與碰撞,這是影片一處最大的隐喻。
雨水具有強烈的指向性和寓意
在本片中多次出現的雨水同樣具有強烈的指向性與寓意。在千呼萬喚的梁伯母出現的場景則被設置在了滂沱大雨中。雨水象征着一種潤物細無聲的侵犯性,導演借此隐喻着梁伯母的到來将給朱家帶來一場變化,這場變化逐步深入到朱家中,并最終形成雨水班滂沱洶湧之勢;在溫伯伯被送往醫院的夜晚,連綿的雨水象征着一直隐忍的父親情感的最終噴發。
影片中的母親是在家甯4歲的時候死的,現在的家甯已經二十歲了,16年的孤獨與寂寞中伴随的是日漸成熟性感的三個女兒。影片中父親多次強調自己身體沒問題,每天早上早起晨跑,這些鏡頭都暗示了父親的性壓抑。在叫醒家倩的時候,他甚至有個身體的前伸。每個人都是性的奴隸,父親也一樣。
母親死後,年長的家珍扮起了母親這個角色,為了能讓家庭達到平衡,她不惜編出被男人甩的故事,這種母性在她心中蔓延,所以她在看到班長受到情書後會心存妒忌,嘴上卻說誰沒收過,她受不了發情的貓叫,出門在外必須帶耳機,也不能忍耐鄰居放一些情歌,連内褲也穿的特别保守,多年的壓抑使她對性充滿了向往與渴望,緊身牛仔褲,KTV,越野摩托車,這些性暗示對在為最後家甯的爆發做鋪墊,确定關系後的家甯,連飯也來不及吃,話也來不及說,性像洪水猛獸一樣爆發了。
家甯的母親形象無疑對父親的價值觀進行沖擊,年輕女孩的貌美使他對性沖滿了懷戀。相反,錦華早年喪夫,缺少父愛的他确實不會在意年紀的問題,相反朱爸對他來說更像是彌補她所缺少的父愛,這些都是為最後兩人宣布的鋪墊。
味覺同樣是暗喻,味覺的喪失是因為多年以來的性壓抑,老朱卻不願承認,這是他不敢面對性的考驗,最後錦華懷孕,父親的味覺回複,象征着多年的性壓抑終于在這一刻消失。基督教則是代表家珍,教師和“母親”的雙層職業使得這個人物具有極強的控制欲,她是一個頑固的基督徒,所以她的丈夫也必須是基督徒,這是她的思想,充滿母性的她根本不會做一個妻子,用這樣的暗喻的手法也揭示了兩人必定悲劇的結尾。
視聽上也存在暗喻,第五次聚餐,一家九口一起團圓的場面十分壯觀。導演采用廣角鏡頭突出這種壯觀和儀式感。同時,配以兩人三人鏡頭,表現了此時一家人感情之間的融合。在這個場景中,攝影機的運動微妙的暗示了一個三角關系的存在:鏡頭先将老朱和以女主人身份自居的梁伯母置于同一畫面;鏡頭向右一搖,又将老朱與錦榮置于同一畫面。鏡頭的運動也暗示了結尾要發生的事。
作為“家庭三部曲”中的最後一部,《飲食男女》無疑是成就最高,最成熟的一部,導演通過視聽,暗喻等手法,把家庭的“吃”與“性”層層剝析,為我們展現了一個隻屬于中華文化的家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