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部很不錯的韓國電影。

弱勢群體的逆襲,也許現實中未必來的這麼暢快淋漓,但本片卻給人帶來了治愈的效果。

01

...

影片的結構和内容清晰而富有層次感。

一開場,我們就目睹了一樁案件,但是案件的真相,到結局才緩緩揭開面紗,這符合我們的邏輯,是一個完整的故事。

患有自閉症的中學生智友,在自己的家中,打開了卧室的窗戶,目睹了馬路另外一端私人住宅裡發生的一起案件。

...

然後影片的鋪墊開始轉場。

大律師楊淳鎬在為一個金融詐騙犯做辯護,對于多年從事檢察官工作的他來說,這次加入一家律所,中年再次成為職場新人,他的目的很簡單,賺錢養家。

而律師的悲劇,遠不是中年轉職這麼簡單,他的家中還有得了帕金森症的老父,更讓人心裡堵得慌的是,老父為人做擔保,兒子被迫承擔了一屁股的債務,真是所謂父債子還。這樣的悲情律師,父親卻對這個兒子一直沒有放棄,父子之間的對白,讓人忍俊不禁。

...

父親說:你一把年紀也不小了,我從來沒看到你帶女孩子回家。人家都說你可能喜歡男人。不管女人也好,男人也好,一個人太孤單了,我不想看着你這麼寂寞。你就算是帶一個男人回來,我也替你高興。

于是,父親變着法的,要給兒子介紹對象,拿着一個看起來已經可以做兒子後媽的阿婆的照片給兒子看,還告訴他照片後面有電話号碼。

楊淳鎬隻能苦笑,并且柔軟的回擊老父親,這個人看起來有點像媽媽啊。

父親的堅持,讓做子女的真是哭笑不得,他說,是啊,你媽媽也是比我年紀大的,你看,我們生活在一起那麼多年不是很好。

02

...

說起楊淳鎬的感情,他也不是一片空白,隻是到了這個年紀,一事無成,微薄的薪水,還欠着一屁股的債,再背負着父親的病,他也是有心無力。

曾經大學裡的好朋友秀仁一度是他唯一的牽挂。秀仁離了婚,還帶着一個女兒,但是秀仁的女兒很喜歡楊淳鎬。

秀仁是個倔強的女人,她為了幫助受害者讨回公道,明知胳膊拗不過大腿,但是她始終在堅持戰鬥,不肯放棄。

...

淳鎬勸她把注意力放到幫受害者多要回一些賠償上,這才是更實際的東西,秀仁對他的思維方式感到意外和失望,于是兩人的關系陷入僵局。

03

...

此時楊淳鎬開始接手處理片中一開頭出現的,老人家離奇死亡事件。

究竟是自殺、還是他殺,因為自閉症智友的一句證詞,老人家中的女仆吳美蘭被抓進了監獄。楊淳鎬作為律所的新王牌,被派去免費為弱勢群體打這場官司,以挽回律所在公衆中,隻會維護有錢人利益的負面形象。

楊淳鎬多次前往監獄探監,與吳美蘭确認事情的真相,得到的答複都是“我沒殺人”。于是他堅定症結出在自閉症女孩智友的身上,開始深入了解智友,試圖在她身上找到突破口。

...

在和智友接觸的過程中,楊淳鎬從不知如何開始,到後面成為了智友的好朋友,并能順暢的溝通,期間頗費了一番周折。

...

最終的結局,正義得到了伸張,戰勝了邪惡,得到了認可。

楊淳鎬也為了這場勝利,犧牲掉了自己做律師的資格,但他的内心得到了救贖,他從自閉症女孩智友的身上,感受到了在金錢、物質之上,人的内心世界的強大。

...

最後他勇敢的踏出了一步,去找他的好友秀仁,并表白要和她一起面對滿目瘡痍的人生。

04

...

影片特别簡單,而且脈絡十分緊湊,沒有多餘的線索和叙述。所有的鋪墊都是為了彰顯正義的力量,弱者有時也會很強。

楊淳鎬律師的這種角色定位,也是很貼近現實的。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和他一樣,介于好人和壞人之間,徘徊枉顧,如果有一股正義的精神導向推一把,他就能上一個台階,進入另外一個層次,但如果是反之,就會堕落下去。

自閉症女孩,顯然是給了他堅持正義的力量。哪怕是做不了律師,我也要做證人,連一個孩子、一個不健全的人都能如此的堅定要堅持正義,何況一個健全者。如自甘堕落,自己又将情何以堪。

人之初,是性本善、還是性本惡,我想都是各占50%的機率,看後天所處的環境的熏陶,看在關鍵時刻,出現的是怎樣的領路人。

像楊淳鎬身邊,包圍着的是單純卻深愛他的父親、是以小小的身軀抵抗強大惡勢力的女性友人、是像智友那樣身殘志堅的證人,我相信他沒辦法對這些人和事無動于衷。

同時,那些律所的高層也不是沒有誘惑,他們暗示淳鎬,進入這一行,懂這一行的規則,金錢、名利都會源源不斷,喝最貴的威士忌、穿最好的名牌衣服,開最牛的車,這些赤裸裸的就擺在眼前,觸手可得,讓人難以抗拒。

也許就在那一念之間吧,人是有良知的,包括父母從小對自己的教育,言傳身教,有一個從未後悔過為朋友扛債的老爸,他的兒子的本性也壞不到哪裡去,所以他最終回到了好人的軌道,選擇了做應該做的事情——伸張正義。

05

...

再談弱勢群體。

普通人,面對弱勢群體是什麼心态呢?比如通勤、出行的路上,遇到孕婦、遇到老人、遇到殘疾人,我們會心生憐憫,會禮讓、會想保護他們不要受侵害。

但是當弱勢群體卻像智友一樣,要站在證人的席位,要扮演正義的伸張者,要主持公道的時候,普通人怕了,覺得自己還不如他們那樣的殘疾人,因為自卑會心理有抵觸。

更何況那些利益被侵害者,更加不用多說,一定會拿你是個弱勢群體這件事為痛點,從心理上歧視、從行為上侮辱、猛戳痛點,讓你退讓。

被攻擊,一定會受傷,甚至是恨自己抛頭露面,換來遍體鱗傷。但是強大者,自然能扛過這一切,不被影響和動搖,不忘初心,繼續自己的堅持,這就是本片智友做到的事情。

不能做律師,我也可以做一個證人。不用跟正常人一起上課,去到特殊學校,其實是一種解脫,因為再不用假裝自己正常,這就是活的最通透的時刻。

楊淳鎬在和智友的深入接觸中,了解到了她異于常人的優勢,能隔空辨别聲音,進而巧用這個優勢,一擊擊破惡勢力的圈套。

這樣的勝利,不是單純的官司勝利,這更是為弱勢群體争得了一席之地,他們不是完全無用的,隻是某些地方欠缺,但是某些地方卻高出常人,難道我們每個人不是也都和其他人不一樣嗎?

06

...

...

智友的媽媽從來沒有放棄過自己的女兒,她甚至更願意相信女兒是個天才。

很多人生來自卑,自卑的根源是什麼,不接納自己。

其實這世界上的每個人都是和其他人是不一樣的,沒有兩個完全一樣的人存在,哪怕是雙胞胎也是各有各的個性。

人應該自信,應該看到并且接納自己的長處和短處。

一個自閉症患者,在知道自己當不了理想的職業——律師的時候,她選擇了退而求其次,當一個合格的證人。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是大無畏。她超越的是這個世界、這個社會約定俗成的規則和條條框框,她做的是自己,是不改初心的自己。

我們有健康的頭腦、有靈便的身體、有活躍的思維,我們的存在本身就是最好的自己。

在這樣一個軀體和外殼上,再加上一種精神、一個理想,那麼我們就是優秀的,有意義的活着,又有什麼值得我們去自卑,又有什麼可以打敗我們,又有什麼能讓我們随意氣餒和放棄呢?

不是因為弱者比自己弱,所以我們愛看他們的故事,是因為他們的故事讓我們意識到自己還能做很多事去抵抗一切的不如意,因為很多不幸并沒有直接降臨到我們身上,我們還擁有許多。

所以一無所有,滿身債務又如何,珍惜人生,和自己愛的人一同面對,并不難,楊淳鎬在智友的啟發下,邁出了這一步,我們呢?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