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止到3月28日,電影《流浪地球》已經上映52天,票房高達46億,這樣的成績僅次于吳京自導自演的《戰狼2》。劉慈欣的《流浪地球》将中國電影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的同時,也證明了56億的《戰狼2》并非中國電影的昙花一現,中國電影真的越來越好。

但同一部電影有人喜歡就有人讨厭,有人吐槽說,吳京扮演的中國航天員劉培強明明可以和國際空間站一起逃走,最後卻犧牲自己拯救地球,這樣的結尾太俗,沒有什麼新意。然而就是這樣的結尾,為什麼還會讓《流浪地球》那麼火呢?

首先,航天員都是英雄,這點毫無疑問,因為太空不比地面,航天員随時都有生命危險。電影中,中國航天英雄劉培強受命去國際空間站執行任務,可當地球要撞上木星的時候,帶着地球所有文明的國際空間站卻選擇了抛棄地球,獨自逃走,這樣的做法讓劉培強無法接受;一方面劉培強自己的兒子還在地球上,另一方面正如劉培強所說,沒有人類的文明将毫無意義。

最終,劉培強選擇自己開着國際空間站來點燃木星拯救地球,在犧牲前,劉培強沒有說什麼為了國家,為了地球的話,隻是在和兒子告别。、

...

此時此刻,作為中國的航天員,在災難面前,拼盡全力拯救自己的家園是劉培強的使命,哪怕是死;而作為一名父親,在自己孩子面臨死亡時,救孩子更是無需思考的, 試問哪個父母救自己孩子時猶豫過?

毫無疑問,劉培強是一位偉大的父親,他做了一位父親該做的事,他是英雄,一位無愧于家的英雄,是最偉大的英雄。父母就是英雄,這是所有人的心聲,這是亘古不變的真理,這樣的結局一點也不俗。

即使國際空間站帶着劉培強逃走了,那他也無法活到下一個恒星系,不管怎樣,都是死,既然要死,為什麼不自己選擇死的方式呢?英雄不怕死,隻怕不能死得其所。

航天英雄劉培強就找到了真正屬于他的歸宿。孤獨終老不該是英雄的歸宿,戰場,那才是隻屬于英雄的地方,戰死沙場,那是屬于英雄的使命。

還記得《琅琊榜》的林殊嗎?

...

重病的梅長蘇甯可選擇去戰場耗光餘下的生命,也不願多活半年,因為他畢竟是林殊,他是赤焰軍的少帥林殊,他要回去,回到赤焰軍當年的戰場,他要回去,回到屬于他的地方。

其實,能夠戰死于沙場,對英雄來說是一件幸事。中國航天英雄劉培強就是在屬于他自己的戰場上死去的,這不是俗,這是千百年來的英雄們對自己歸宿的追求。

沒有人不惜命,英雄也惜命,但比起活着,英雄更願意死得其所,因為那是屬于英雄的活法。



壯哉!我是林殊,我要回到赤焰軍當年的戰場,那才是屬于我的地方。_騰訊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