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島觀影團# 感謝桃花島觀影團的邀請。章回體結構的荒誕喜劇。探讨藝術與生活、虛構與真實、戲劇與電影。每個人物都在真實的生活,也都在表演,戲如人生,人生如戲,于是有無數的人物A和人物B。劇本上呈現為醫生嘴裡的莊周夢蝶、将真實案件改編為話劇、演員對于改編自真實案件的劇本的假戲真做、脫口而出的戲劇名篇台詞和日常生活的高度吻合、周迅假裝懷孕、真相的不可知、台詞反複強調的演員的“信念感”;攝影上呈現為鏡像的多次使用:大鵬和春夏讨論表演時後景是多面鏡子,通過一個又一個水平調度鏡頭拍攝兩者鏡中像;陳建斌一家吃飯時,三者每一個人的單鏡頭中都帶有後景中鏡子的鏡像;陳建斌對着電視監視器大喊侮辱靈魂的段落,監視器畫面構成一重鏡像,最後觀衆用手機偷拍的畫面将前者呈現為又一重鏡像。人物均在視覺上形成二重身。這最後一條配合上大家在劇場打開手電筒照向劇院的觀衆,都在進行媒介自反(screen/銀幕/屏幕、劇院/影院)。布光、道具、服裝大量使用紅色表達欲望與流血,正如結尾留有殺人拖拉機道具的舞台上下的雨在紅色布光下俨然成為血水。劇場的布光上,時常出現人物的臉一半亮一半暗的情況,以此強化人物的二重身。攝影上大量使用近景和特寫。陳建斌和窦靖童在樓梯道上對話的場景,聲控燈随着鄰居大爺的進出而忽亮忽滅,具有很強的節奏感,讓人想起《風平浪靜》裡的類似設計。窦靖童開車帶着陳建斌和周迅的段落,出現了長時間的定格,接着是疊印,令人印象深刻。台詞都很文鄒鄒的,每一句台詞都很有深意,值得把玩。是要尊嚴?還是要認可佛教哲學,一切皆是虛無?豆花到底是鹹的還是淡的,還是壓根就沒味?到底是玷污了别人的自我,還是别人玷污了你的自我?還是如同屁哥所說,科學證明自我并不存在?多次向經典戲劇如《哈姆雷特》《玩偶之家》《薩勒姆的女巫》《冒犯觀衆》等緻敬。同時藏了很多迷影梗,人物名字如甄曼玉、賈梅怡、胡昆汀、苟也武等都是向世影史緻敬。剪輯好評,令人印象深刻的比如聲音是醫生在說莊周夢蝶的故事,畫面是人物對話與女兒做手術交替剪輯在一起,以及彩蛋裡畫面上是陳建斌與周迅在床上蠕動的腳,聲音則是電視機裡話劇導演在說馬家溝的哈姆雷特在刹車那一刻他的腳到底在想什麼等等。配樂也非常好,與影片的荒誕喜劇風格渾然一體。表演上,周迅極為煙火氣,貢獻了個人表演生涯中極具異質性的角色,窦靖童也很出色。劇本上涉及到的導演潛規則(自陳經常和賈梅怡一起談劇本讓人聯想到演藝界的夜光劇本亂象)、婚外戀、少女懷孕、劇本審查、領導談及的對曆史的玩弄、以及影片對曆史的隐喻(被曆史的車輪碾壓、刹車失靈)、話劇排演不斷被各種人打斷和要求修改顯示出的對于曆史闡述的話語權等議題,在影片表現藝術與生活、真實與虛構以及媒介自反的議題之外,增加了文本的語意密度。到底何為真,何為假?尼采早就發出了振聾發聩的聲音:沒有事實,隻有闡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