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7月份的北美暑期檔,《玩具總動員4》、《蜘蛛俠:英雄遠征》以及《别告訴她》輪番上映,相比較前兩者的商業地位,《别告訴她》隻是一部投資不到500萬美金的獨立電影,但它最終的票房成績甚至超過了數千萬美金,而其口碑也在爛番茄網站上收獲了百分之九十的好評。

...

一部亞裔中文題材的電影卻引爆了美國,這引來業内人士的廣泛關注,于是國内也選擇定檔上映該片,卻不料在上映的前幾天被撤檔,其中原由我們無法獲悉。(今年撤檔的電影太多,保佑《蘭心大劇院》成功上映)

...

為什麼一部中文題材的電影能夠俘獲外國人?而中國隻能撤檔。抛開審查制度不說,很多人都疑惑《别告訴她》到底質量如何?

我可以告訴大家,作為電影,它完成度很高,但是作為文化的審視,它卻并不那麼尖銳,甚至有些過于讨好觀衆,言外之意就是它是一部核心極度美式的電影,到中國來也隻會水土不服。

...

王子逸,亞裔青年導演代表。

她被美國權威影評網站IndieWire譽為“冉冉升起的25位女導演之一”,也被著名娛樂媒體Variety選為“10位最值得矚目的導演之一”。

...

王子逸和《月光男孩》導演巴裡·詹金斯是一對情侶  

在拍攝《别告訴她》之前,她也隻是在獨立電影界小有名氣,依照好萊塢的慣例,當一個導演在商業上做到了成功,那麼她勢必會赢得各大制片公司的青睐。

《别告訴她》的投資回報率甚至遠勝于一些商業大片,外國人看完此片哭得稀裡嘩啦,也對中國的文化産生了興趣,過去他們隻愛看中國的武術,從不想他們會對一部家庭倫理片如此好評。

從這一點來看,國内的影視制作在某一程度上有很大的題材局限性,并不像好萊塢那樣在逐漸包容和接納。

...

奧卡菲娜作為好萊塢日漸崛起的亞裔演員,卻引來了國人的無數吐槽  

那麼《别告訴她》真的有那麼好嗎?在年末的盤點榜單上,它總是無處不在,而豆瓣卻隻停留在7.4分上,當然我們不能憑豆瓣而去評判一部電影的好壞。

就像上述所說,它是一部在形式和電影語言上都頗有亮點的地方,但其文本的描述仍然是以讨好型的方式去呈現的。

...

一個陷入生活困境,臨近30歲的華裔女人,她和父母都成長于紐約,說中文并不靈光。她不擅長與父母交流,和奶奶倒一直很熱絡,雖然有時候聽不懂奶奶在說什麼,對她來講,奶奶便是身在遠方的寄托。

...

一個身患癌症晚期的老人,生性樂觀,一家之主,操控欲強,家人得知消息後決定瞞着她,讓她度過快樂的最後幾個月時光。

...

一個東西文化交融的家庭,兩個兒子,一個去了日本,一個去了美國,各自有各自的家庭,各自有各自的憂慮,多年不常見,再重新回國相見時,卻是面對自己的母親即将離世。

...

依照文本的設定,矛盾沖突是顯而易見的,文化的差異,親情的考驗,隐忍的克制,家庭的碎片,無一例外都是戲劇化的沖突。

拍攝這樣一個劇本,似乎更考驗演員的表演和導演的叙事能力。王子逸在處理這樣一個以家庭為核心點的劇本時,結合了自身的成長經曆,也融入了自己的思考在其中,這是值得贊賞的。

而其拍攝的風格也非常具有東方式的情緒克制,讓整部電影融入在一個悲傷的基調中。

...

...

...

數年前,我們看李安的家庭三部曲,或者楊德昌的《一一》時,會有這樣的哲思,“家庭”和“個體”的存在意義。

《喜宴》裡,為了隐瞞父母自己是同性戀的身份,制造了一出荒誕不經的喜宴。《一一》中,借由孩子的視角去看待這個家庭的變故,重新思考生命的價值。

那麼我們在《别告訴她》中得到的,很大一部分是空餘的,這也是為什麼中國人對此片并無太多共鳴之處。

...

《喜宴》

...

《一一》

其故事的背景發生在中國,關于中國特色的描述,王子逸一再放大來突出人物和環境的格格不入。

例如剛下飛機時面對包車司機的追問,例如婚宴上形如機械的工作人員,在大家都在熱鬧時他們卻默然無聲,再例如兒子在婚宴現場發言後痛哭流涕,大多數人則選擇冷漠相待。

王子逸在用環境來突出人物表現,從根本上來講,這在華語電影的語境中,會有強烈的不适應感。

但我要說的是,這也是王子逸聰明之處,她避免了自己對家庭談話的露怯,也減少了文化差異的尴尬,更多的時候她都通過人物的面目表情來制造情緒的升級。

...

...

但是我們在看《别告訴她》時,仍然有種在看國外片的感覺,台詞并無太多推敲之處,而是用直白的表達方式來揭露整個家庭的文化差異,比如伯伯對侄女說:在中國,我們把生命看做整體,而并非個體。

這在真實的中國電影語境中,是不存在的。而在細節之處,王子逸也并沒有對中國家庭有過深的了解,她像是片中的碧莉,用她的視角來看待整個家庭環境的不同,由此來緬懷自己對于童年記憶的消逝和“奶奶”這個人物的思念。

...

...

片中的高潮集中于婚宴這場戲,在中國的婚宴上,我們把形式感看得比較厚重,奶奶這個人物,本應是片中最為飽滿的角色。

她獨自一人生活在國内,兒子們都在國外成家立業,可她依然有大家長的架子,對事事都極具操控性,婚禮的組織,一家老小的幸福,形式感的編排,都得全盤組織。

可文本中并未過多表現出她的矛盾,倒顯得不太真實,丢失了作為人的一種本格,就連病痛我們也未能在她身上看出任何不适感,更多時候她像是一塊中心的背景闆,引導大家何去何從。

...

...

要說唯一最立體的形象,不是碧莉,也不是奶奶,而是碧莉的母親,她在飯桌上嘲諷中國人的生活行為方式,又覺得奶奶一直不喜歡自己這個兒媳,四處挑剔。

直到最後她坐在返回美國的計程車上,強忍着淚水,對突如其來的一切感到惋惜和珍視,人物完成了一個從無到有過程的改變。

...

《别告訴她》為什麼會引得外國人贊賞有加?其根本原因在于他們能夠從中找到強烈的差異感和共情感,其共情之處在于故事的核心仍然是“個人的成長”和“親情的價值”。

或者貶低一句來講,他們在其中看到了自身文化的驕傲。這也是國内觀衆不喜歡本片的原因,過多地抨擊,反倒讓溫情大打折扣。

...

但我仍認同王子逸的拍攝方式,用頗具個人特色的鏡頭語言來解析故事和人物,讓我們沉浸在情緒之中。

至于文本上的價值觀念,我們大可不必認同,畢竟我們更能清楚中國家庭和社會環境的現狀。

而觀感上的情感體驗,我們倒不如放輕松,進入到碧莉的内心世界,去珍視我們和家人共同在一起的美好時光。

...

更多精彩資訊和影評、電影資源,關注微信号“杜克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