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叫梅麗爾·斯特裡普,有人是這樣說她的:影史上最偉大的女演員。

...

她對此絲毫不在意,但局外人怎麼看她都配得起這樣的稱号,來看看她從影三十多年來的戰績:三座奧斯卡影後,21次提名;7座金球獎杯,30次提名;12次英國學院獎提名,兩座英國學院獎影後;戛納國際電影節影後;柏林國際電影節影後以及終身成就獎;美國AFI電影協會終身成就獎;肯尼迪中心特别榮譽獎;法國凱撒電影特别榮譽獎……據不完全統計,她的家裡有160多座獎杯。放在今年60多歲的高齡,她仍然以每兩年刷新自己創下的奧斯卡記錄讓後來居上的女演員敬畏,沒錯,她就是我的銀幕女神,梅麗爾·斯特裡普。

...

其實梅麗爾·斯特裡普本不需要再談,但凡你看過一些電影,便會對這個名字感到渾身顫栗,且不論電影如何,她的表演永遠都會帶給你一次新的生命體驗。

我當然不是看結果的人,她有多少的獎杯,她多麼厲害都不關我的事。對于一個影迷來講,當你發現你在觀看一部電影的女主角為之沉迷瘋狂時,毋庸置疑,你在有幸欣賞一個偉大的表演。更有幸的是,你愛上她,在銀幕之外,你們倆活在同一個時代,雖從不曾遇見,但你對她每年的出現都萬分激動。

...

盡管她生于1949年,我生于1994年,可那又怎麼樣?我還是遇見了她,如果有朝一日我遇見了她,我也不知道,可能什麼話也說不出來,畢竟除開她是個演員,她還是我的人生導師!



Streep 1:《蘇菲的抉擇》

...

首先聲明這絕不是一份排名,而是一次真正意義上我了解她的過程。仍然是某個高中寂靜的夜裡,我習慣性地打開了片單,在小屏幕下點開了一部早就下載好的電影,這部電影叫《蘇菲的抉擇》。

...

影史上可能有很多怪脾氣的演員,馬龍·白蘭度?貝蒂·戴維斯?伊麗莎白·泰勒?抱歉,梅麗爾可不像他們那麼好看,她長相平常,在一次試鏡中還被罵:“長得這麼醜還想當女主角?”從古至今,這都是個用有色眼光判斷人類的社會,但你知道,《蘇菲的抉擇》成為影史上最偉大女性表演之前,試着先揣摩這個人物,這個故事。

...

一戰,布魯克林,酒精和納粹集中營,兒女之間的深痛抉擇;我不想去說這段故事,因為太折磨人了;隻是你難以想象,在看的過程中,蘇菲抽搐你也跟着抽搐,蘇菲哭泣你也跟着哭泣,可能是我神經質,可能是我太過敏感,但試問,這樣的本事不是每個演員都可以做到,甚至在現實生活中,你也難以遇到。

這就是一個偉大女演員的鑄就,那年她33歲,便用一段難以複制的表演赢得了奧斯卡,赢得了最偉大表演的贊賞。


Streep 2:《走出非洲》

...

阿爾·帕西諾說:“不管她得多少次奧斯卡,我都不會忘記當初那個女孩,坐在愛人的病床前,一直到他死去,她都沒有放棄過。”

...

她的确是個天才,最好的表演永遠不是學來的,她是透過你的身體,心靈而感悟傳達出來的。可沒有人生曆練的人永遠做不好一個演員,如果你選擇了表演這一條路,那就去努力吧,但可能一輩子都成為不了一個好演員,這就是天賦,也是上天在給你夢想的同時毀了你夢想的現實。

當年那個女孩兒為了病榻前的愛人四處奔忙拍攝一些電視,隻為賺得看病的錢,人們都說你還有大好年華,實在不必浪費在一個快死的人身上。她沒有放棄,直到最後她都陪着他。

...

想起《走出非洲》在非洲的河流旁,丹尼斯為凱倫洗頭發的場景,她為了金錢和名利到了這片土地,最後卻被這片土地所感染,丈夫不愛自己,她選擇頑強地為這片土地的人赢得自尊和權利,最後帶走的,是愛人的死亡和有關于所有非洲的記憶。


Streep 3:《廊橋遺夢》

...

和好萊塢所有明星演員相比,她其實很另類,在你每天翻看一些亂七八糟的性醜聞,政治醜聞,約翰尼·德普家暴,斯嘉麗·約翰遜豔照流出,安吉麗娜·朱莉和布拉德·皮特離婚……這已經是好萊塢的家常便飯了。

可她另類的是初戀去世後,她後來嫁的男人便陪伴了她一生,沒有出軌和家暴,有的是一場30多年婚姻的陪伴,這和絕大多數行為怪癖的好萊塢明星來講,實在有些與衆不同,問題是,她從來都不是一個合格的明星,在演員這個職業上,她做得比誰都好。

...

當然,90年代是所有女演員的噩夢,青黃不接,大家沉迷于血腥暴力的動作片中,沒有人去看一部家庭倫理,或者愛情電影。

于是在《廊橋遺夢》中,我感受到了一股久違的力量,一生隻有一次的愛情,就像她本人,她告訴我:愛情與責任的價值傾向。或許那場雨中的離别戲會讓你=不能自已,一個粗糙的農婦,在愛情和家庭,她終究選擇了家庭。

...

巨蟹座,愛家,三個女兒和一個兒子都頗有成就,她平日遠離繁華大都會,閑暇時就看着自己的丈夫在工作室裡雕刻作品,一呆可以是一個下午,一整天。


Streep 4:《法國中尉的女人》

...

奇怪的是很多人一旦取得成就便會忘了初心,一心想把自己包裹得更好。

...

可别忘了演員這行業永遠要打開自我,吸收更多不可能的事物。很簡單,天賦有多重要?起碼對于一個演員來講,選擇一部什麼樣的電影就可以看出你的天賦。敢于抛棄自己,敢于不重複,敢于去學習一門新的語言,掌握一項你不會觸及到的技能可以看作你有多愛這個職業?這是天賦和努力的結合。

當然,沒有人可以像她那樣可以把口音轉換自如,波蘭語,英式口音,法式口音,德語,甚至是澳洲口音和某個不知名的村落口音,隻要你給她,她會給你完美的效果,“口音女王”,早在八十年代,就有人這樣稱贊她。

...

所以《法國中尉的女人》那神秘的一瞥我們可以暫忽不計,80年代最好的一個英國文學電影非它莫屬,她表演中的強大難以想象這是她第一次擔任女主角,而且一人分飾兩角,在自由和束縛,道德和傳統中的掙紮,遊刃有餘,毫不刻意。

或許,在那時,我們就應該知道,這個女人,已然可以成為傳奇。


 Streep 5:《穿PRADA的女魔頭》

...

所有女生心目中一部像《聖經》存在的時尚電影,在2005年的某個夏天,席卷了全球。 看完後,觀衆會記得三點:安妮·海瑟薇穿的衣服太好看了;好想在時尚雜志社上班啊,有免費的手挎包,有香奈兒和紀梵希;可如果我的boss像電影裡那樣,我應該活不過三分鐘。

...

這位Boss成了那年夏天女人們的頭号公敵,米蘭達,不怒而威,氣場炸裂,任何一個試圖複制她原型角色的演員都會被批得體無完膚,為事業名聲不折手段,折磨着自己的下屬,保證自己的權威,但同時,她婚姻卻如此不幸。

我的銀幕女神從來不會接兩種角色:一種是完全符号化的人物,一種大概會是超級英雄電影。

她以傲然的姿态還原了一個時尚女魔頭的最高标準,每一個眼神動作,都令人震懾不安,這就是一個演員與生俱來的魅力和天賦,也是歲月給予她看待事物和世界的另一個方向,如果你沒有天賦,又不學會好好生活,反思自己,抱歉,我不會承認你是一個演員。

...

所以《穿prada的女魔頭》也不與她任何一部電影的角色相同,事實證明,美國影史上最偉大的女演員不是浪得虛名,正劇喜劇,她都不在話下,甚至她的角色,隻有她能夠勝任,這不是過度誇贊,而是你看過就知道的問題。


Streep 6:《虐童疑雲》

...

 “表演就像是在不重複的情況下找到自我”

...

沒有绯聞,沒有醜聞,一年保證一部電影和絕對不輸水準的情況下,她永遠都保持着耐性去和别人交流。

維奧拉·戴維斯說:“當你和梅麗爾·斯特裡普同場的情況下,你會發現,她很擅長去發掘你的内心世界,她是一個很好的觀察者,并循循誘導着你。”

好萊塢是個名利場,男演員的壽命很長,可以像斯瓦辛格那樣60多歲照樣演性感男神,女演員不同,到了三四十歲,人們就會把你遺忘。

...

這也是她受追捧的原因,不斷重塑自我,所有類型片都要嘗試夠,并且樣樣精準。所以到了60歲,她還是能夠成為票房女王,她還是能夠得到奧斯卡。所有後輩女演員再和她對戲時,都心生敬畏,但能夠和她對戲,那可是每個女演員的夢想,從安妮·海瑟薇到艾米·亞當斯,從蒂爾達·斯文頓到朱利安·摩爾,從茱莉亞·羅伯茨到艾米莉·布朗特,她們都在後來的演藝生涯中提到過:如果沒有她的襯托和搭檔,我的部分将會是一潭死水。


Streep 7:《克萊默夫婦》

...

人們都想擁有她的才華,那一張普通的面容下隐藏着巨大的能量,早在30多年前,傳奇巨星簡·方達就發現了她的天賦并為之重用,雪兒說她簡直就是演戲殺人機器。

...

但這是你知道的一部分,你不知道的是她的為人處世,她的辛苦付出。據說她每接到一個劇本角色,就會把自己完全封閉起來,少則幾天,多則幾個月,工作人員每天定時送飯到門口,門裡的她都在仔細揣摩角色,學習人物語言和狀态。

《克萊默夫婦》最後那一場戲,她忘情地痛哭,以至于暈倒在地。《紫苑草》病死那一場戲,為貼近人物狀态,在大冬天的拍攝狀态下,穿着單薄的衣服倒在地上,導演喊結束她都沒有起來,人們以為她太過投入,其實她已經凍得暈過去。

...

她從來都以百分之兩百的投入狀态去挑戰每一個角色,天賦固然重要,但一個演員不去努力地研究和體驗,那呈現在我們眼前的将會是一個隻知道賣弄才藝的二流演員。沒人要求她,但她知道,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因為她愛這個角色,比我們更多,愛電影,比我們更深。


Streep 8:《鐵娘子》

...

當然,和所有工作一樣,做好一件事先學會做人,這是我在她身上所感受到,也是她折服于我的原因之一。每個合作的演員都啧啧稱奇:她對人太好了,她希望大家和她一樣好;但她演戲時又太投入了,以至于你隻想看着她,根本忘了自己在演什麼。她似乎有一種能改改變人與人距離之間的魔力。

...

她擅長于塑造各種女性角色,沒有過多虛幻的人物,而是貼近你生活的一些人物,妻子,戀人,女兒,甚至她在《天使愛美國》裡扮演過男人,一人分飾四角,如果你不仔細察覺,誰會知道那是梅麗爾·斯特裡普?

《鐵娘子》中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一角為她赢得第三座奧斯卡影後,距離《蘇菲的抉擇》獲獎,已過27年 。

人們其實高估了完美的定義,但在某一個領域上能夠達到完美的人恐怕也不多,她是我唯一看到的一個,把棱角都磨平了,剩下的都是可以改變你的潛能力。對愛情和親情,對友情和事業,她都始終如一,很多人不太相信她的婚姻生活持續了30多年,那是因為他們從來沒有用心經營一段婚姻,要知道,這比表演可困難多了。

...

而生活中,她從來都不把高雅的姿态放在跟前,沒有任何架子,愛說說笑笑,紅毯上說要減肥,頒獎典禮上說自己愛美食和性,她的生活,我相信比銀幕上看到的實則更加有趣。


Streep 9:《媽媽咪呀》

...

我愛她最真實的表達,她一颦一笑都像在對你傾訴,甚至唱起歌來她也絕不含糊,艾米莉·布朗特說什麼來着:她的聲音像是一個樂器,唱起歌來絕對專業水準。如果不演戲,她完全可以去當一個音樂劇歌手。

所以很多導演都願意做這樣的嘗試,從羅伯特·奧德曼到羅伯·馬歇爾,從邁克爾·尼科爾斯到史蒂芬·弗雷斯,他們都讓她的聲音得到過最好的發揮,流行樂到歌劇,她都唱得深動人心。

...

這樣一個女人,似乎在歲月的沉澱下更加從容自若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再為名利所牽絆。但有時候她又會為社會所牽動,為希拉裡站台,為女權發聲,為好萊塢不平等薪資待遇所抗議,甚至在金球獎上痛斥特朗普的惡劣行徑。

...

或許當你成為一個公衆人物時,尤其能夠像她這樣成為傳奇人物時,你也會真正考慮,其實這個世界不隻有你和你喜歡的人和事,活在現實社會,總應該做些有意義的事情,畢竟,回報給你的是整個社會。從這一點上,她從來不含糊,主見大膽,說出去的話絕不收回。

就像你若嘲笑她連一個Twitter賬号都沒有時,她和主持人的合照早就轉發破了記錄,美國人喜歡她身上的某些韌性,日本人喜歡她的和藹,中國人欣賞她的銳氣,歐洲人,則從來不吝啬對她表演的誇贊。


Streep 10:《時時刻刻》

...

她總說:你們太高估我了,我其實從别人身上學到很多。但實際上看電影看這麼久,我從來沒有看過有哪個女演員有她這麼多變,角色在她身上,隻有四個字:驚為天人。

我喜歡凱拉·奈特莉,是因為她的性格魅力;我喜歡伊莎貝爾·阿佳妮,因為隻有她把偏執狂和神經病演得最好;而梅麗爾·斯特裡普,她更像是一個生活在你周遭的人,時時刻刻都在勸導你該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這一點,沒人能做到,她确實有改變人與人之間距離的魔力。盡管很多人對她21次提名奧斯卡不滿,但她也說:管他的呢!

...

活到這個年齡對演戲仍然保持充沛的精力,不過分炫耀,不利用自己的價值去操控生活,對不喜歡她的人她絲毫不在意,年輕時如果沒有那麼大的勇氣她早該退出好萊塢了。可如果她退出了電影,我想我們會抱憾終生,有人生來就是一場夢,她的人生,平凡而偉大,這樣的人,早就看透了生命的本質;而表演,她始終都在自我懷疑。

...


PS:好吧!我也是順便宣傳一下6月9号HBO開播的《大小謊言》第二季,梅梅重磅加盟,太後駕到,後宮不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