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部純粹的關于種族歧視的電影,講的是溝通的故事!

和之前看過的其他“種族歧視”相關的電影相比,比如《綠皮書》,它更側重于講白人與黑人友誼,而本片純粹是站在遭遇人權不平等待遇的黑人視角下,講述了黑人維權者與白人3K黨成員之間通過溝通,化敵為友的故事。

電影劇本來自真人真事,的的确确發生過的事件,更具有真實感。

01

...

關于種族歧視,作為一個黃種人,我們生活在基本全民族都是同種人的國度裡,這種感受是不深刻的。

大多數人從内心深處,會對明顯是不同陣營的人存在一些陌生和距離感,這種感情是宣而不發,是隐秘的。對于中國人來說,畢竟周圍都是同樣膚色的黃種人,不事先說明,很多人并不知道對方和自己有什麼區别。

但是對于美國的白人和黑人之間,卻是一目了然的差異。

站在客觀的立場上談這種差異産生的心理過程,我們不能完全否定白人的排斥,隻要不是超越人權,他們有選擇和誰交朋友的權利,但是必須深刻認識到,這種排斥情緒的産生,根源很深。從肉眼看得到膚色的差異,到生活方式和心理的不同,再到内心的隔膜,這些不是那麼容易就跨越的。

每個人都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但是出身、膚色這些外在的東西一旦形成,就會禁锢一個人的思維方式,就像哪吒,天生魔丸,大家隻認為他是個禍害;申公豹堅定的認為是自己獸類的身份阻擋了事業發展;黑人和白人之間的問題也是一樣,這種天生的不同,加上後天的抵觸,讓他們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

02

...

人與人之間的矛盾,除了因為争奪有限的資源之外,更多的時候就是大家都不願意站在對方的立場去理解對方,從而也就很難找到一個折中的解決問題的辦法。

片中的C.P.在投票最後階段的一段獨白,很有深意。

他說一度他認為自己是孤獨的,雖然成了家,有了老婆孩子,有了身為男人肩上的責任,但是他依然感覺到孤獨,直到他加入了3K黨,成為一名黨員,他感覺自己找到了組織,大家彼此信任、互相鼓勵。

是的,很多時候人需要融入一個集體,然後在這個集體之中有一個身份的認同感,仿佛找到了歸宿。

但是加入集體,就意味着要有集體的價值觀,這個集體提倡什麼,你要成為其中一個優秀的成員就要去踐行什麼。

而當C.P.意識到集體給予的價值觀的判斷是扭曲的,是錯誤的,是反人性的時候,他已經走過了10幾年的黨齡,這時候的幡然悔悟,對集體是一種背叛,對自己曾經走過的時光也是一種極大的否定,然而他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他隻能選擇背叛。

03

...

埃沃特這個黑人大媽,用了什麼特異功能量能化敵為友呢?真誠的幫助。

一開始,黑人在闡述自己的悲慘境遇的時候,有人曾經提出,作為白人你們沒有遭遇過我們遭受的不平等待遇,所以你們根本不知道何為痛苦。

但是埃沃特深知,白人也是普通人,他們也有自己生活中的不如意和痛點。

她敏銳的嗅到了C.P.的困境,抓住了機遇挺身而出。而且更難能可貴的是,她并不知道自己出手幫忙C.P.是否有什麼意義,但是卻沒有計較彼此對立的立場和身份,單純的從一個家長對一個家長的角度,為C.P.患有先天性癡呆的兒子申請了換病房,讓他不用因為和陌生的人一起同住,而每天情緒波動,歇斯底裡,這個舉動給C.P.幫了大忙。

這個舉動也成為了全局反轉的關鍵,也正是這種體現着平等、友愛的人性光輝,讓黑人在争取自己利益的時候,得到了一個白人,一個曾經的3K黨頭目的理解和支持。

最終在是否允許黑人孩子和白人孩子是否可以共用一間學校讀書的問題上,因為C.P.的“倒戈”,8票對4票,黑人勝出。

這裡的道理看上去似乎很淺顯,隻要你在别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那麼在你需要幫助的時候,别人也會給你同樣的支持。但是越是看上去簡單的道理、簡單的事情,越是很多人難以做到。

沒有像埃沃特這樣的天生熱心腸,沒有像她那樣是非對錯,對事不對人的客觀立場,恐怕很難摒棄成見邁出這一步。

04

...

很多時候,我們每個人生于這個世上,不僅僅隻是和跟自己同樣階層、同樣起跑線、同樣知識背景的人打交道,我們還要和很多和自己不同性格、不同背景、不同身份地位的人交往,到底如何和這樣的人打交道,這裡面有很多東西值得歸納和總結。

曾經有朋友在一個大型的制造工廠任職,她一方面要面對工廠裡面的管理部門的高層,乃至國外的投資人,跟他們溝通公司的制度落實、活動展開,另一方面她還要跟工廠一線的工人進行溝通,要面對他們的訴求,制定相應的公司策略和方案,與他們探讨計劃實施的可行性。

很明顯,作為一個管理人員,她和高層乃至國外總部溝通,要拿出自己良好的教育和素質,以及對管理的專業認知,要寫郵件、要會做表格、做文檔、總結歸納、彙報。但是另外一方面,面對工廠一線的工人,她要學會的是不要過多的修飾和包裝,簡潔明确的傳達公司的決策,用他們聽得懂的語言去溝通,用他們的交往方式,比如工作時間解決不了的問題,下班後去喝一杯,減緩沖突和焦慮。

本片中之所以能出現黑人、白人兩個勢不兩立的對立人群,坐下來要共同探讨問題的局面,是一個擅長舉辦雙邊會議的人的存在和努力下達成的。政府面對黑人的強烈要求,面對白人的強烈拒絕,幾乎束手無策,無奈之下的政府官員,才請出了民間組織的高手,來聯絡兩方,通過選出代表,互相談判、投票的方式,把沖突和矛盾一一化解。

所以當我們處在這個世界上,想推進一些事情發展,隻想着自己要表達什麼,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需要重視一點,那就是跟什麼樣的人溝通,要用對方習慣的語言來對話。

你以為你已經說明白的事情,對方如果沒聽明白,那麼其實你的目的沒有達成,你隻是掩耳盜鈴的在自我滿足而已。

你認為自己是一個斯文人,做事要委婉,要給别人留有餘地,所以說話總是拐彎抹角,不直奔主題,你覺得這是符合你身份的行為,但是傾聽者呢?如果對方隻是一個大老粗,或者頭腦簡單者,或者習慣于直接接受命令者,那麼你很難用你那套委婉的說辭,讓對方聽明白你要表達的東西,對方沒聽進去,沒聽明白,你的溝通屬于無效的。

所以我們在和人溝通的時候,不應該拘泥自己的身份和定位, 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05

...

結局C.P.遭受到了白人同胞憤怒的唾棄,他們拔掉他家裡汽油站的閥門,讓他損失慘重,但黑人們卻為了感謝他的義舉,排着車龍去他的加油站裡加油。

這樣的事情常發生,得到一些什麼,也同時意味着會失去一些什麼,沒有兩全的選擇,這就是真實的人生。但我們做的是自己認為對的事情,就不會後悔。

人和人之間的問題,其實和黑人與白人之間的兩立一樣,是溝通和認知的問題,首先要想打破隔膜,打破排斥,要建立共同的認知。

正如黑人大媽埃沃特所說:上帝創造了你也創造了我。言外之意,你我是平等的。

當放下成見,站在平等的立場去溝通的時候,人才能放下戒備、放下歇斯底,才能心平氣和,就像埃沃特和C.P.的老婆兩人之間的閑話家常一樣,早已沒有白人黑人的隔膜,就是兩個女人在閑聊自己的家庭、孩子和丈夫,氣氛融洽之至。

溝通不限于身份、立場、隻要是真心的為對方着想,總能被看到。

聰明的溝通,是站在對方的立場,用對方能聽得懂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意見。溝通的目的,絕不是表達,而是讓聆聽者聽明白。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