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澤清是個喜歡探求生死話題的導演,但是他不是個老老實實講故事的人。所以每每,他的作品并不能被大衆普遍接納。
然而鬼才的不走尋常路,也鑄就了他自己的風格,懂的人自然會懂。
看完這樣一部題材的電影之後,第一要感歎的是,原來還可以這樣講一個鬼魂的故事。
01

影片中一開始,就是女主角瑞樹的側影,開篇的鏡頭裡從頭到尾看不到她的臉。就像是一個巨大的空洞,深不見底的黑暗色調。
她是一個教孩子彈鋼琴的家教,但是家長對這位老師的評價卻是,那麼歡快的琴聲,不像是從你的手中彈出來的,如果你能性格再活躍一點就更好了。
這樣的交代和鋪墊,自然而然的讓人陷入導演所要給我們的憂郁的氛圍中,一下子就感受到了這個主人公的苦悶和壓抑,相信她背後一定隐藏着不為人知的故事。

緊接着鏡頭一轉,她回到空無一人的家中,搓着湯圓。

這時候高大的丈夫出現了,他就一直站在那裡,藏在一昏暗的黑影之中。
在他們的對白中,你聽不到歇斯底裡的聲音,但是毛孔已經随着那陰暗的氣氛開始戰戰兢兢。
丈夫優介回來了,卻不知是人是鬼,這樣突然的出現,又不知何時會再消失,一切都在搖擺的不安中。
02

未有過至親至愛之人離世經驗的話,恐怕很難理解,一個活着的人對逝者的介說老人曾經收留過他,但老人自己似乎并不知道自己已經死去。
在起初重遇的日子裡,島影教瑞樹如何打包報紙,跟他們一起吃飯,一起看電視,一起聊天,瑞樹看到他剪了很多花瓣的圖案,收藏起來,很是好奇。
有一天瑞樹島影家中的平底鍋煮壽喜燒,卻惹怒了島影,為什麼惹怒,影片沒有明确的交代,恐怕是讓他回憶起了自己的妻子。島影沖出家門,跑去街上喝的酩酊大醉。優介去街上找島影,并把喝醉的他背回家,優介和瑞樹一起,把他平放到床上休息。
在島影生氣、奔出家門的那一刻,嘴上說着“家人是什麼?僅僅是肉體的分離就結束了嗎”

在放下島影之後,島影的床背後的窗戶上,一大片的剪下來的花朵貼在一起,十分漂亮。面對島影床後發着亮光的花牆,瑞樹的目光被深深吸引。次日醒來,再面對着凋零的花牆以及落滿灰塵、滿目蒼夷的房間,瑞樹呆立在島影空空如也的床前。
這一站,也開啟了影片要述說的主題,島影的靈魂遲遲不肯離去,是因為對妻子的愧疚,此刻他離開了,是一種釋懷。
在島影和瑞樹、優介和諧相處的那些畫面下,島影已經放下了我執,放下了要留在這人間找尋妻子的念頭,肉體分離并不是完全的離開,島影不再執着。
04
第二站,他們來到了小鎮開餃子店的夫妻家中。
女主人有一架鋼琴,卻從來不碰。瑞樹一天幫忙做完工,忍不住打開了琴,彈起來琴上放着的琴譜。琴聲卻喚起了女主人心底深處的懊悔,女主人逝去的妹妹在女主人深深的自責中出現,終于妹妹在瑞樹的鼓勵下,彈完一曲完整而流暢的《天使的合唱》,至此,女主人和妹妹也達成了和解。
05

第二站的拜訪結束之後,一個重要的插曲上演,也揭開了夫妻感情中的迷霧和面紗。

原本要去下一站,但瑞樹提起優介曾經出軌的對象,二人發生口角,瑞樹負氣下車回家。


回家之後,瑞樹去拜訪了丈夫的情人朋子,她似乎要去炫耀自己先找到了丈夫,但是在和朋子交談的過程中敗下陣來。她以為自己很珍視的男人,在他的情人朋子那裡也會占據同樣的分量,然而出乎她的意料,朋子早已雲淡風輕的放下,而且她告訴瑞樹自己已經結婚,并且很快會有新的生命降生。
瑞樹曾一度因為有這樣的情敵,或者說是假想敵的存在,對尋找丈夫,召喚他的魂魄歸來這件事充滿了鬥志,然而在真正見到了朋子,了解到她的心态之後,瑞樹難免有些失望。

再次回到家中,瑞樹有些歇斯底裡,空虛、惱羞成怒之下,她無所适從,最終又是一碗湯圓,丈夫優介再次出現。
06

第三站,他們來到了一個村莊,優介曾在那裡教書,村裡的孩子和大人都喜歡聽他講課。

在這裡,和優介相關的是香織的丈夫。 香織的丈夫也已經死去,不同的是這對夫婦糾葛不清,生者拉着死者,死者拖住生者,互相折磨着。香織丈夫之所以不肯離去,是因為他不肯放下。優介問香織丈夫“你有什麼願望?”香織丈夫說“我不想死。”可是他這個願望已經無法實現。
看到這一對夫婦的糾纏,瑞樹勸丈夫不要再管,她說“有時候沒有了斷才是最好的結果。”她的心結也在此打開,她已經明白與其痛苦的糾纏,不如放下。

最後優介開始意識到自己的時日也不多,身體已經變得十分虛弱。在他即将離開之前的那一晚,優介一改一開始見面時,對瑞樹身體接觸的拒絕,主動抱起了她,兩個人的靈與肉融為一體。

第二天,他們來到了優介說的岸邊,優介向瑞樹道歉,然後離去。瑞樹在岸邊将自己曾經去寺廟寫的祈願書全部燒掉,從此釋懷。
07

在最後一站的小村莊,有一個瀑布,那瀑布下有一個黑影,就像是生與死的臨界點。瑞樹偶然在某一天,在那裡見到了在她16歲時就已經離開的父親。
父親告訴瑞樹,他一直在那邊看着她,希望她能過的好,因為不放心看到她現在的樣子,所以父親出現。
對于至親,生者能給與他們的最大安慰,就是好好的活下去。
而面對生與死的隔絕,就像是優介給村民們講述的光與質子的故事一樣,一切萬物在宇宙中都是如此的渺小,即使大爆炸也不過是一個開始。
當我們意識到生命存在的虛無,也就不再執着于糾結眼前的失去。
08

一部電影,要講一個完整的故事,還要輸出作者、導演的價值觀,進而再引起人們的共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黑澤清的故事,講的不算完整,甚至有些跳躍和拖沓,但是他的鏡頭下給予的啟示,卻不能忽略。
生死的界限,是人無法跨越的。
但是如果離去的人能發聲,他們想說的,恐怕是叫活着的人,好好的活下去,甚至是把自己沒活好的那一份也活出來。
《尋夢環遊記》說,如果一個死去的人被活着的人遺忘,那麼他就将徹底的消失。
然而活着的人如果執着于和死去的人之間的聯結,久久不能放手,不能向前行,就像影片開篇時陷入憂郁的瑞樹一樣,那麼死去的人如優介一般也永遠無法得到安息。
活着,背負着至親離去的傷痛,但是依然陽光的、熱情的再次起航面對生活,那不是對死去的至親的背叛,是一種放下,是一種對兩者都好的解脫。
經曆過親人離去的痛苦後,依然能站起來努力的活着,不是因為這種痛消失不見了,它就像是一道傷疤永遠不會消失,隻是我們找到了一個方式,和這道傷疤和平共處而已,這是對生的自己和死去的親人最大的寬容。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