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激動把短評又補充了點兒hhh,以下胡謅,輕言勿信,特此聲明……
因為表演,所以紀實。納努克是偉大的演員,導演,編劇,說不定也有可能也掌了鏡。當白人導演自作主張把自己拍攝的素材給納努克一家看,完了他們決定自己參與到創作中去的時候,這個影片的創作就不隻是一個白人主體的“東方視角”了。納努克們,用微笑,用編排的戲劇,模拟出一個西方人想象的“天真,高貴優雅原始人”,把當時的白人,甚至以後的無數人,感動贊歎。他裝扮成我們想要他成為的那個樣子,放下獵槍,假裝不知道唱片是啥,以愚弄和反襯我們現代人的狹隘和愚蠢,不也是如此成功的嗎?他是如此鐘愛電影!當白人導演收到心滿意足的素材,決定離開,他無比驚訝,促膝長談“沒什麼要離開,為什麼不繼續拍下去”,“為什麼不繼續拍big aggie?”。他想要一直拍,一直拍下去,直到墜入影像的冰原深淵。他還以自己的死,留給後面無數人關于紀錄片倫理的千古難題。All hail to Nanook!
納努克的演出不也是如此真實嗎?不也是他每天所經曆的生活嗎?
這部紀錄片最好玩的是,他呈現出一個“原始的”以父親為中心的遊牧家庭,但在具體的狩獵行為例如狩獵海豹中,女性,小孩,全家人都得齊上陣,才能制服海豹。生活如此艱苦,不隻是我們父權社會的現代人假設的,光靠男人的狩獵,然後女人小孩收集“無足輕重”的燃料,漿果,以家為中心活動就可以了。以這個影片來看,至少在“原始的”因紐特人裡,女人孩子,她們同樣是熱量與食物的重要提供者。
所有納努克都少了一個們,納努克們,納努克不是那個被拍攝的男性納努克,而至少意旨那個有女有男的家庭。
隻看到被白人男性凝視下“可憐兮兮”,“被迫演出”,最後因為拍電影而食物不足死亡的納努克是不夠的。這還是一種東方視角。假定他們就該純潔無暇,不被現代蠢人打擾。納努克為什麼不可以是偉大的電影創作者,定義紀錄片的那位大師呢?
納努克們讓我們每次看這個影片都懷着一種剝削被拍攝者的歉疚,真有你的,Nan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