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這部影片期待已久,今天首映就去看了上午場,人不多,但是近期看的最安靜也最壓抑的片子,片尾曲響起,大家都還安安靜靜的坐着,不少人在抹眼淚。看《八佰》的時候還說人家催淚彈,賣情懷,看《金剛川》被自己啪啪打臉,想起了那句爛俗的話:忘記就是背叛。
回顧曆史,金剛川以及金城戰役的意義在哪裡?二戰後,美蘇協議将朝鮮劃分南北,分而治之,引起了島内民衆不滿,再加之冷戰時期,兩位老大哥也想掰掰腕子,由此展開了局部的“朝鮮戰争”。無論從意識形态還是地理位置戰略形勢而看,中國卷進這場戰争已是無可避免。
曆經一年多的大規模沖突,蘇聯提出停戰協議,中美都表示贊同,但是就邊界和撤軍問題未達成協議,談判破裂。與此同時,聯合國軍于1951年下半年開始反撲,企圖獲得談判的有利條件,但是被志願軍摧毀,并收複失地178平方公裡,雙方再一次開始停戰談判,地點改為闆門店。但是美韓根本就不把中國放在眼裡,人家的軍事力量裝備等有完爆我們,怎麼可能安心坐在桌前進行公平談判呢?他們一邊拖延着談判時間(6天談判六次時間共5分鐘,美國艾奇遜将軍在談判桌上打瞌睡 ),一邊又悄悄部署軍事力量,試圖再次殲滅我們,在雙方僵持不下的時候爆發了著名的“上甘嶺戰役”。曆時43天,說出來就是一個輕飄飄的數字,但是前方戰士缺吃少喝沒有裝備,為了取得勝利,隐蔽軍力時被活活燒死者不止邱少雲一個,堵敵人槍口争取據點者也不止黃繼光一人,他們平均年齡僅十七八,年輕的鮮血灑在了那片土地上。經此一戰,聯合國再也不敢輕視中國,紛紛要求談判、撤軍,但韓國不死心呀,他們想借此一戰實現朝鮮半島的統一,哪裡肯放走嘴邊的肥肉?因此停戰協議被李承晚再次攪黃,可恥的漂亮國居然開始投放生化武器,不僅在戰場上,甚至在我國國土東北、青島,投放大量攜帶瘟疫的昆蟲!
所謂的“人權”所謂的“民主”,醒醒吧,看看他們如何對待平民如何對待戰俘?為了迫使美國坐在談判桌前,1953年5月志願軍發動夏季總攻,《金剛川》就發生在此時,為了協助大總攻的任務,張振智率領一個連用時7天造出一座橋以運送武器兵力,被多次炸毀後又頂着敵人的炮火7次修複,用血肉之軀建築了一個不倒的橋梁。7月金城戰役爆發,聯合國軍隊被重創,據點被占,戰線回縮,美國再一次坐在談判桌前,這次老老實實簽署了停戰協議并同意釋放戰俘。
不出強拳,安有和平?尊重從來都不是靠别人施舍的,而且靠自己拼得的。而《金剛川》從多視角,層層推進,不僅展現了這段偉大的曆史,更是展現了一個個戰士,他們的愛恨情仇,他們的家國抱負,也将觀影情緒推向高潮。唯一想扣分的地方就是第二部分用了史密斯視角,配音非常出戲,有時候無聲勝有聲,想表達的意思太多,反而言語啰嗦,布局不夠精巧。考慮到僅用了幾個月的拍攝,有點兒趕工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