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之愛情(1922)的劇情介紹
20世紀二十年代的舊上海,轉行做水果生意的鄭木匠(鄭鹧鸪飾)與祝郎中(鄭正秋飾)的店鋪隔街相望。所謂紅男綠女,鄭木匠戀上了祝郎中的女兒(餘英飾),他時不時送對方水果,還幫助祝小姐趕走騷擾的阿飛。兩人逐漸墜入情網。
然而當鄭木匠登門提親之時,心有不快的祝郎中卻提出一個苛刻的條件。鄭木匠若能讓冷清的藥鋪顧客盈門,便可迎娶祝小姐。這并未難倒鄭木匠,他想出了一個絕妙的辦法……
本片為是現存尚可放映的最早的一部中國電影,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故事片。
然而當鄭木匠登門提親之時,心有不快的祝郎中卻提出一個苛刻的條件。鄭木匠若能讓冷清的藥鋪顧客盈門,便可迎娶祝小姐。這并未難倒鄭木匠,他想出了一個絕妙的辦法……
本片為是現存尚可放映的最早的一部中國電影,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故事片。
勞工之愛情(1922)的影評
導演推介:我們了解到,張石川與鄭正秋所編導的《難夫難妻》是中國第一部故事片,遺憾的是并沒有遺留下來。而中國現存最早的影片則可以追溯到1922年由張石川導演、鄭正秋編創的《勞工之愛情》。如果說鄭正秋的電影更加偏向藝術性,那麼張石川的電 ...
中國早期電影,以勞工之愛情為例,依舊以正面劇場演出鏡頭為主,缺乏角度變換,但已有景别切換意識。在景别變換上,未有遵照同時期傳統好萊塢從遠景到近景的經典模式引入場景,開場即用中、近景表現鄭木匠切西瓜,遂以全景呈現孩子入畫,可見并不在意 ...
在資料館看鎮館之寶
2019年短評影史意義:5星。現存可觀看最早的中國電影。觀賞性:8分。片中剪輯很靈活,在那個年代也算不上落後了。值得稱贊的是人物的複雜,沒有像廣電推廣的那樣非黑即白,男主先是對小孩子寬容和藹,再為了結婚改造樓梯“害人”,還在“害人” ...
1922,3本。中國早期短片趨成熟之作。舞台化痕迹,如橫向入畫出畫,觀衆角度的機位。電影語言探索:景别的變化(特寫),疊印,降格,主觀鏡頭,交叉蒙太奇。拍攝方式:工作台本(接近分鏡頭劇本)
樓梯的噱頭完全照抄巴斯特·基頓(似乎是《鬼屋》),扔來扔去那根線也是抄基頓(《稻草人》),把人扔進水缸裡就更不說了。第一個還改得各種損人利己什麼的。不過鄭正秋扮演的老先生真是妙啊。特寫、疊印、景别變換。視聽語言不算流暢。中國電影資料館修複真是NB。
滑稽、喜感、猥瑣。現存尚可放映的最早的一部中國電影,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故事片。
一顆星獻給最後一個從樓梯上飛下來的特技(雜技)演員
看這種已經不止是看電影了,更可見那個時代的吃穿住用,人情樂趣。故事雖然有些理想化,卻好在有趣,輕松卻頗有些章法。
現存中國最早電影,從“勞工之愛情”到“讓子彈飛”,中國電影真正傳統:“傳奇現實主義”從未中斷過,它比意大利新現實主義和法國詩意現實主義生命力更加持久,表現力更加豐富!它與好萊塢經典叙事和寶萊塢歌舞片并稱為世界三個大衆電影叙事體系之一。中國電影注定不能像韓日一樣僅模仿好萊塢表達。
有很重的模仿痕迹,但也有本土的特色,蠻好笑;有些地方看上去還挺先鋒,主觀鏡頭,降格快動作啥的,而且這都是實拍,演員都是真摔,看着都疼;不過關于這個修複版,應該找人寫個配樂吧,幾百号人幹巴巴地看二十來分鐘也太行為藝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