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日記Diariosdemotocicleta(2004)的劇情介紹
電影講述了一次南美旅程如何激發了切格瓦拉全新的世界觀,使得革命熱情開始在他心中萌芽生長。格瓦拉(蓋爾·加西亞·貝納爾GaelGarcíaBernal飾)當年23歲,意氣風發,躊躇滿懷,是一個醫學院的學生。他對外面的世界抱有強烈的好奇心,于是和朋友艾伯特踏上了拉丁美洲的長長一串旅途中。他們騎上摩托車,風馳電掣的出發了,卻不料摩托車很快就報了廢。但這卻一點沒有影響年輕人的激情,二人靠搭便車來完成剩下的旅程。穿過拉丁美洲古老的文明遺址,穿梭于各個國家各色人群中間,他們開始真切感受到社會的真相、生活的苦難。當深入到亞馬遜河流域的麻風病人區時,他們被所見所聞深深震撼。切格瓦拉開始思考宏大深奧的命題:人類、社會、經濟、文明,人類的苦難、快樂的定義……
摩托日記Diariosdemotocicleta(2004)的影評
為看世界而來,為革命而戰
很慶幸考試周結束後刷完的第一部片是部好片,很平實,卻很震撼,大概如實的反映現實就足以震撼人心。通過切格瓦拉一路以來的見聞,我們就能夠理解一位即将成為醫學博士的人何以做出放棄優越生活選擇在叢林中打遊擊過朝不保夕生活的抉擇,知道切選擇獻 ...
小西天觀影小品
5月5日,和韓曉彤騎車40分鐘來到小西天觀影,途中含有繞路、間歇性癫瘋、飙車。提前十分鐘到達片場,為攜帶煎餅、面包入場,不惜扮演身懷六甲。為防止腎上腺素飙升,決心兩人合吃小份爆米花。進入片場,兩人獨占六席,正準備大睡一場,沒想到竟遇 ...
我,已經不再是我
與切相遇的具體時間已經記得不太清楚了,隻隐約記得那是一個如往常一樣百無聊賴又枯寂的下午。僅僅是通過幾分鐘的視頻,僅僅是憑借一段文字,便過完了切浮光掠影又慷慨激昂的一生。但是仍然還是不夠的,從一個還未畢業的醫學生到成為領導古巴社會主義 ...
一場旅行能改變什麼樣的人?
切格瓦拉的《摩托日記》因為他本人的傳奇色彩已經帶上了很強的旅行文學性質,當然這其中也包括了共産世界、青年文化以及一些思潮運動的渲染。短短兩個小時,想要濃縮一場長達10000公裡的旅行的本不容易,還要将格瓦拉本質的改變從鏡頭語言中體現 ...
影評|《摩托日記》:遊曆——一個革命者的心靈之旅
文/王栩(影片信息:《摩托日記》,導演:沃爾特·塞勒斯,編劇:何塞·裡韋拉,主演:蓋爾·加西亞·貝納爾、羅德裡格·德拉·塞納,阿根廷,2004年)兩個好友,埃内斯托和阿爾貝托計劃完成一次長途旅行,以此慶祝阿爾貝托30歲的生日。旅行主 ...
當他們決心上路,整片美洲大陸都是屬于他們的,所以他們并不是一無所有
我為什麼懷念一個從未見過的國家,那裡曾有過燦爛的文明。我看見河對岸的光。年輕的夢想崎岖的公路逐漸廣闊的視野成熟的意志非常真實迷人鼓舞人心。Gustavo Santaolalla依然清澈,體内流淌阿根廷熱血。馬丘比丘山果然如聶魯達頌揚的那樣巍峨神奇。曆史與現在的關聯産生在體驗之後。
摩托很重要,但日記更重要。這場旅行因為格拉納多的生日而開始,又在慶祝格瓦拉生日時悄然落幕。帶着尋找答案的想法出發,你未必能找到答案。如果不知道終點,那麼,旅途中随時随地可以作為終點。
總有幾部片子咱們不用理性對待
我覺得共産主義理想也不錯
“我們該怎樣懷念那些我們不知道的文明?”
7/10。典型的依靠觀衆對傳主的名聲和崇拜立起來的片子,如果不提前自帶情緒,還真的很難在一堆稀松平常的段子裡找出啥感悟。說實話,我既看不見革命家的狂亂氣息,也體會不到主人公和書中獨白一般極富穿透力的内心,兩人的友誼亦是若有若無。如果公路片隻沉迷于沿途的風土人情,那頂多算二手心靈滌蕩。
生日那晚,站在洪流的這一端,他其實早已下定決心要用自己單薄的軀體去跨越分隔着人民的天塹,瑩瑩燈火稀疏卻足以指明方向。在揮手離别并得以一呼百應時,未來已在那艘Manbotango将駛向的遠方。理想主義者便是實踐他人願為而不敢為之人。ps: Educar significa "salir del cami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