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者田園祭田園に死す(1974)的劇情介紹
影片進行到這裡,“我”卻突然陷入瓶頸。那天,“我”遇到了童年的自己,藉着對童年時代的回溯,“我”發現影片中竟然有着如此多的虛僞和不真實。“我”找到了真實的過去,以及所有被刻意遺忘的殘酷回憶……
死者田園祭田園に死す(1974)的影評
《死者田園祭》對我來說是寺山修司自己的《鏡子》或者《八部半》。不同于《抛掉書本上街去》直白強烈的叙事,這一部更多是運用意象與顔色制造的詭谲之詩,也更像是寺山修司給自己童年做的一個謎。穿着舊日本校服塗白臉的少年,死于昭和十八年的父親, ...
如果僅僅隻以作者的感受作為結尾就顯得太蒼白無力了,作者在最後通過追尋人生境界的方法“通”達成了“無我”境界,消滅了觀察者的自我,或者說是與之合二為一,再也不必通過回味過去來找尋未來了,因為開頭的木頭人就告訴我們未來已至。影片中有句話 ...
被染成紅色的天空、月亮和河,被謊言欺騙的歲月,追逐逝去的父親的腳步,給我一種今敏真人版電影的感覺。年少時的那個荒誕、虛無、模糊、叛逆、詭異的夢。大笑着、轉瞬即逝、未知的迷霧、最終也都是虛無。記憶逐漸離我而去,隻剩這寥寥幾卷意淫的膠片 ...
寺山修斯,日本著名詩人、小說家、劇作家、導演,因颠覆而前衛的視覺風格,還被稱為怪傑、幻想家、反叛文化旗手及“銀幕詩人”。觀此片,被寺山大膽迷幻的畫面折服,其中的象征和隐喻手法有其獨到之處,作為寺山修斯的代表作,本片以超現實主義的手法 ...
記錄一下這幾天的迷思,可能想稱「死者田園祭」是寺山修司一部完成度極高的,對《神曲》-《地獄變》的多元疊置,影像中的碎片、刻印、悲歌和對幻想的悼亡,可能是在試圖接近一場華麗晦澀的怪誕美學之夢。《死者田園祭》 寺山修司 1974「死者田 ...
自存畫面色彩的飽和度很高,給人一種很強烈的視覺沖擊。很微妙的點在于主角對自己童年的回憶是彩色的,而真實的現實生活卻是黑白的,隻除了最後和母親對坐、記憶裡的家的那一面轟然倒塌——記憶裡的人從身邊走過,在城市的背景下雙方依然保持不變。影 ...
9月時為了給“800号”供稿寫的,現在再看不免有些自相矛盾的地方,不管是文本内部的還是文本與現實之間的。前言:過去是什麼?你是否思索過自己的過去?你可曾想過當初那個哭泣的嬰兒是如何一步步變成現在的你的?或者換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對過 ...
遊走的虛幻與夢境,這一幀幀美的啊,我一不小心截了五十多張。求此片115已久,愣是沒人傳,好吧資源什麼的得自給自足。【正片:t66517044a ,字幕:t69f80401c】
寺山的小劇場舞台劇畫面有一種颠覆了學院審美的凄厲妖豔之美。若事情不似你想象:你螢火蟲般的怒火并未燒掉苦悶的家;紅衣女人淹死了被衆人詛咒的私生女;相約私奔的鄰家婦支走你與情人一同殉情;馬戲團裡洋娃娃般的天真女人最終被丈夫抛棄;你最終也沒有能夠擺脫掉被自己視為負擔的母親。臆想的童年啊
流浪馬戲團,隔壁美少婦。詭異少年夢,死在田園;牆上一座鐘,地上一個洞。百年孤獨史,再見箱舟。
淩亂不失美感,象征性很強,顔色很絢麗,虛幻和夢境交替,看這個片子有一種東方亞曆桑德羅·佐杜洛夫斯基的感覺。同樣那麼虐心那麼詭異和抽象的象征表現手法
每一場光怪陸離都是支離破碎的别樣狂歡。
每一次生死離别都是如膠似漆的反向拉伸。
每一次遲暮傷逝都是青春激蕩的南轅北轍。
每一次置之死地都是圓寂涅槃的晨鐘暮鼓。
寺山修司有三寶,亂倫做夢和鐘表
我以為自己能流出五彩的眼淚,卻不知那隻是寺山映畫裡空氣的顔色。
妖豔而奇詭的視覺饕餮,記憶與夢境的光影詩章。墓地捉迷藏,恐山風車,白面與烏鴉,赤血紅月,榻榻米下旋轉荒青-山門-燈泡-颠覆内外。虹彩濾鏡馬戲,充氣女頹坐呻吟,紅衣女狂舞嚼花。縫合殘裂相片,戀母與弑母,晚8~9時,捆綁與葬鐘。私奔與鐵軌路标,跨時空對弈,神殿童貞劫奪,現實侵入。(9.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