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在日記剛發了最喜愛的電影,晚上就拿了四項大獎,把日記内容轉載過來,并增加導演訪談細節。

“這部電影目前在全部主競賽片單中喜愛度排第一,在看片的前一天得知該片已經在多倫多影展斬獲費比西大獎,所以又多了一分期待。果然在觀片時内心受到了極大的觸動,可以說這依然是一部中産階級焦慮的類型,也是我最愛的類型。

本片背景設置在格魯吉亞一個安靜的小鎮,開篇就展示了一個宗教社區遭到極端主義團體襲擊的場面。在此之後,社區領袖的妻子由于此事件遭受了一系列超乎想象的打擊,甚至連她基本的日常生活都被徹底毀滅。

本片再次驗證看似安逸的中産階級在遇到和國家機器,社會體制發生沖突時的脆弱,但是與底層的脆弱有所區别的是,中産階級安全感的土崩瓦解是逐步的而不是瞬時的。如果乖乖順從,當然相安無事,怕的就是遇到想要追求公平正義的片中這家人,如何被當作到溫水中的青蛙,直到水沸的那一刻。

在略微劇透的情況下分析一個情節的隐喻,對于不喜劇透的朋友表達抱歉,因為對此有太強的表達欲。這是在河岸中關于強奸的一個長鏡頭,此時我又想拿大家最熟悉的《不可撤銷》的同樣片段做對比,近距離直視全程,暴力血腥再加上女主的慘叫令觀衆在試聽層面達到非比尋常的震撼效果。

本片類似情節的設置完全沒采用這種方式,而是以一處河岸的廣角遠景視圖,背景聲音充斥着潺潺的溪水聲,人物隻占據畫幅的1/5,導演在訪談時提到該畫面如此設置是因為近景展示針對女性的暴力太可怕了,會讓觀衆聯系到自身,感受極度不适,所以用遠景并遮蓋聲音處理,抽身在外去觀看可以更加客觀去冷眼直視。

确實在這種視角下我看到了一些深層次的體會,女性被強奸的過程就很像是體制對個體的碾壓;過程中還被自己的衣服蒙住頭,這是指即使被碾壓卻還無法認清對方的真實面貌;接着強奸過後還被滿臉塗滿河中泥沙,代表碾壓完也要閉嘴,不要亂說話;與此同時強奸者還舉起了石塊,随時置對方于死地,暗示如果你敢表現出絲毫反抗,立即毫不留情讓你死無全屍。

出生于俄羅斯在格魯吉亞長大的女導演迪亞·庫倫貝加什維利曾在紐約學習媒體研究,并在哥倫比亞大學藝術學院電影系任導演。她表示不止在格魯吉亞,不管在哪個國家都會發生這樣的故事。”

導演訪談:

...

問題 1:您為何把宗教元素貫穿電影的全篇?

我和卡拉斯(不認識這個人是誰,不知道翻譯是否準确)聊過,宗教是一個很難的話題,這不是個人選擇,我感興趣的是這種選擇會讓人們知道該如何去做,其實為了研究人們如何在這種宗教體系下生存,我們做了很多研究工作。

問題2:這個電影裡面的自然元素非常驚豔,如何決定選擇這裡?

對于自然風景的選擇,是因為我在山間長大,當我還是小孩,感覺并沒有很強烈。但是在我長大後感覺變得倍加強烈。對于片中的暴力元素也是如此,需要近距離去觀察,生活也會改變所發生的事件。

問題3:您這部電影用多久完成的?

我們用45天完成整部作品。

問題4:如何選擇的女主?

我們探讨了很久女主的角色,很高興可以選中她,我們觀察了她的日常生活,她做什麼其實很重要,很難找到一個人飾演這樣的角色,挑戰比較大。

問題5:請男主回答一下和女主演出的配合度?

男主:我很驚喜知道自己可以飾演這部電影,離開拍的時間并不長,然後女主教會了我很多東西,減少了我的拍攝的壓力,很感謝她。

問題6:這部電影拍攝于格魯吉亞,以後打算繼續拍這裡的電影嗎?

格魯吉亞具有很長的曆史,每個人來了都有不同的感受,我在電影中運用了很多技術,我也希望可以在這裡拍更多不同類型的電影。

...

問題7:在影片中您可以很安靜的運用大自然,如何做到的?

導演:對美的尋求,不都是獨特的,而是複合的美,創造出安靜的氛圍,可以更大程度的傾聽演員,比如片中的腳步聲很重要,觀衆可以通過這個聲音找尋他們所聽到的聲音。

問題8:能不能談一下女主所經曆的強奸與女性的獨立

導演:兩年來,我做了很多針對女性性暴力的研究,這個話題很難深入,我之所以選擇用遠景是因為這個場面太可怕了,會讓觀衆聯系到自身,所以能夠理解其他人的痛苦很重要,在其中那段母女對話中也沒透露強奸的事,或許因為媽媽并不想知道女兒遭受的痛苦,這屬于沒有回旋餘地的電影,我們該如何做去阻止傷害有更重要的意義。

...

...
更多資訊 請關注公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