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自認為自己很成熟,是個小大人。因為我能很輕易懂得那些生活中的大部分人很難理解的人生哲學箴言,因為我能敏銳的洞察到别人的感情和心理變化,因為我能理解别人而别人卻很難理解我…

但是有很多人都說我是個孩子,那些可以理解我的人也這樣說,我一直沒能有機會反駁。但是有一天醫生告訴我,真正長大并非是那樣的,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把原始的一面顯露出來才是成熟的标志。

電影中李玩的每個經曆我都感同身受,或許青春就是在玻璃渣子中找糖吃。不同的是,最後李玩已經學會了忍痛吃狗肉。而我,卻想起了小時候各種挨打非但沒有任何“屈服”,還讓我爸媽明白了打我是沒有用的。就在幾個月前我媽還對着我說:“我實在沒辦法了,你去找你的心理老師吧。” 當然這不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但是這種性格在給我帶來很多困擾的同時,也在幫助我堅持着很多熱愛的事情。

評論中很多人說李玩最終失去了自己,被生活磨平了棱角。換做是一年前或許我是認同的,這也是數位朋友看完這個電影後分享給我說《狗十三》的女主角很像我而我也一直沒看這部電影的原因——我知道她的結局,我怕我真的從她身上看到了自己,而我又怕提前看到了自己的結局。

但到現在卻不這樣認為。李玩長大了,學會隐藏自己的情緒,但是她還是她,她有喜歡的物理,天文,還有對宇宙的浪漫的想象,她隻是外表不像自己了。但是對于内心豐盈的她來說,外表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剛開始想寫短評,因為字數超出不得不寫成影評…有時間再看一遍重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