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在經曆兩件事後會迅速得以成長
一是生離死别
二是真正愛上一個人
《浪潮》象征的是人生的起伏,更是青春的玩酷。
去年我就一直期待着這部獨立佳作,直到昨晚我才看完,看完後心中有些許泛濫的情緒,不知是覺得青春在離自己遠去還是覺得生命無常,更有可能是近日來所處世界的動蕩不安而心生感慨。

《浪潮》很長,它以兩個小時的故事和光影來體現導演所表達的極緻人生,一半甜蜜,一半苦澀。
《浪潮》很短,它隻有兩個小時,卻要觀衆直視成長的代價。

導演特裡·愛德華·沙爾茨一定是一個時代的弄潮兒,或者這麼說,我們一直在挖掘具有時代感的作品,和現代社會接軌,和年輕一代對話,和電影進程交流。
很有可能《浪潮》做到了這一點,青春的疼痛,人生的巨變,生活的暖陽,處處都是真章。

但它是一部不願意讨好觀衆的作品,在視聽語言上大幅度的渲染,用流行音樂代替人物情緒的展現,把人生的浪潮作為主體的變更,時常讓我們濕了眼眶。
具有時代感的電影理由如此,我們既能挖掘電影的美,亦能感受到瞬間之美。

電影的宣傳語是這樣寫的:一部充滿戲劇性的歌舞片,有着全新的視角,是一首充滿活力、感人肺腑的當代青少年生活的頌歌。
事實上,整部電影沒有歌舞的成分,也并不是全新的視角,我們甚至可以在《浪潮》中體驗到《好時光》和《美國甜心》等獨立佳作的質感。

《好時光》

《美國甜心》
但它仍然很獨特,其獨特性體現在叙事語言和視聽語言上,人物和環境的融合高度統一,主旨和情緒完全對稱,這是很難得的,所以兩個小時的時長并不多餘,反而有利于刻畫人物和渲染環境。

觀衆首先會被其霓虹色的影像語言所侵染,這是影片的特質之一,大量霓虹色的鋪陳和若隐若現的霓虹背景加深了觀衆對電影的印象,那麼導演為什麼使用霓虹的光影制造來引起觀衆的好奇心呢?

在尼古拉斯·溫丁·雷弗恩的電影作品中,霓虹色仿佛成為了一種象征,那是他作為電影導演所極力塑造的藝術人格擁有的成分。
在《好時光》中,一段兄弟逃亡在夜色的大都市下所引發的血案,霓虹色系是一種意有所指的都市詭變。

尼古拉斯·溫丁·雷弗恩《霓虹惡魔》
但《浪潮》不同,它的鏡頭聚焦于青春時期,人物都在成長中感受生命的意義,此時的霓虹凸顯了青春時期的所有特質:迷幻、躁動、無常、激昂。
那麼有了霓虹色的襯托,我們便能更迅速地找到電影叙事中的内核——“愛與被愛。”

威廉姆斯一家原本是幸福的大家庭,父親和母親都是成功人士,兒子泰勒遵循父親的意願成為一名摔跤手,日複一日的練習,毫不知疲倦。
那充斥着雄性荷爾蒙的肌肉組織下卻隐藏着一顆叛逆不知所措的心。這看似平和的中産家庭卻因為泰勒女朋友的意外懷孕而引發了一連串的惡性循環。

泰勒是一個怎樣的男孩?父親或許過于威嚴,他認定了:當你選擇一件事,那就全力以赴。
這話一點也沒錯,但是過多的施壓隻會帶來負面影響,就連泰勒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他所擁有的青春一直在放肆和克制中尋找平衡。


當醫生告訴他因為身體有嚴重的撕裂傷而無法再摔跤後,他像一個失去方向的孩子,找不到心中的歸宿;這時女朋友卻又因為意外懷孕并決意生下這個孩子和他分手後,他像一個做了錯事的孩子,又像失去一切的動力,他心如死灰。

人的沖動來源于害怕,泰勒害怕了,他發洩心中的憤怒和呐喊,卻不幸導緻女朋友在畢業舞會上意外死亡,他的人生,在18歲的青春劃下頓号,30年的有期徒刑毀滅了自己,更毀滅了一個幸福家庭。


電影一直聚焦于角色上,并無太多遊移之處,所有的留白和背景音樂都讓角色的情緒飽滿而豐富。充滿張力的運動鏡頭,如(手持攝像和360度環繞鏡頭)讓這段本傷感的故事更具代入性。



而故事的後半段則很快聚焦于艾米麗身上,她原本是這個家庭最無憂無慮的人,在自己的玩酷青春中,派對、戀愛、家庭是自己成長的重要因素,卻因為哥哥的牢獄之災和家庭的支離破碎而一一破滅。

她深受網絡輿論的職責,在派對上親眼看着哥哥跟随着女朋友,可能會發生沖突她卻沒有來得及阻攔,如今哥哥入獄,父母的婚姻也岌岌可危,她的孤獨無人傾訴,隻一人形單影隻,毫無安全感。

直到盧克的出現,才把她從現實的泥沼中拉回,這個熱情陽光的大男孩讓她體驗到愛情的甜蜜滋味,青春的肆意暢快。

她也在慢慢成長,盡管成長的代價是要看着自己所愛之人深受過去的創傷,但盧克的愛,也讓她明白,我們要重拾信心,面對那些過去的疼痛,努力活一回。

就在她陪同盧克去看望快病逝的毒瘾父親之際,她明白了自己可能是唯一拯救這個家庭的人,于是她告訴自己的父親:我想讓我們重新在一起。

此時愛的主旨被無意放大,生離死别和愛上一個人,都是她所正在經曆的,對于一個青春期的孩子來講,雖然殘酷,但卻能夠得到滋養。

片尾,最後一幕,當Alabama Shakes的《Sound & Color》響徹在整條灑滿陽光的街道時,艾米麗騎行在自由的世界中,敞開雙手擁抱着生活和藍天,青春的腳步從未停止,它的絢爛多彩體現在每一個值得被歌頌的瞬間。

這似乎才是導演的用意,他的野心很大,家庭、堕胎、種族、愛情、人生全都包含在兩個小時的光影世界中,但這是我們所渴望看到的時代感作品,無論充斥着多少俗套的情節,全都被導演粗粝和孤獨的影像一一重組,變成一首生活的贊美詩。

《浪潮》,泛指人生的起伏,更是心中的浪潮,沉浮不斷,絢爛多姿。

更多精彩資訊和影評、電影資源,關注微信号“杜克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