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謊言最可怕的代價,不是它們被誤認為真相,而是我們聽過了太多的謊言,會再也無法分辨真相”這是在看HBO新劇《切迩諾貝利》時,一直讓我揮之不去的一句話。切爾諾貝利核洩漏是人類史上一次重大的災難,它在我們身上割開的那道傷疤,至今還會隐隐作痛。

“400倍廣島原子彈的核輻射計量:

  27萬人因此患癌症:

  直接死亡人的人數高達4000,這僅僅是官方的口徑,後來人們逐漸統計了這次核洩漏的人數大概在97000左右,這其中還不包括一些失蹤或者無法記錄的人:

  輻射波及範圍,遠至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不列颠群島甚至是北美東部地區,我們國家事實上也多少收到影響:

如果未能及時有效的搶救,整個白俄羅斯和烏克蘭地區很可能在一百年内都不适合人類居住。”

    過了這麼多年可能我們對于這次曆史上重大的一次事故的嚴重性和震撼程度隻停留在這些着我們難以置信的數字上面,我們無法身臨其境的去感受到當時事故發生時,切爾諾貝利和前蘇聯人們的絕望和傷痛。HBO這一次通過一次迷你劇再一次的讓人們重溫了或者說是很深刻的體驗到了那次災難的恐怖性,而這部劇最厲害的是它以一種人性的角度去拍攝或者說是去講述了這次事件的發生和影響。并不是像紀錄片那樣從一個廣泛的角度或者說是從上帝視角來講述它,更多的是通過這此事件的參與者,從導緻事件發生的科學家,到處理這件是的國家領導,以及參與核洩漏營救的那些英雄,和被這次事件影響到的普通人。它想像我們揭露的重點并不是這次事件的本身,在我看來更多的是想揭露我們人性的一些東西,這些東西有好的也有壞的。

  讓我們回到1986年4月26日淩晨1點23分,幾位科學家接到要測試4号反應堆的任務,并沒有去拒絕,但是他們之前并沒有做過一次這樣的測試,就是對測試一無所知,而裡面的科學家中最年輕的才25歲,就是這樣他們還是接受了這次測試,可能是因為前蘇聯的那種集體主義至上的原因,核電站它是國家的形象以及實力的展示。但更多的還是人性的貪婪、自大,覺得别人能做好的是他們也能做好,就這樣他們在翻着以前測試者留下的操作指南開始這一次毀滅性的測試。當然還有一個條件就是在當時前蘇聯的反應堆操作中,有一個暫停按鈕,按下它就能停止反應堆的運行。就是這種自負和這種潛在的保護傘科學家有自己的雙手和無知拉開了災難的序幕。

  在核洩漏發生之後,我又看到了前蘇聯的領導在這麼大的事故中選擇了“集體失明”的方式解決問題,并且以“保護國家機密”為由封鎖平民,考慮的不是人們的生死而是國家事業的成敗。之後因為事件的嚴重性超過他們控制的範圍,赫魯曉夫不得不派出國家領導和更權威的科學家來處理這件事情,而在這同時這場災難已經讓很多在切爾諾貝利生活的人們死去,本來是一次幾個人的自負引發的事故,他們卻讓數以萬計人的性命和幾十萬人的流離失所為他們買單。曆史不斷的像我們證明任何淩駕于人民生命财産之上的國家,最終都會被人民群衆所推翻。而前蘇聯也不例外。

  在事故的救援和處理中,我看到了更多的是我們人出于本能的奉獻精神,那種把自己生命至于不顧的無名英雄,他們把自己置身于半個小時不到就能奪走他們生命的核輻射中,完成這一次有一次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這些偉大的英雄的名單卻沒有被前蘇聯記錄在這次核洩漏處理的人員名單裡,就這樣他們成了抱着奉獻自己生命的态度去拯救前蘇聯的無名英雄,我們的世界總是這麼的充滿着戲劇性,總是讓那些極緻的善惡在同一時間各自以驚豔的方式出現。

  如果這次事件盡快處理,傷亡人數和影響範圍可能會減小,就是因為自負、和謊言,讓切爾諾貝利成了無人區,切爾諾貝利也讓我們看到了謊言的代價,沒錯當謊言的程度不斷擴大的時候,它所帶給我們的代價是我們都無法去相信和填補的,如果把它當成是對于我們人性的一次考驗,我覺得它太沉重、太壓抑,我希望切爾諾貝利事件永遠的成為曆史,永遠的成為我們的一面鏡子,而不是成為我們為謊言付出代價的開始。我們或許永遠都無法靠近真相,但至少應該拒絕謊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