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經的台灣金牌編劇徐譽庭,首次大熒幕導演處女作《誰先愛上他的》,成為2018年台灣電影最大黑馬。
該片獲得第20屆台北電影節最佳男主,第55屆金馬獎最佳女主,最佳剪輯,并且8個金馬獎提名,僅次于張藝謀的《影》。
全片以少年的視角去看待三個成人的花花世界,以喜劇的趣味搭配嚴肅的話題。
電影講述丈夫死後,将保險金受益人給了自己的同性情人,原配妻子上門讨要,正妻與小三之間的一場撕逼大戰引發的故事。
尋找真相的少年宋呈希

初中生宋呈希正在經曆一場如同青春期撞上更年期的世紀大戰,并且夾雜着8點檔狗血劇情。
自己的爸爸是個同性戀,抛棄老婆兒子和情人同居。
爸爸又死于絕症,媽媽發現保險受益人是他的同性情人。
媽媽變得比更前期的老女人還要歇斯底裡,口口聲聲罵着丈夫與那個情人。說小三一定是個壞人。
少年的眼裡,媽媽更像是那個不可理喻而且貪财的人。
到底媽媽說的話是不是真的?那個小三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到底是誰先勾搭誰的?
于他,隻想找出真相。
除去戲虐隻有深情的阿傑

阿傑,總是吊兒郎當,花衣短褲,嘴刁香煙,一貫地站不直。
他似乎總是在用一種漫不經心的口吻說出一些會碰觸人心的話。
比如“愛最大”。
比如“我們小時候不都這樣,總以為媽媽一直都是媽媽,所以不知道天高地厚。”
又比如那句讓人心疼的“一萬年就是那個人離開你之後的每一天”。
撥開表面的吊兒郎當與玩世不恭,阿傑有個敏感、細膩、長情的内心。透過邱澤的細膩表演,單從眼神就可以打動所有人。
阿傑在青春年少時愛上了一個男人,所有的心思都傾注了出去,換來的卻是對方“要做個正常的男人”而被抛棄。
阿傑躲在角落偷看男人的婚禮,心碎的眼神,糾結的眉眼,換做異性戀這些也是慣用的狗血橋段。
但是,有效。
阿傑身上有着非常寶貴的東西,他很善良,很孝順,很專情。

他可以為了挽救愛人的命被債主打斷腿。
他為了孝順而不敢跟母親出櫃。
他為了留住死去愛人所有的氣息故作毫不在乎,每日晃裡晃蕩地度日。
所有的悲痛都化作那一場演出,在謝幕時,拖着斷腿和愛人真正的告别。
于他,愛情沒有先來後到,隻有義無反顧。
被騙十幾年而歇斯底裡的劉三蓮

怎麼看劉三蓮都像是個八點檔的悲情女主角。果然,這個角色讓謝盈萱得到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被丈夫欺騙、抛棄,被兒子不解。為丈夫與兒子付出一切,但是好像整個世界都在跟她作對。
為什麼自己被騙了十幾年?為什麼偏偏是她?為什麼她想要的家庭完整就是得不到?
為什麼自己買最貴的有機蔬菜,兒子卻甯肯吃垃圾食品。
為什麼兒子也會倒向小三?
即便抛開同妻身份,劉三蓮與兒子的每一次争吵、絮叨,都将一個典型的家庭婦女塑造的真實、飽滿。
對于自己十幾年的感情付出被全盤否定的不甘,讓她在人生崩潰的邊緣孤獨遊走。
劉三蓮一切發狂的舉動都源于恨與不解,而她真正想要的不過就是她真的被愛過。
“這麼多年來,都是假的麼?他到底有沒有愛過我?”劉三蓮替所有的同妻發問,但是沒有答案。
于她,什麼愛情沒有先來後到,結婚證上的人是我,我就先到。

當兒子宋呈希離家出走,卻住進小三阿傑的家時,也正是劉三蓮與阿傑深入的交集,他們開始慢慢了解彼此。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内心困惑,這也正是電影抛開同志戀情的表象能夠讓人共情的地方。
一個具有許多笑點,但又極具悲情的故事,最終以治愈的手法告終。
整部電影都在俗常的場景與對話中進行,以台灣特有的細膩腔調展現了東方最普通的内心情感世界。
如同導演所說“我們花了100分鐘講了一個故事。講完之後,我特别有一種原諒的沖動,原諒那些傷害你的人,原諒那些你讨厭和痛恨的人。你不知道為什麼要原諒。但是從那一天開始,你發現你比以前更加快樂了。”
當劉三蓮在路邊攤給兒子和自己買了炸雞,這對母子終于可以正常的對話了。那是全片中劉三蓮少有的露出笑臉的一刻。
劉三蓮默默地幫助阿傑拿到保險金,并不再打擾彼此。
而阿傑的母親也認同了唯一兒子的性取向。
大團圓的結局,安慰了這個爛俗世界中無數個搖搖欲墜的遊離靈魂。

劉三蓮的原型是導演的一位中學同學,這部電影就源于她的真實故事。
而片中的人物也讓我們思考如何面對自己,接受自己,成為自己,這也是所有人的困境。
學會放手吧,學會寬容吧。
不要再責怪宿命,愛上誰,其實也是天注定。

End
No.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