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不起 對不起 對不起”

對不起 =我愛你
對不起=社會不允許
對不起=你要幸福
浴室中的三個對不起,birdy對阿漢說的對不起,也許就是這個意思,所以他們才會相擁而泣,彼此相愛,卻不能在一起。

這不是一部類似郭敬明式的青春疼痛影片,電影中細節多得燒腦,而導演為了電影能上映,可能進獻了最大誠意(删減了許多敏感或邏輯錯誤鏡頭)。 Birdy所給予的“愛”,一直藏在電影的各處細節中,對阿漢的表白是那麼的一次又一次,如果我死了,你會怎樣;如果你給我的,跟你給别人的是一樣的,那我就不要,如果,如果,如果……

我不太贊成說“Birdy很慫,畏懼未來,撩完了又跑”的說法,在台灣省剛解嚴,而且是在學校的時代大背景,Birdy能主動向喜歡的人靠近示好,已經是要很大勇氣,他隻是想和喜歡的人保持親密朋友的關系,卻沒想到讓對方遭受朋友的鄙視,全校異樣的眼光,影響他的學業,還讓他在父母面前失控,他更是屢次考不上大學,無法再靠近追逐。

Birdy不敢邁出那一步,家庭是一個很重要因素,他是家裡的獨子,從小被父親說不該生下他,Birdy這個人物有很強的自卑感,他從來都隻是想和阿漢保持比朋友更近一步的關系,其實阿漢也一樣(電影有講),所以也不會有對未來的恐懼,但是他的出現确實讓阿漢成績下降,還讓阿漢被人公開質疑是同性戀等等,他想快速離開,讓阿漢回歸平靜,但是沒想到阿漢會“比他瘋”,反應激烈,無法收拾,也許他還能和阿漢繼續保持親密關系,但是“反複複讀”考不上大學就是分開的“導火索”,不僅加深了自卑感,還讓他覺得自己追不上那麼好的阿漢了吧,他的出現,好像自始自終都是喜歡的人的拖累。

天使不敢走的路,傻子一路沖過去。就那樣一個社會背景下,有多少“傻子”沖的頭破血流,birdy知道這個社會還容不下他們在一起,他不想阿漢和他一起“瘋”,想逃避他,想矯正他,可是自己的眼睛永遠在注意着他,還在隐晦的告白他,他欺騙他,想讓他惱羞成怒斷了交往,可是自己也沒想到阿漢對自己的愛會那麼歇斯底裡,那麼“瘋”。所以在他情緒失控選擇逃離自己的時候,一路“尾随”,一路陪伴,一路守護,到達“天涯海角”,仍然走不出時代不允許這個大背景,他們在最好的年紀,最後的好時光裡,最後一次毫不掩飾的發洩了對時代的不滿。最後回歸現實中,birdy再沒有見過阿漢,阿漢考上大學後,更是覺得自己配不上,搬家,換電話隻是物理上的阻礙,在接通電話,阿漢放錄音機裡早已錄好的,為兩人寫的歌時,表達的淋漓盡緻。淚水和思念還有委屈與彷徨,感覺像洪水一樣,沖垮了築起的防線,還是忘不了彼此。

這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腐劇,故事也不是零散,同志朋友看來,是很多人青春的真實寫照,也許隻是把校園初戀和同志故事結合在一起,更具唯美的效果,三十年後的相遇,主題曲把阿漢想表達的延續和完整了。最後他說他陪他再走一段路吧,雖然是開放式結局,但我真的希望,餘生的路,請好好牽好彼此的手,别再放手了。

Love is love.

同性的愛不一定比異性少,異性的愛也不一定比同性多。最後,不管男也好女也好,鐘意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