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假期還在為看電影和如何帶孩子發愁,那麼近期的這一部由迪士尼翻拍的充滿愛與教育的《獅子王》滿足了你一切需要,老少皆宜,假期觀影的不二之選。

...

7月12日,迪士尼年度巨作《獅子王》在大陸上映,這部25年前的經典巨作,今日重新搬回熒幕,引發一片觀影熱潮。

“把童話變成了現實”

是對這一部迪士尼真“獅”版《獅子王》的最高評價。

25年前,動畫版《獅子王》第一次進入國人視野,這部充滿愛與成長的動漫,以其活潑可愛的卡通形象、震撼人心的壯麗場景、感人至深的優美音樂,以及其所描述的愛情與責任的故事内容,深深的打動了許多人。

...

 如今,25年後,迪士尼将其重新搬上熒幕,并運用現代科技技術,采用實景加上CG特效技術,展現出科技與經典的完美融合,甚至可以說,每一幀都堪稱一個經典。

...

影片秉承了動畫版的原有劇情,講述了小獅子王辛巴在父親被其叔叔刀疤陰謀殺害和嫁禍下,逃離、迷失,曆經生、死、愛、責任等種種考驗,并在衆多熱心朋友的陪伴下,找回自己,重新奪回王位,成為一代新的獅子王的過程。 

除了新加入的科技吸引眼球,更多的則是“情懷”引人注目。

馬伯庸曾評論《獅子王》,最重要的一點是“情懷”二字,“真正寶貴的、真正的根基就在于這種情懷。當‘生生不息’(The Circle of life)這個主題提出的時候,整個故事就不在于動物之間的格鬥或者宮廷陰謀,有了一些更偉大的情懷在裡面“,包括木法沙給辛巴講的道理,以及榮耀石的重生,點點滴滴的細節都會歸到這個宏大主題裡來。這個主題不光《獅子王》,而是從人類神話時代、遠古時代開始追求的經典問題:生命從何而來、生命從何而去,我們生存意義是什麼。有了這個主題,不管故事外延如何變,都不會和時代脫節。從主題引申人物、從人物引申劇情,才能構建出一個非常精彩的故事。”而且他認為,絕大多數迪士尼的作品中,都擁有這樣超越技術、叙事本身的人文關懷和哲學思考。

/01

整部影片劇情緊湊,人物刻畫鮮明

一部好的電影,感人之處在于,在講完一個故事後,可以讓人對主人公無比入迷,久久不能神拔,更可以在某個角色中找到自己的影子。電影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塑造了千千萬萬個我們。

...

電影刻畫了辛巴從一個小獅子經曆愛恨生死,一步步走向成熟,成長,最後成新一代獅子王的畫面。影片主要圍繞小獅子辛巴成長的三個畫面展開。

第一個畫面是講述年幼時的辛巴

     辛巴年幼時,迫不及待地想要證明自己,一心想着去展示自己,對新奇事物充滿興趣,不畏風險,敢于冒險,但正是這種迫切證明自己的心理,導緻中了叔叔的陰謀,父親也因此遇害。

...

第二個畫面是迷失

小辛巴難以走出自己導緻父親遇害的悲劇,逃離了榮耀王國,在路途中被偶遇的丁丁和彭彭相救,在兩者的“一線式”生活中,逐步逃避面對父親死亡的悲劇,并在這種“無厘頭”生活下,想要忘記自我,逐步迷失。

...

第三個畫面是自我的救贖

     在得到原來朋友的幫助下,辛巴逐步想起來自己和父親的話,開始直面自己的責任與擔當,不再選擇逃避,最終完成自我的救贖。

...

/02

簡單的三個畫面其實代表了每一個人的成長,我們都是自己的辛巴。

如生命最開始,我們每個人都對世界充滿了期待,想要一展身手,不斷冒險,就如幼時的辛巴面對鬣狗包圍時,仍可以喊出稚嫩的吼聲。

但随着時間和挫折的不斷迎來,我們開始害怕,開始擔心,甚至被擊潰,開始選擇逃避,不敢去面對自己的責任,最終選擇對這個世界不理不睬。

...

When the world turns its back on you, you turn your back on the world. 如果這個世界對你不理睬,你也可以這樣對待。

但,問題是,逃避并不能解決問題,我們總要去承擔自己的責任。

我們都會迷失,但不一定都會成長。

很多人迷失在了第二幕,永遠的逃避苦難,永遠無法直面。如其言,面對苦難有兩個選擇,一個是逃避,另一個是學習。

...

Yes, the past can hurt. But I think you can either run from it or learn from it. 對,過去是痛楚的,但我認為你要麼可以逃避,要麼可以向它學習。

/03

可怕的不是苦難,可怕的是忘記自己是誰

電影中有一幕讓人久久不能忘懷,是法師拉飛奇在引導辛巴與父親的英靈見面時,帶辛巴去河面,讓辛巴望着湖水倒影出的自己,告訴辛巴,自己便是父親,父親一直在自己心裡。

...

“tell me,who are you”

辛巴看向星空,拉飛奇對辛巴發出質問“tell me,who are you”讓辛巴陷入反思

以及最後的一句“Simba,remember who you are”讓整部電影達到高潮,永遠記住你自己是誰,永遠記得你的責任

...

“Simba,remember who you are”

/04

 關于愛與教育

電影中有一幕,辛巴在不聽勸,執意帶娜娜前往墓地,險些喪入鬣狗之口,最終被父親救出險境時,父親把辛巴單獨留下,和辛巴進行談話。

...

" I’m only brave when I have to be. Being brave doesn’t mean you go looking for trouble. " 我隻是在必要的時候才會勇敢,勇敢并不代表你要到處闖禍。

父親并沒有因辛巴違背自己的禁令,憤怒到“動手”教育,而是跟辛巴促膝長談,讓辛巴明白自己的責任與擔當。

熒幕中一句:“Dad,are we always  friends ?”(爸爸,我們永遠是朋友嗎?)折射出教育的真谛。

...

“Dad,are we always  friends ?”

對孩子的友誼式愛與教育,是我們要反思的。

生活中,我們的愛總是以一種父親命令式的教育教育着孩子,而這種教育,割斷了我們與孩子心靈的真正溝通

愛是教育,絕非占有

而或許隻有像電影中木法沙與辛巴的相處一樣。

以一種朋友的姿态,少一些命令式的語氣,多一些朋友式的陪伴,或許我們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心靈,陪伴孩子的成長。

END

免責條款:圖片和素材來源于網絡,如果采用了您的作品,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會按照著作權法規定支付轉載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