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我,喜歡你》編劇的采訪,其中提到“其實在路晉撿到勺子的那一刹那就喜歡上了顧勝男,孟新傑問他這是什麼的時候,路晉回答“水晶鞋”。除了勺子外,劇本的其他情節也是對稱設計的。“等大家看完全劇,會發現第一集和最後一集,第二集和倒數第二集,所有戲劇梗和情節點都是對稱的。”我看劇時,剛好想過路晉是什麼時候喜歡上顧勝男的這個問題,這就借着編劇說的對稱理論來說說我的看法。

先要說明的是,顧勝男和路晉互相喜歡的點有很多:顧勝男廚藝好、性格真實不做作;路晉紳士、體貼、長得還帥。但最重要的那一點是什麼或者說是什麼時刻呢?在我看來二人相愛的根本原因是一緻的或者說對稱的,簡單概括就倆字兒——缺愛。

“缺愛”這句台詞,劇中在12集借由老舅之口說出。但缺愛這件事兒,要從男主說起。

第1集,路晉過生日。母親來電,他滿心期待母親能送上生日祝福,但是最終希望落空。更慘的是,除了自己的助手和銀行外,再沒人送上生日祝福。短短一段戲,清楚地讓觀衆看到了路晉與母親的關系,以及對親人關懷的渴望。時刻保持冷靜優雅的路晉在這一刻沒能掩藏住失落和孤寂的情緒。

...

...

哭是不可能哭的,路總很傷心很難過怎麼辦呢?鏡頭一切轉換的是路總泡方便面的情節。個人認為這個設定非常的巧妙,這裡的泡面是有多重作用的,路總泡面手法體現他的龜毛隻是最基礎的一點。

重要的是,這裡的泡面其實是對路晉當下落寂心理的一種撫慰,而且是路晉主動地、自我尋求地。更進一步,則是交待了美食之于路晉的意義——美食是他缺失了的母愛和父愛的替代,在路晉的成長路上,他肯定不止一次地主動尋求美食的安慰,他才養成現在一張挑剔的嘴。

這場戲和12集路晉到大排檔參加聚會的戲,是剛好對稱的。兩場戲都通過男女主和家人的互動交待了他們“從哪裡來,為何會成為現在這樣一個人”這一重要的問題。複習一下12集的這段台詞:

...

顧勝男從小同樣沒有父母在身邊,最親近的人隻有她的爺爺,但是爺爺工作忙無法實時看顧她;和路晉不一樣的是,她算是吃着院子裡的“百家飯”長大的,美食之于勝男,是來自鄰裡的善意與關愛,同樣是美食帶來力量,顧勝男卻由此感受到了更多的愛意,性格色彩相比路晉才更加明媚。

總結一下,這兩場戲&這兩個人對稱的點在于:

1. 路晉和顧勝男都是“缺愛”的人,成長環境裡都缺失了父愛與母愛。

2. 美食對二人都有很重要的意義,兩人都靠美食撫慰内心。

在相愛這件事兒上,編劇給了倆人近乎一緻的背景設定,隻在性格色彩上稍作區分,完美契合對稱原理。

基于以上認識,說說路晉對顧勝男的心動的瞬間。

具體時刻編劇已經蓋章是“路晉撿到勺子的那一刹那就喜歡上了顧勝男”,我想說我get到了這一點。灰姑娘的水晶鞋于午夜12點的鐘聲敲響前掉落,顧勝男的水晶勺則出現在路晉最需要美食撫慰的時刻。

回到第1集,路晉自己泡了方便面擺了蠟燭要給自己慶生,但是由于助理的出現興緻被打斷,轉而出門覓食。機緣巧合來到勝男爺爺的大排檔,被一碗花甲米線吸引。餐不是他的,但他還是忍不住大吃起來。看看他嘴角流的油,看看他吃完以後滿臉幸福的小表情。(艾瑪,把我自己寫餓了。)

...

...

...

這碗饞死我了的花甲米線和泡面一樣,作用多多:

美食吸引路總去到後廚,才有了灰姑娘和霸總的插肩而過,這是最基礎的一點;

代替了泡面,在他最需要的時刻(生日)安慰了他饑餓的胃,安撫了他落寂的心;

花甲米線是平民美食,恰恰代表了路晉世界中缺失的平凡的快樂。

這碗花甲米線象征的也是顧勝男,她會做美食安撫他的身心,填補他缺失的愛,滿足他對平淡幸福生活的渴求。(這點全劇還有很多的佐證:比如後面路晉心動的場景,其實是很典型的平凡家庭日常場景;比如第10集試菜時路晉給勝男講“過于完美”的那一大段話;再比如路晉關于親戚的那句情話。不展開了)

所以要我說啊,路總吃到那碗花甲米線的時候,一切就都注定啦。而後的一切:去到後廚,偷看顧勝男做菜的背影,她指尖轉動勺子,插入發間他的心動一瞬,姑娘逃跑他撿起掉落的水晶勺,不過順理成章。

那麼顧勝男對路晉呢,也有一個對稱的心動瞬間嗎?比如第5集路晉幫顧勝男清理糖霜、大衣咚等名場面。我認為雖然這些時刻都讓勝男臉紅心跳、落荒而逃,之後倆人也進入暧昧期,但倆人心動的過程并非完全對稱的。路晉對勝男是心動即愛上,隻是不自知。勝男對路晉則是漸進式的,一開始被撩撥的心動不過是小姑娘未經世事,而後在和路晉的一點點相處,經曆一次次考驗之後,才完全地愛上。

但即便過程不對稱,愛上的理由是對稱的就夠了。兩個“缺愛”的人呐,因着美食遇見了彼此,也就圓滿了。最後,用劇裡這段雖然是勝男在胡扯但回過頭來想想很有道理的話作總結吧:

...

世間唯有美食與愛不可辜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