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四年,當好萊塢還沉浸在《指環王》的終結曲當中無法自拔,享受在約翰尼·德普的《加勒比海盜》富有魅力的表演之中,又驚歎于查理茲·塞隆驚為天人的《女魔頭》。
這一年,《迷失東京》裡的斯嘉麗·約翰遜被譽為好萊塢新生代的接班人,芮妮·齊薇格告别了單身日記,憑借《冷山》的表演拿下奧斯卡。那一年,不斷有人轉型,不斷有新人輩出,不斷有佳作誕生。

也是在這一年,有一個長着大眼睛,雪白肌膚的 16 歲女孩兒辍學從亞利桑那州搬到了加州,她一邊自學,一邊參加各種試鏡,成為演員的信念感從她 11 歲時就倍感強烈,她說服了自己的父母,不知道她當時說了什麼,可是這個女孩兒特立獨行,隻想朝着自己的夢想出發。

在美國分界線的另一邊,一個 12 歲的小男孩加入了“米老鼠俱樂部”,在當時,還有幾位其他的小朋友,誰能想到,他們長大後會成為樂壇的傳奇人物。可這個小男孩沒有,他沒有像其他孩子一樣成為一名歌手,而是繼續上學,17 歲時,他也終于辍學,一心投入到表演當中,人們稱他為小童星,可他似乎與這個頭銜漸行漸遠。

一零年,這個小女孩終于拿到了女主角的機會,時隔 6 年,她終于因為一部叫《绯聞計劃》的電影而被大衆所熟知,這時她才 22 歲。

同樣倒退回 04 年,一部《戀戀筆記本》讓男女主角拿下“MTV 最佳銀幕吻戲獎”,我們怎麼也不會忘了那場經典的吻戲,就像我們也難以想象當初那個在“米老鼠俱樂部”長大的小童星已長成郎朗少年,成為了女孩兒們狂熱追求的偶像。到了一零年,他早已名聲在外,成為了 80 後唯一一個提名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男演員。

11 年,他們倆第一次相遇相識,結為情侶,演了一出《瘋狂,愚蠢,愛》;13 年,他們再次在《匪幫傳奇》裡胡作非為;似乎兩人總能達到某一種特殊的默契,令觀衆們産生過懷疑,這兩人難道有什麼绯聞?他也曾說過:我們倆性格很像,所以相處下來很舒服。當然,同星座,同樣的辍學經曆,同樣為表演執着着。隻是,還沒有一部電影足夠讓他們這對銀幕最佳情侶名留影史。

等了兩年,一個叫達米恩·查澤雷的新導演決定成全他們倆,這個導演哪來的本事?隻拍了一部《爆裂鼓手》,他憑什麼能夠指導這部萬衆矚目,還未上映就火遍全世界的電影。這兩人無疑都相信了他,并确定在他的指導下,一部新世紀最浪漫的歌舞片就此誕生。一年後,這部名叫《愛樂之城》的電影拿下了奧斯卡 14 項提名,幾乎持平了《泰坦尼克号》和《彗星美人》的記錄。

這個女孩兒用了 12 年的時間,從一個籍籍無名的小女孩兒,靠着自己的勇氣和領悟力以及成為演員的決心,拿下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獎座,人人都被這個女孩所傾倒,她的名字,叫艾瑪·斯通。

而那個男孩兒,他雖沒那麼幸運拿下獎杯,可他卻早已褪去了明星的光環,變得内斂深沉,成為了一個《銀翼殺手 2049》,成為登月的《第一人》。人人都會知道,加拿大出了一個好演員,他的名字,叫瑞恩·高斯林。

請原諒我用時間線把兩人的履曆串聯在了一起,可當初看《愛樂之城》時,我們便認定了他們為年度最佳銀幕情侶。最重要的是,倘若你不知道他們背後的故事,便無法感受到《愛樂之城》中兩人的表演是多麼的動人。


一個發生在好萊塢的故事,愛電影的人都把那兒當作聖殿。
一個在好萊塢打拼的無名女演員,屢次試鏡失敗。
一個是爵士鋼琴手,試圖想讓爵士樂重回主流視線,開一間自己的爵士樂俱樂部。

這看似如此好萊塢的開端竟演變成了一部夢幻般的歌舞電影, 沒有什麼複雜的故事情節,女演員和鋼琴手戀愛了,他們活在夢幻般的世界,一起在好萊塢大道逛街,一起在私人影院看詹姆斯·迪恩的《無因的反叛》,一起在穆赫蘭道兜風,一起在爵士樂餐廳舞蹈。



導演達米安·沙澤勒從小便是影迷和樂迷,他熱愛歌舞電影,喜歡好萊塢黃金時代迷人的面孔,更對爵士樂愛不釋手。因為《爆裂鼓手》的冷門殺出赢得了各大制片公司的青睐,而這次《愛樂之城》的創作,他聲稱這是一封獻給好萊塢的情書!

現在,電影大量的特效可以滿足人們的需求後,真的沒有人再拍歌舞電影了,換做上個世紀,有多少歌舞特技演員将面臨着失業。所以,那些膜拜《愛樂之城》的人,那些愛電影的人,都會感歎一句:這部電影讓我找回了愛電影的初心。

所以當《愛樂之城》因為烏龍事件敗給《月光男孩》時,我們在想,屬于歌舞片的黃金年代終究已經過去了,它像是短暫的驚鴻一瞥,留給某些人心中無盡的希望和憧憬,如果你問我《月光男孩》和《愛樂之城》該怎麼選?這可能是個難題,人人都能看出《月光男孩》的立意和現實含義比《愛樂之城》更加的符合當代電影社會。而從技術創新和拍攝手法來講,兩者難判高下,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我愛歌舞片,我選《愛樂之城》。



電影中大量的歌舞場景令人眼花缭亂,其實歌舞電影是非常考驗導演的操控能力,對于場景的掌控,對于色彩構圖的變化,對于配樂和攝影的風格,如果你不愛看歌舞片,根本就無法拍出這樣一部美輪美奂的電影,對,它美得令人窒息,仿佛脫離了現實,可這不正是我們熱愛電影的原因,那個世界裡,罪惡感和無力感通通都抛在了一邊。


我看着星空下艾瑪·斯通和瑞恩·高斯林跳着華爾茲,看着他們在山頂上踩着踢踏舞來表達兩人的内心世界,聽着追光下瑞恩·高斯林彈奏着爵士樂,在黃昏的海邊哼唱着《City of Star》……所有的一切就像夢境般,看完後眼淚一直往心裡流。

有時候在想,電影是什麼?表演是什麼?
我喜歡伯格曼和塔可夫斯基的原始影像,我自然也愛屎尿屁臭的喜劇片。

悲傷,情懷,欣慰,歡樂,都是我在電影裡所渴望得到的共鳴,于是你會另作他想,人生是什麼?《愛樂之城》的結尾,米娅和塞巴斯蒂安沒能走到一塊兒,那些美好的夙願最終都遠離了現實,可就像《後來的我們》那句宣傳語說的一樣:後來,我們什麼都有了,就是沒有了我們。


米娅坐在俱樂部看着台上彈奏着當年他們的主題曲,那一束光隻照射在他深情的眼光之中,那雙眼睛,仿佛在星空中沉溺着,最後的相視一笑,所有的回憶都成為了逝去的時光,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義無反顧,到頭來,才覺悟,隻有現實是真的。


艾瑪·斯通和瑞恩·高斯林,他們的角色有太多自我的投影,也有太多的人生感悟,這是作為一個演員最幸福之事,找到一個角色,進入一個角色,成為一個角色,最後留下這個角色。多年後,回望自己時,發現那個角色是最完整的自己,感慨萬分。

有人說這是一部文藝片,有人說這是一部歌舞片,也有人說這是一部愛情片。
在我看來,這僅僅是一部美好的電影。

或許在世界的某個角落,14 歲的某個女孩兒,看到了一部電影叫《天使愛美麗》,她被女主角的古靈精怪所吸引,被男女主角簡單美好的愛情所打動。
16 歲的某個小男生,看了一場電影叫《外星人 ET》,他被外星人 ET 的友好和單純所感動。有時候在想,年齡越大,經曆的事情越多,就越不願相信美好的事物;看電影越多,越沉迷于人性和社會帶給你的内心掙紮。

其實所有愛電影的人都一樣,他們内心住着一個童年的自己,電影是個造夢天堂,它可以帶你回到過去。
電影裡男女主角因為夢想而有了愛情,卻也因為夢想而失去了彼此。一半甜蜜,一半現實,身在其中,令人怅然若失。

所有有夢想的人都是幸運的,在如今物質橫流的社會,虛無渺茫的一代人裡,談夢想我們仍然覺得是件很奇妙的事情。我 15 歲愛上電影,激勵自己以後成為一名編劇,一名導演,但拍電影對于像我一樣的年輕人來講,愚蠢且遙不可及。我們的父母告訴我們要踏實穩定,找一份像樣的工作,賺錢養家為主。

但有一天當你踏上了一條路,便會覺得長路漫漫,這始終是一場孤獨的戰争。
電影啟迪我要活在當下,追求自我價值,珍惜美好瞬間,做一個不世俗的人,我一直堅守其道,希望做好自己。

看完《愛樂之城》,我既興奮又感傷,興奮的是有人做着你想做的事情,而你應該更加努力;感傷的是人們不再留戀和喜歡過去的美好事物,他們漸漸失去耐性,仿佛置身在一個沒有藝術思想的國度。

《愛樂之城》隻是一次回歸電影的最好證明,它證明着:當初在法國,盧米埃爾兄弟把影像投射在幕布上時,人們看着火車緩緩開來,臉上的驚恐和興奮溢于言表。過了百年,銀幕上出現了色彩和音樂,一群有夢想的人在唱歌跳舞,他們為這個偉大的藝術品而執着,且從不後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