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看過《水形物語》這部電影吧?它曾獲得了第90屆奧斯卡金獎,但豆瓣評分卻隻有7.2。講述了人魚之戀的故事,聽起來充滿了魔幻的色彩。故事發生在1963年,是個有些麻煩的時代,因為那個時候,美國正值冷戰期間。啞女艾麗莎在一家實驗室當清潔工,因為童年時的一場大病,她失去了聲音。但她并沒有放棄對生活的熱愛。


...

       某天,一隻神秘的罐子推進了實驗室,艾麗莎發現,裡面裝了一個似人似魚的物種。他們都一樣,是孤獨的。從那以後,她天天都來看他。随着時間慢慢增加,他們生出了感情。看着怪物每天忍受折磨,艾麗莎決定幫助他逃離實驗室。影片中的情緒以及色彩都非常飽滿,尤其是最後女主脖子上那幾道劃痕變成了和男主一樣的鰓,他們一起在水中呼吸,甚至生活。


...

       這種想象,倒像是篇童話故事一樣。在感情上,它擁有鮮明的對比。一邊善良,一邊邪惡。正如:夫民勞則思,思則善心生;逸則淫,淫則忘善,忘善則惡心生。這是先秦時期所寫,出自《敬姜論勞逸》。将它用來形容這種局勢,剛剛好。在這裡,男主相貌醜陋,女主也不漂亮,但卻恰到好處的表達出了這個世界的殘忍。


...

       社會總是對底層人員抱有偏見。就像艾麗莎,她雖然是一個小啞巴,但在她直觀感受的世界裡,一切都是美好的。她善良,但并不軟弱。也是因為這一點,才讓她最後将男主成功從實驗室中解救出來。而艾麗莎在影片最後的蛻變,讓人相信,不起眼的家夥,其實是将要搏擊長空的雄鷹。不會在大地上停留太久。


...

     劇中,水是充斥在主角身邊的東西,可以說是灌透了整部影片。全片利用藍色和青色大幅度渲染,這是屬于水的顔色。剛好,也表達了最終影片想要呈現給觀衆的——孤獨。這兩個字是潛伏在内心深處最真實的感情。當然,裡面也有許多矛盾的地方,或者說是沖突:童話裡的善良、現實的複雜、人性的光輝,以及絢麗多彩的畫面。在令人難忘的同時,歌頌了善良的本質和愛情的珍貴,又将現實世界裡人性的殘忍娓娓道出。


...

       如果我們以情節去看它,那看出的隻是單純的人獸戀,但如果看出了人物的本質以及人性,那這部影片無異于是很優秀的。

影片告訴我們,真正的人應該是要對任何東西都要擁有一顆包容的心,對大千世界充滿向往,以及——保持善良。這才是一個人應該有的樣子。要做到這些,首先得學會溝通,這是必須的。影片中,就有對于溝通的應用。艾麗莎在和男主交流的過程中,手占了很重要的一個位置。比如他們互相以手語傳遞信息,以及愛的撫摸。


...

       但有人說,這部電影是為那些處于邊緣的小衆群體而特意拍攝的,因為它在很大程度上強調了劇中的奇幻愛情。在這樣一部影片裡,愛情隻是一條爛線,因為它的主題是政治的黑暗。


引用吉爾摩·德爾·托羅的一句話:我相信愛,我相信生命,我相信電影。

當然,還有許多人的關注點是男主,那個蛙人。他更是被人們當做謀取利益的武器,早就被剝奪了自由的權利。為了讓他乖乖聽話等待解剖,人們将他囚禁在水缸那小小的一方天地,樂此不疲。甚至因為男主弄傷了他們就暴跳如雷。可如果反過來,将人們囚禁起來,他們會做何感想呢?無異于拼命逃離。人類尚且如此,更何況是有智慧的生物。


...

      影片結尾,男女主雙雙中槍倒地,但在下一秒他傷口自愈,抱着艾麗莎的身體跳入水中。最後,女主再次複活,并與男主相擁于水下。很美的場景,讓我不自主想起了開始:“時間是流經過往的河流。”這是印在女主艾麗莎撕下的日曆背後的話。同樣,還有對應的中文版本: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這是比較文藝的寫法。這句話的亮點我想在于無形之中告訴我們,對一切事物充滿向往,期盼,直到死亡來臨也不放棄。也是這部在一些人看來不太好的電影,為這段平凡也不平凡的愛情添上了奇幻的一筆。願他們一直美好下去,不再彼此分離。

因為分别,是世間最傷心的字詞。



-酒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