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什麼時候,對善惡的探讨永遠是個無盡的話題。人心就是這樣矛盾重重,電影《烈日灼心》摒棄非黑即白的傳統觀念,從犯罪者的心理出發,引發對人性的深層讨論,向我們展現了一場情與法、罪與罰相互交纏的複雜案件。
真正能壓倒駱駝的并不單單是最後一根稻草,在審判之錘落下時,每個人都不是無辜的“旁觀者”。不同于其它影片的罪犯形象,在這部影片中,辛小豐、楊自道、陳比覺三兄弟并不是窮兇極惡的歹徒,甚至更像現實生活中的普通人,但卻間接造成了一家五口的滅門慘案。三人在兇手作案時沒有制止,又在案發後選擇隐瞞。盡管不是他們親手所殺,但三人手上難道就沒有站上死者的鮮血嗎?影片大量采用特寫鏡頭,講三兄弟犯下滔天大案後的心理狀态表現的淋漓盡緻。在楊自道見義勇為後受傷時,他因為不敢去醫院而隻能自己處理傷口。金黃的光線從窗口射進來投影在他的臉上,朦胧而溫暖,看起來格外美好的畫面與他的心理形成了對比,此刻是煎熬的痛苦,而未來也近乎絕望。法網恢恢,疏而不漏。他們三人都活在惶恐不安中,無時無刻不擔心被抓回去,可謂是生不如死,度日如年。
“人是神性和動物性的總和,他有你想象不到好,更有你想象不到的惡。”人既能良善如聖人,又會殘暴如魔鬼。影片中,看似罪孽深重的三兄弟也有着善的一面。辛小豐是個盡職盡責的警察,楊自道是個見義勇為的司機,陳比覺是個裝瘋賣傻的漁夫。但從表面看,誰又能想到三人所背負的罪呢?影片真實地展現了三兄弟在生活中的善良的閃光點,帶領觀衆深入了解身為一個犯罪者的内心掙紮,使我們也在壓抑之下對人性仍能燃起一絲希望。就如同影 片最後,三兄弟不約而同地選擇了自殺。“有些事,爛在肚子裡或許更有意義。”三人隐瞞真相,他們承擔下了不屬于自己的罪,不僅是為了給自己不安的良心尋求解脫,更是為了給尾巴一個輕松的未來。何其可悲,何其可歎,最終他們用死亡是自己獲得了救贖,用鮮血洗刷了身上的罪孽。
在一個人的心中善與惡能同時存在,正如荊棘深處總是伴生着美豔的玫瑰,人性的天平始終搖擺不定,或許正是人性的矛盾之處才使人充滿了無窮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