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發:石墨社(smshe189)
關注我,期待與你一起,在電影裡創造故事!

冒着成為院線電影行業“背叛者”,被各大院線強烈抵制的風險,徐峥的《囧媽》還是按照最先宣傳的一樣,大年初一與大家見面了。
隻不過,從原先的保底24億元,到如今的6.3億。
從院線大熒幕,到頭條系的手機視頻終端。
而金主爸爸也從橫店影業,變成了字節跳動。

其實無論哪種選擇,《囧媽》都已經赢得了一部電影該有的輿論熱度。
這次聯合字節跳動,轉手機端免費網播,更是引發網友“欠徐峥一張電影票”式的支持。

更何況,從影片的商業運作來看,6.3億的收入已經足以抵消成本開支,再加上後續的分成,《囧媽》都是賺的。
然而,《囧媽》表面上的成功,隻能說是時勢的産物。
原本被寄予厚望的2020年春節檔,七部熱門影片強勢争奪市場,各大電影的宣傳造勢早在一個月前就已經密集啟動。
可是,在衆多電影中,《囧媽》其實并不搶眼。

雖然預售兩天便突破2000萬預售票房,但是熱度明顯不及《姜子牙》,更不用說遙遙領先的《唐人街探案3》,僅一天便突破1億的預售票房。
所以,《囧媽》最開始與橫店營業簽署的保底合同,本就十分冒險。
臨近春節檔,破天荒的提檔到大年三十,打破行業“大年三十不上新片”的慣例,實則如同徐峥所說,為了保證票房收益。
而因疫情影響,春節檔影片集體缺席,使得2020年春節檔變得真空。
于是,《囧媽》再度調整策略突然宣布撤銷保底協議,大年三十轉而投向字節跳動的懷抱。
從院線賣票,到免費網播,《囧媽》和徐峥得罪的,隻有院線。
而《囧媽》最終如期上線,不僅為觀衆帶去春節裡為數不多的娛樂休閑,也為字節跳動旗下的頭條系視頻端流量布局,做了一次完美的引線。
這算得上是一舉多得。因此,從商業角度來看,《囧媽》值得稱贊。
不過,單從影片來說,《囧媽》這是自救之舉。
它必須在這個春節上映,而且沒有拖下去的資本。
雖然徐峥談起《囧媽》這部片子在劇本創作完之後,并沒有想過再用“囧”這個字眼來做片名。
但是,這個劇本,其實依然沒有跳脫出徐峥一手打造的“囧系列”公路片套路。

好萊塢的公路片系列,大多需要設置一種情感沖突作為全片的内核,推動所有劇情前進。
比如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親情隔閡,比如夫妻之間的婚姻和愛情矛盾,比如朋友之間的友情歌頌,比如人之将死的尋夢回歸···
遺憾,是公路片永遠奏效的話題。
而一段旅途,給主角消除遺憾,同時完成精神和解提供了機會。
早在《泰囧》一舉引爆國産大片市場,獲得口碑票房雙豐收的時候,就被爆出《泰囧》完全參照好萊塢的劇本結構。
什麼時候該為主角設置障礙,什麼時候該抒情,什麼時候該完成情感升華,都有一整套模型。
這種描述正确與否不重要。
但是從《泰囧》到《港囧》再到《囧媽》,徐峥真的是一直在重複公路片的套路。
圍繞着中年危機,徐峥在作品中剖析過夫妻婚姻、中年夢想、兄弟情義以及母子親情。
這些都是劇本中一開始必須要設置的遺憾。

然而,徐峥後來主導的“囧系列”,雖然輾轉了全球多個國家,也學會了好萊塢式的大片套路,卻始終沒能追趕上當年由他主演的《人在囧途》。

那部充滿着鄉土氣息的國産公路片,似乎才是最符合中國特色的本土化電影,也沒有後來那麼多莫名其妙的煽情,以及最後畫蛇添足一般的口号式情感和解與升華。
而這些在《囧媽》中更是可見一斑。
如果說《泰囧》和《港囧》中的“遺憾”設置還算明确,那麼《囧媽》看起來更像是大雜燴。
以婚姻危機的萬年話題開篇,又在全片灌輸着母子之間的親情矛盾,同時将事業夢想的沖突融入其中。

每一個話題都看似很能觸動人,卻越往後看越寡淡無味。
比如徐伊萬與妻子張璐之間的婚姻問題,始終交代得不清不楚。
一開場的兩人對談,像極了《泰囧》中的片頭。
隻是《泰囧》中兩人的矛盾點,集中在男主為了工作忽略妻子和女兒。
而在《囧媽》中,徐伊萬與張璐兩人勢均力敵,他們各自本身就是制造矛盾的主體。

因此,最終的情感和解,是需要他們從各自出發去深挖矛盾原因和解決方案的。
可惜,全片關于他們之間的矛盾碰撞少之又少。
為了制造笑料和困難,依托郭京飛飾演的郭貼作為中間人,對張璐的海外商務洽談制造麻煩。而張璐這邊卻一直沒有進一步的行動,去挖掘角色内心。

最後,為了給徐伊萬的婚姻戲份進行收尾,草草的安排了兩人的獨白。徐伊萬表達自己不肯離婚,張璐表達自己已看透一切。
坦白來說,徐伊萬和妻子張璐之間的情感戲份是全盤浪費了,更直白的說,是張璐這個角色用得太過單薄。

一來,張璐與徐伊萬之間的角色交手并不多,他們之間的情緒其實始終處于一個矛盾累積而不是雙向互動的過程。而且,是徐伊萬主動增加矛盾,而張璐卻沒有還手。
二來,徐伊萬的夫妻感情戲份,也是為了通過引發母親關注兒子的婚姻生活,從而表達母親對兒子的關愛。
但是,張璐與母親之間的互動交流也一直流于表面。
一開始張璐規勸徐伊萬的時候,質問他有多久沒有抱過母親了。這句話是一個很明顯的Flag,為徐伊萬的母子和解做鋪墊。
但是張璐之後與母親之間的關聯就直接被弱化了。
因此,可以看出來張璐更多的是一個功能性角色,為了引出一些話,推動一些劇情。

所以,《囧媽》可能也并沒有想過該怎麼去填補中年婚姻危機的遺憾。這也是“囧系列“裡面唯一真正離婚的一對。
和張璐一樣是功能性角色的還有很多,比如郭京飛飾演的郭貼,比如賈冰飾演的列車員,比如宋小寶飾演的東北大哥等等。
說是功能性角色,是因為他們的角色很單薄,往往因為劇情需要而出現,他們的行為有時候也缺乏邏輯,甚至有點出戲。
比如被呼來喝去的郭貼,隻需要堅持把徐伊萬的任務搞砸即可,他的人物邏輯是無條件服從。

比如列車員,他更像是一個小品演員,而且他的存在,讓我有理由相信這輛車隻有他一個列車員。

比如東北大哥,他的出現從劇情來說是“天降神兵“,而從劇本來說,是”編不下去了“的無力。
我很不希望将母親這個角色定位成功能性角色,盡管從這個好萊塢式的劇本中,母親确實是有這種傾向。

但是因為與男主徐伊萬同框出現的戲份多,而且黃梅瑩老師的表演也确實征服了我。
看着這個絮絮叨叨的老太太,看着她被徐伊萬氣得不行,看着她擋在孩子面前,對着野熊大喊“來吃我”,其實内心也會一陣酸楚。

黃梅瑩老師将這個母親角色飾演得比較生活化,但可能由于劇本限制,她這個角色一直處于情緒上揚的狀态。
而到了後來雪地裡與徐伊萬的談心,以及最後登台表演,又使這個角色最終回到了劇本框架,變得更加熒幕理想化。

或許是這樣的情緒升華,能夠使徐伊萬從一開始積攢的母子親情遺憾,有圓滿和解的機會。
但這部長達兩個小時的電影,卻沒有想過真正去深挖母親的内心世界。
僅僅一次簡單的談心和圓夢演出是不夠的。
徐伊萬始終沒有走進母親的心,他也并不能僅僅依靠這一次就能理解當年母親與父親之間的關系,當年在新疆的故事,以及當年那些經曆如何塑造了母親的性格和精神。
而如何讓這些角色背景故事,關聯起徐伊萬的母子親情和解之路,就是要給出一個與徐伊萬有關的故事引線。

片中是母親回憶了徐伊萬7歲時的一件事,簡單描述當年母親的遭遇,用徐伊萬當年的一句“我要保護你”,來對比徐伊萬成年之後與母親之間的矛盾變化。
這雖然是一個相對不錯的選擇,但依然和整個劇情一樣,流于表面。
我們不知道原定于春節檔的另外幾部影片質量如何,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囧媽》的質量并不足以撐起24億的票房。
與其承擔保底的風險,不如順水推舟,博得觀衆一個好名聲。
而且,《囧媽》這種穿梭于冰天雪地裡的劇情背景,帶有冒險、喜劇、溫情等元素,冬季居家觀影正合适。
再拖下去,就用不上片中的“暖霸”了,叫普京都沒用!
-END-
一部電影,一個平行世界的故事
你的轉發和關注,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更多影評:石墨社(smshe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