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十年代是很多人都在懷念、并且想要回去的年代,當改革開放開始,大多數的人都出現了活着的感覺。
生命不再是政治控制下的小心翼翼,溫暖的春風拂在每個人的臉上,卻激起了内心最真實的反抗。
人們都在讀詩,在談曆史和文學,三句話的聊天當中要裹挾着一句弗洛伊德,似乎都在循着凱魯亞克的在路上。
在被秩序壓的喘不動氣的時候,生命總算産生了切口,從而開始了反抗和逃離。
1986年5月9日,崔健在工體唱了《一無所有》,中國搖滾樂誕生,集體主義終于被音樂所質疑,所以,很多人迷戀搖滾,大概是想找到真實的自己吧。
找到自己是一個終生的過程,但是反抗卻可以看到刻意隐藏下的真實。
搖滾除了憤怒,更為可貴的是愛和信仰。
八十年代的中國人終于有了機會去看到自己,敢于從集體主義當中逃離,所以,很多人都覺得,那是一個迷人的時代。
西方世界的迷人,還要早二十年。

六十年代有一次革命,關于反戰,關于民主和自由,女人不想繼續做男人的附屬,黑人也不再甘于低下的社會地位,同性戀敢于說出自己的愛情,反政府,性解放,年輕的垮掉一代在音樂和大麻中,試圖看到自己活着的信仰。
傑克.凱魯亞克成為他們的标杆,要在路上,喝完全世界的杜松子酒。
當跟着痛仰唱出“再見傑克,再見凱魯亞克”的時候,不知道是信仰的迷失,還是對自己理想主義的放棄。
六十年代的中國,尚且脆弱的主人害怕被反抗,害怕小布爾喬亞的生活理念會讓本就物質貧瘠的國家更加羸弱,所以便用暴力的手段來企圖控制每一個個體的信仰和思想,讓每一個人都抛棄真實的自己,來生活到一種集體無意識當中。
沒有電影,沒有詩,沒有文學,沒有音樂,沒有藝術,沒有美,沒有夢想,自然,也沒有反抗。
所以,六十年代的中國,絕對不允許出現馬丁路德金的“I have a dream”。
但于西方國家而言,從戰争當中走出的個人,試圖用藝術來改變這個世界,也找到更加真實的自己。
男人留長發蓄胡須,女人願意使自己變成流浪着的吉普賽女郎,他們抱着吉他,頭上插着花,一直走在路上,企圖在路的另一端,找到新的信仰,将食指和中指一起伸出比個V,高喊着愛與和平。
美國青年男女在伍德斯托克放歌,垮掉的精神順着大西洋穿過英吉利海峽,北海的輪船上,一批反叛者正在為了披頭士而瘋狂着。

這是一部電影,理查德.柯蒂斯第一次沒有表達單純的喜劇和愛情,而是一群熱愛搖滾樂的年輕人和他們的《海盜電台》。
1966年,在大西洋的北海上漂着一艘輪船,船長叫昆汀,一個很酷很有個性的老頭,他的船不為遠行,那是一個音樂電台,有着很多的狂熱聽衆,還要時刻應對着政府的追殺。
1966年的英國,古闆的英國政府不能接受爵士,也無法接納搖滾,就像是同性戀一樣,這都是有罪的,即使是BBC,每周隻有兩個小時的時間是給搖滾的。
但樂迷對于搖滾是渴望的,所以在努力的尋求着新的途徑,去聽他們所熱愛的歌曲。
海盜電台,就是一個一天二十四小時播放搖滾樂的地方,那時英國超過一半的人都在聽海盜電台,因為隻需要一台收音機就可以滿足所有的渴望。
但是,這是非法的,是與嚴謹而刻闆的英國政府所格格不入的。
在學校吸毒的卡爾被媽媽托給船長照看,然後開始了和一群DJ 的生活,自由、無規矩、反叛、快樂。
瘋狂熱愛搖滾樂的美國佬科特,刻薄無理愛女人的戴夫,渴望愛情的抑郁青年西蒙,話少活好的馬克,在午夜沉溺于音樂和大麻中的鮑勃,别樣新聞播報員約翰……他們把這艘輪船,當做了他們的烏托邦。
而這時,政府官員早就已經在嚴肅的會議上,商量着如何才能将這個電台一網打盡。

道曼迪不愛搖滾,他隻想升官,想着各種主意,隻為将這個電台幹掉。
既然找不到輪船,那就給廣告商施壓,當電台無法再繼續接到廣告的時候,船上的人至少可以餓死。
就在道曼迪沉浸在升官的臆想當中時,收音機裡的音樂卻依舊沒有停止。
海盜電台請了王牌——加文。
英國政府可以給國内的廣告商施壓,但怎麼也管不着國外的啊。
科特為了和加文争老大的頭銜,兩個人比賽,爬上輪船最高的桅杆,然後跳入海中,這個時候,道曼迪又找到了新的施壓方式。
但是在這些音樂DJ的眼中,這完全不妨礙他們繼續原本的生活。
因為在這些人的世界當中,最重要的是自我,他們不需要讓自己必須接受這個世界既定規則的認可,他們也不會被政府說的應該怎麼做而負累,類似道曼迪那般的名利,對于海盜電台上的人而言,是沒有什麼意義的。
因為他們所感受幸福的方式是不一樣的。
在道曼迪那華貴的家裡,桌上擺放着誘人豐盛的食物,但是在聖誕節的夜晚,每個人之間都疏離的可怕。
雖然精緻,但是卻虛弱無力。
聖誕節的禮物不是笑容,而是下一步的摧毀計劃,這一次的勢在必得,是想以整條船上人的生命為最終代價。

再堅固的輪船都抵抗不了炮彈,但輪船上的人始終都在相信會繼續活下去。
當船體徹底進水下沉的那一刻,船上的人在面對死亡的時候,隻有一個人表現出了驚慌,是那個平時最不受待見的人。
他們站在船的另一端,随着船的下降而被擡的越來越高,即使可能下一秒就會滑到海裡,每個人都還是像平時那樣,抽煙聊天,他們也不知道會不會有人來營救他們,但是在面臨死亡的時候,依舊平靜。
大概對于死亡是害怕的,但是對搖滾的信仰,卻使得他們更加強大了一些。
加文在船上做了最後一條播報,黑膠唱片又重新響起,海水淹到了膝蓋,他才艱難的走出船艙。
當船将完全下沉的時候,鮑勃還沉浸在音樂當中,卡爾來救他的時候,仍舊試圖帶上一箱子的唱片,雖然最後隻救了一張,但還是笑着舉起了大拇指。
如果沒有卡爾,鮑勃會覺得唱片大于他的生命。
很快輪船完全下沉,船上的人被抛入了水中,政府拒絕救援,聽衆卻蜂擁而至了。

他們都在海盜電台得到過安慰,所以希望這個電台可以一直都在,每個DJ都有自己的粉絲,他們上了不同的船。
當科特的頭露出了海面,每個人都大舒一口氣,船和唱片都沒有了,但是每個人都在,他們漂在海上,口中大聲的喊着搖滾萬歲。
搖滾勝利,政府失敗,海盜電台沒有了,因為開始被承認,越來越多的獨立電台出現,熱愛搖滾樂的人,可以合法的擁抱這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