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父:“上帝即是愛。”
龍洋一:“請告訴我,這是什麼意思。”
神父:“你以前有打心眼裡恨過人嗎?……能為這個人真心祈禱嗎?”
龍洋一:“我做不到。”
神父:“你可以的,人心是脆弱的。”
神父:“為本應憎恨的人祈禱,這不太可能,可是借助上帝的力量,卻是可以做到的。寬恕不可寬恕的人,并且愛他,這就是上帝的愛……”
學校組織的旅遊途中,旅館老闆錢被人偷了。問題少年龍洋一不承認自己偷了錢,并且嫁禍于松子老師。最終造成松子被學校辭退,徹底改變了松子正常的人生軌迹。
對于松子來說,龍洋一應該是她最恨的人。
可是寬恕不可寬恕的人,并且愛他,松子最後做到了。這就是上帝之愛。所以龍洋一說松子是他的上帝。
整部影片,導演想傳達的就是付出、給予,以及無私的上帝之愛。這不是一部純喪的電影,在黑暗的夜空中,有閃着愛的點點星光。
阿笙和明日香的支線叙事,雖然很短,但是很巧妙,是導演特别安排的暗喻。用明日香的感悟,來隐喻和再次闡釋,人生的價值,和松子的上帝之愛。
正如明日香在電話留言裡所說:“人的價值,不在于得到什麼,在于付出了什麼吧……”,所以後來她決定為這個世界做些什麼,毅然參加青年海外協助隊,去了烏茲别克斯坦。
因為“自我”和“小我”的存在,人們習慣性用“得到”的思維來看世界。做一件事情,付出一段感情,看我能得到什麼?
而看這部影片,需要轉換一下思路,用“給予和付出”的思維來看待松子的一生。
松子的鬼臉,給長久陰郁在久美病情中的父親帶來了歡樂;
松子單純的愛,給落魄作家灰暗的世界,帶來了溫暖和光;
而松子上帝般的愛,寬恕了龍洋一,并給他黑暗的人生,帶來了難以承受和熾烈的愛,讓他恐懼、想逃避。
可是松子也并不是隻給予了這個世界愛,也有恨。她恨妹妹久美奪走了父親的愛。
每一次回家,對妹妹久美熱情的歡迎和愛,她給予的不是毆打,便是辱罵。
可是久美臨死前,最後一句遺言卻是“姐姐,你回來了”。
能給出上帝之愛的,不是隻有松子,還有久美。
也許,正是久美的愛,啟迪了松子……
所以,在松子最後登上天堂的樓梯時,等待她的是久美……
松子從這個世界得到的不多。可是她給予了這個世界溫暖和愛。
電影中有一個意象,星空,點點繁星,象征着無數個像松子一樣的人們,給這個世界帶來的愛和光芒。
如果失去了松子們,許多人的世界,會是無邊的,沒有星光的暗夜。
伸出手臂 伸向空中
緊緊的摟住那顆小星星
伸出手臂 踮起腳尖
讓我們夠得到藍色天空……
----------------------------------------------------------------------------------------------
最後簡單說說故事叙事。
主線講松子的一生。
支線,通過松子的外甥阿笙幫忙處理松子閑置的房屋入手,開始讓阿笙産生了了解松子一生的興趣。
編劇安排阿笙碰巧遇到了松子一生中的兩個關鍵人物,惠子,龍洋一。
以爸爸叙事者的身份,講述了松子童年、青年的一段經曆。
從惠子的口中,講述了松子監獄到再遇龍洋一的經曆。
從龍洋一的口中,講述了剩下人生的一段經曆。
剩下的,穿插的一些松子自己的講述,就算是松子托夢給阿笙的吧,也可能是阿笙自己腦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