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表面上在解構戰國大名,實際上在諷刺社會的脆弱。當然,電影裡所諷刺的社會是以日本社會為參照坐标的。
上層虛僞,下層傾軋,以下克上,人與人之間沒有任何善意,随時都在互相傷害。所謂大義、胸懷、天下,這些虛無缥缈的字眼全是陰謀家們争權奪利的掩護。
電影名字“首”在北野武的電影語境裡,至少有兩層意思。
首先,首是上,相對于下,兩者之間形成高度,一種空間,這個具象化的範圍就是“權力架構”,是支撐社會秩序的骨架,而首便是權力的頂峰,璀璨的珠冠,天下的公器。人人都想得到她。
其次,首是頭,封建時代,敵人首級數量是衡量軍人戰功的标準,武士們想升官發财,就要在戰場上死命拼殺,砍下敵人軍官的首級。這是普通人唯一的上升渠道,首級乃是入場券。
電影中,這兩種首的概念分别對應兩種群體。前一種是上層的,後一種是下層的。
上層逐于智謀,下層争于氣力,這讓前一種鬥争顯得光鮮亮麗,後一種鬥争血腥殘忍。
北野武本質上(至少在電影中表現出來的樣子)是個虛無主義者,在他眼中,虛無的陰影是超越階級的。
底層不會因為他們的苦難具備道德優勢,上層不會因為他們的安逸擁有道德自覺,大家都是直立猴子,是欲望驅使的動物,社會不過是巨大的黑暗叢林。
這種心态在日本這片土地上是很常見的,什麼都不在乎,什麼都無所謂,整個社會死氣成成,老态龍鐘。
北野武長期浸潤于這種社會環境中,加上自己剽悍的人生經驗,很自然地會習得一種解構萬物的人生哲學。
嚴肅的曆史背後,是巨大的草台班子。
戰國大将們不再是勇猛的英雄,轉而上演一出人類低劣品德大賞,代表日本民族精神的戰國三傑身上,毫無高尚的色彩。
織田信長暴虐無度、喜怒無常,是個酷愛雞奸的男同,豐城秀吉兩面三刀、陰暗猥瑣,德川家康膽小怕事、毫無擔當......
北野武用最戲谑的姿态,講述着最殘酷的故事:人類是一群毫無希望的動物,所有的宏大叙事都是閃爍在水面上的光芒,在死亡面前毫無意義。
順着北野武的邏輯,社會秩序是建立在欺騙、恐吓還有誤解之上的,而所謂的“首”代表的價值體系,也不過是人虛妄的臆想。
電影中,北野武最後一腳踢飛明智光秀的頭顱,罵罵咧咧道:我隻要他死了就好,有沒有頭其實無所謂啦。而為了争奪這個頭,底下的大頭兵們不知道死了多少。
規則制定者一腳踹飛規則,這種流氓心态一下點破了電影至始至終裝模做樣的姿态,“首”也不是什麼穩固堅實的實體,一切都是虛妄,一切都是虛無。
看完電影,其實我對北野武其實隻有一個疑問,他本人在現實中真的踐行這種人生觀嗎?還是覺得,這種心态本身就很酷,很有表演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