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出生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工人家庭。14歲父親去世,被迫離開學校,去百貨公司做女帽模特。

煙囪帽,你喜歡嗎?
1922年被芬蘭籍導演莫裡茲·斯蒂勒看中,主演瑞典影片《科斯塔·伯林的故事》(1924)。之後,參演德國導演喬治·威廉·巴布斯特的影片《沒有歡樂的街》(1925)。
1925年随斯蒂勒遠赴美國。

随恩師遠赴好萊塢
在《妖婦》(1926)和《肉體與魔鬼》(1926)等默片中,嘉寶的表演不動聲色,勾魂攝魄。

《妖婦》(1926)

《肉體與魔鬼》(1926)
與約翰·吉爾伯特合作,飾演情侶六次。在現實生活中,倆人最終沒有走到一起。

與約翰·吉爾伯特合影
二次演繹托爾斯泰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

《愛情》(1927)

《安娜·卡列尼娜》(1935
氣質雍容,神秘靜谧。嘉寶具有北歐人的冰冷理性、舉手投足間帶着孤傲。

《神秘女人》(1928)

《羅曼史》(1930)

《征服》(1937)
在尤金·奧爾尼舞台劇改編的《安娜·克裡斯蒂》(1930)中,表演一個受性侵而倫為妓女的風塵女子。

《安娜·克裡斯蒂》(1930
“給我一杯威士忌,裡面兌點姜汁汽水。”

《安娜·克裡斯蒂》(1930
嘉寶主演的劇情片主要有:

《野蘭花》(1929)

《愛情标準》(1929)

《吻》(1929)

《風流鑒》(1931)

《蘇珊·諾倫克斯》(1931)

《如你所願》(1932)
生活中的嘉寶,大氣中性,走路腰杆挺直,大步流星。不太适合諜戰片《瑪塔·哈莉》(1931)中舞姿曼妙的舞娘。

生活照

生活照

《瑪塔·哈莉》(1931)
《大飯店》(1932)是30年代米高梅首創“全明星電影”的代表作,影片聚焦在豪華大飯店,呈現給觀衆多個實力派明星的精彩演技。嘉寶扮演色衰又有點神經質的芭蕾舞女演員格魯辛斯卡娅(沒有舞蹈表演)。

《大飯店》(1932)
在《茶花女》(1936)中,嘉寶每一個看似漫不經心動作,每一細微表情,都流露着一種獨特深沉的情感。
愛是成全,愛是放棄,這是一個愛人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

《茶花女》(1936)
喜劇片《妮諾契卡》(1937)的成功歸功于天才導演恩斯特·劉别謙和他的著名“劉别謙觸覺”。

《妮諾契卡》(1937)
複雜、清冷、孤獨、高貴,她是電影女皇,最成功的表演無疑是《瑞典女王》(1933)。
那張臉,讓人無法揣測,是憂傷更多,還是孤獨更濃。

《瑞典女王》(1933)

《瑞典女王》(1933)

I want to be left alone
大理石雕刻般的臉,閃耀着北極星光芒的眼神。嘉寶的美,獨一無二,沒有現代範本。

正面

側面

傲視群芳
最後一部喜劇片《雙面女人》(1941)失敗後,嘉寶退出影壇,36歲開始過着隐居生活,終身未婚,直至1990年逝世。(完)
文字:生命中每一天
圖片:來自網絡
如需轉載和引用,請聯系作者。
謝謝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