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淨的、清晰的、直視本質的類末世青春物語。一種城市道路系統景觀裡的青春。極具作者性的長鏡頭、構圖、畫面資訊調控,猶如電子音樂般空靈澄澈,充滿新時代特立獨行的氣質。

在近未來,國家權力機關與監控體系逐漸滲透日常,那些時不時出現的警告廣播、警燈的藍紅光、警察的闖入,在那乾淨的畫面下格外突出。當我們看見那些時不時竄出的來自龐大系統的符號時,會發現它們竟是如此不動聲色地侵入日常,波瀾不驚,如此自然,正如同權力的發展歷史是由公開到隱密,這種不分界線的乾淨,也正暗含著權力那隱密卻緻命的權能。

畫面的乾淨,是一種對兩極的捕捉,既是全面監控體系下權力機關運行時規矩的精準控制,也是在那冷冽條框之外逃逸出的真誠的生活流動的情感捕捉。白天清晨的淡然陽光,以及那冒險打破規矩一夜後黎明的清藍,都有種寂靜的溫柔,青春最真實的情緒,不過於激烈,也不過於無動於衷。

人物的關係性寡淡不足。劇本的深度欠缺打磨,關於地震與監控的設定並未全部發揮,欲大篇幅描寫的對權威與制度的反抗,也淪為幼稚的口號宣傳,校長與移民學生,雙方成為理念的傀儡符號,被以最簡化分明的善惡樣貌呈現,最後的高潮也以一個荒誕的講堂衝突輕輕化解。但是故事的象徵可謂清晰而有效,沒有浪費的情節,每個伏筆都在後面得以善終。價值觀的衝突最後也終得解決。

最令人動容的場景都是與城市的交通系統和道路有關。在高速大橋下渺小的主角們的移動,而那不動高聳的大橋彷彿社會的意志,人群在底下穿梭,竭力找到屬於自己呼吸的空間。那些被梁柱、圍欄、路燈、大橋,繁複鋼筋水泥系統遮擋下的一小塊天空,才是最美麗、最具自由氣息的空間;又比如分岔的天橋上,主角們那並不總是一緻的分歧想法,透過橋的走向得到了映證。結尾兩人那反方向的歸途,是成長後的決斷。再一次,城市的景觀承擔了象徵的價值,但這次,它不僅僅是一種壓抑的牢籠,它也能承載情感。他們這一代在城市裡生長與反叛,城市見證了他們對它的反抗,也見證了他們反抗時最寶貴的情感,到最後,它甚至會傾瀉出所有的思念讓他們好好完成道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