膚淺、吵鬧、庸俗、老套。
《阿諾拉》這種級别的劇本放在短劇市場大概率不夠格,但是拿戛納金棕榈剛剛好,人在無語時真的隻能冷笑。歸結為文化基因也好,審美趣味也罷,這部美國人眼中的滿分電影完全無福消受,原來說他們愛看的愛情橋段落後東亞幾十年真的所言非虛,将無聊俗套的劇情包裝上一層soft porn的噱頭,再撒上點僞善憐憫的糖霜,便能炮制出一頓令人滿意的預制菜。這邊建議好萊塢編劇别忙着抵制Chat GPT,因為這劇本還真不如Chat GPT寫的,倒是可以開始去網文大站上搜刮土味狗血小說,或者每天在tiktok短劇區裡找找素材了,裡面80%的情節設計都比這部電影有新意的多,畢竟人家是要從頭開始經曆市場檢驗的,而不是套上一個名頭幾個大出品方就能出來招搖撞騙。本屆戛納評委評出這種驚世駭俗的獎看似難尋動因,原來是為了激勵成千上萬的tiktok短劇工作者,隻要你們努努力,超過金棕榈指日可待呀!
本以為沒能趕上在香港電影院觀看《阿諾拉》是一大憾事,結果卻發現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給這種質量的電影付一分錢都可能會氣得跺腳,心疼不已,很少有電影能讓我在看完後平等地讨厭每一個角色。沒錯是每一個,想對Ani、Ivan、Igor、Toros、Garnick、Galina這幫從頭吵到尾的家夥說,我并不是讨厭你們中的某一個,我平等地讨厭你們所有人,如果不服可以去請教一下Sean Baker,問問他是如何在人物關系硬得像鐵絲網的前提下還把你們塑造得如此面目可憎的。
聽說Sean Baker此前最拿手的題材便是觀照美國底層芸芸衆生,蘊含着赤誠的關懷還有些自省,如果按照這個方向把《阿諾拉》當成一部現實主義作品處理或許可以有些力度,但他在這部電影裡展現出的對底層性工作者的态度堪稱敷衍了事,說句“吃相難看”也絕非冤枉。女主從頭至尾被當成客體處理(已經完全懶得噴那些剝削意味的鏡頭了,功能性的作用都起不到),不僅要設置傍大款、拜金、扯頭花、給你一百萬離開我兒子這種放到電視劇裡都要被吐槽爛俗的爆米花情節,還要來個女主心碎的童話破滅轉折,生怕以觀衆的智商與閱曆真的覺得“霸道總裁愛上我”的事情遍地都有,真的覺得底層性工作者都天真成這樣把交易當作真愛,自己立一個不存在的靶子自己來打。轉折後女主所謂“覺醒”也完全遮不住導演充滿僞善與施舍的眼光,是一種被編排的僞主體性,直到最後Igor的救風塵結尾達到了惡心的頂峰,被一個負心漢殘忍抛棄的女主終于覺醒明白了愛的意義,原來童話裡都是騙人的!不知道這種一千年前就被讨論完的膚淺表達到底有什麼必要用小學生的方式再展現一次,可以說是充滿僞善充滿算計。看到有評論說Ani最後想用脫衣舞娘的方式回饋善意不是發現愛的真正意義,而是找回了身體的主體性,好吧你都這麼認定主體性了我隻能啞口無言,這種解讀還不如救風塵呢……
觀影過程的不适感幾乎是從頭貫穿至尾的:作為愛情片膚淺至極,作為喜劇片又笑不出來。本片在美學風格上屬于一種遊走在現實與抽離中的廉價爆米花感,在聲音設計上主打一個從頭吵到尾但又不知道在吵什麼,廢台詞廢情節滿天飛。最可笑的導演對情節的眼界不如網文,對底層工作者的想象一廂情願,對富人階層的想象甚至比不上開心麻花,完全流于一種符号化的僞善與假惺惺的憐憫。膚淺、吵鬧、庸俗、老套。
這很難評,所以啞口無言或許是最好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