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慣了量産的溫柔,所以那笨拙的真情,格外動人……

這幾日,癡迷于越劇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 》,不能自拔,每日最少一遍,真的,比如今天就是三遍了。

草橋結拜、三載同窗、十八相送、樓台會、化蝶,每一節都那麼動人。

袁雪芬版的祝英台,以情帶聲,唱腔韻味醇厚,委婉纏綿,舉手投足随時會帶出屬于小女孩的一點嬌羞。範瑞娟飾演的梁山伯,則是淳樸穩健,厚重洪亮,神态中總是一副癡情、呆萌的憨厚模樣。

最精彩的是十八裡相送,面對英台的各種暗示,梁山伯木讷不知,英台無奈笑他是呆頭鵝、大笨牛。梁山伯佯怒,祝英台撒嬌式告罪,一幀幀都那麼細膩生動,讓人忍俊不住,跟着半個世紀前的兩位大家,一起體驗真摯情義賦予的溫暖和喜悅。

見慣了當下各種真人秀裡量産的溫柔、程式化的紳士做派,再看老電影裡的深情,無論是祝英台的别情依依,還是梁山伯的寬厚和不舍,就如看山泉、野樹,自有動人的天然和拙樸。

果然,還是深情讓人迷醉。

...

01 艱苦拍攝,催生新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

年輕人大概不太了解,這部1953年拍攝完畢的戲劇老電影,頂着無數桂冠,在新中國電影發展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

它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部彩色電影,曆時11個月才拍攝完成。

當時蘇聯專家明确地說:“你們要拍彩色電影,再過3個五年計劃再說,現在拍好黑白片就可以了。”也就是把彩色電影的拍攝一竿子支到了十幾年後。

的确,當時國内的燈光、藥水等各方面技術的确還都不成熟,基本上是一邊拍攝,一邊拿着藥水瓶子做實驗的模式。另外,兩盞從蘇聯進口的阿克炭精燈,竟然因為安裝反了,一度不能正常使用,加上手工印刷、色彩不定等原因,差點半路改回成黑白電影。

重新把燈安裝好以後,當時的宣傳部長夏衍,親自到攝影棚,看到鏡頭裡畫面色彩豔麗,于是現場決定,仍要拍攝彩色影片。

1953年的時候,國民黨轟炸還在持續。可是,在最需要燈光的時候,連上海市防空用的探照燈都被借到了攝影棚,白天在棚裡支持拍電影,晚上送回去進行防空照明。

扮演祝英台的袁雪芬回憶說:“那年夏天非常熱,很多天都是38攝氏度。那麼多燈照着,我們每天演10幾個小時,演完後,臉都腫一圈。”範瑞娟更是眼睛受不了燈光刺激,腫成葡萄那麼大。

條件雖然艱苦,但是主創團隊的陣容卻是空前豪華強大。由袁雪芬、範瑞娟口述,徐進、桑弧編劇,桑弧、黃沙導演,以“悲旦”著稱的"袁派"創始人——袁雪芬,和“範派”小生的宗師——範瑞娟,分飾祝英台和梁山伯,就連丫鬟銀心的都是由“呂派”創始人,有越劇界"抒情女高音"美譽的呂瑞英飾演。

影片很美,跟美術顧問是中央工藝美院張光宇先生有關。張光宇就是1964年美影廠動畫片『大鬧天宮』的美術設計,在《梁祝》這部戲劇電影裡面,采取的是人工搭建布景的方式,力求做到精緻到位。尤其是十八相送,移步易景,非常新穎。而道具造型,以及服裝設計,都頗有古典美韻,影片随意截圖,張張都能給人年畫般的美感。

11個月的辛苦過去,1953年冬,這部時長不足2小時的影片終于竣工。夏衍邀請周總理、鄧穎超和陳毅市長來審看樣片,他們看後十分高興,對袁雪芬、範瑞娟的優秀表演以及攝制組全體的創作勞動給予很多鼓勵。

在1954年4月日内瓦會議期間,周恩來總理指示,中國代表團新聞處放映彩色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并要在請柬上寫上一句話:“請你欣賞一部彩色歌劇電影——中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影片的放映期間,同時用茅台酒招待客人,世界各國200多位記者被這樣陌生而優美的文化所感動!周恩來總理還邀請查理·卓别林先生觀看了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查理·卓别林被影片感動得流下了眼淚。

一時間,越劇成為中國代表團在此次會議上感動與征服人心的外交利器,有力反駁了當時國際上盛行的“中共好戰”論。周恩來總理曾私下高興地對袁雪芬說:“雪芬,我們的兩台(祝英台和茅台)在日内瓦出了風頭,為國争了光。”

後來,這部影片在海内外屢獲獎項,成為中國戲曲走向世界的一張“名片”。

1954年,影片獲得第八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音樂片獎。

1955年,影片獲得英國第九屆愛丁堡國際電影節映出獎。

1955年5月27日《梁山伯與祝英台》在法國巴黎明星電影院公映,這是在法國公映的第一部新中國影片。

1957年4月,《梁山伯與祝英台》在文化部舉行了1949年到1955年優秀影片授獎大會上,榮獲舞台藝術片類的唯一金獎。

...

02 千古絕唱,演繹漢族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之首

《梁山伯與祝英台》源自漢族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之一,其他三個是《白蛇傳》、《孟姜女哭長城》、《牛郎織女》。

其中,《梁祝》是中國最具魅力的口頭傳承藝術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也是唯一在世界上産生廣泛影響的中國民間傳說。自西晉始,在民間流傳已有一千七百多年,是真正的千古絕唱。

《梁祝》講的是祝英台女扮男裝往杭城求學,路遇梁山伯結為兄弟,同窗三載,情誼深厚。祝父催女歸家,英台行前向師母吐露真情,托媒許婚山伯,又在送别時,假托為妹作媒,囑山伯早去迎娶。山伯趕往祝家,不料祝父已将英台許婚馬太守之子馬文才,兩人在樓台相叙,見姻緣無望,不勝悲憤。山伯歸家病故,英台聞耗,誓以身殉,馬家迎娶之日,英台花轎繞道至山伯墳前祭奠,霎時風雷大作,墳墓爆裂,英台縱身躍入,梁山伯與祝英台化作蝴蝶,雙雙飛舞。

電影重點展示了草橋結拜、三載同窗、十八相送、樓台會、化蝶等幾段戲,将這個民間流傳已久的愛情故事,表現得淋漓盡緻。

影片一共106分鐘,前53分鐘都是喜劇,喜氣盈盈地講述祝英台這位千金小姐女扮男裝的傳奇故事。

整整三年,她與梁山伯,吃住在一起,共同讀書,情深義重。

一個伶牙俐齒,一個寬容愛護。

一個芳心暗許,還要小心掩飾自己女孩家的身份。

一個懵懂不知,傻乎乎誠心相待,你說什麼我都信。

等到十八裡相送,英台多麼想表露衷腸啊,卻又羞于開口明說。所以就千方百計地暗示,什麼牡丹花、鴛鴦鳥、井中人影、還有獨木橋上的牛郎織女,心思用盡。奈何梁山伯根本聽不懂,一門心思就是舍不得自己的好賢弟回家。

無奈之下,滿是女孩小心機的祝英台,親口保媒,為梁兄許下小九妹。(此處劃重點:梁山伯細細打聽,知道九妹和祝英台是雙胞胎,品貌與眼前之人一模一樣之後,才欣然同意這門婚事。)

直到師母告知實情,梁山伯才恍然大悟:原來英台是個女的!英台就是九妹,九妹就是英台!

之後,立刻急匆匆下山,一路飛奔,“恨不得插翅飛到她妝台”,又一路傻笑自己癡呆,不懂英台一片苦心。“一樁樁比喻都猜不透,英台呀 我真是泥塑木雕的梁兄長!”

原來,他也已情根深種,隻是自己懵懂不知而已。

所以,坐在長亭中,笑對空凳贊道:“英台,你這個媒啊,做得對!”不是巧,不是好,而是對!梁山伯就應該和祝英台是一對。

53分鐘之後,祝父上台,帶來一個家庭喜訊,讓梁祝的愛情轉入悲劇——他答應了太守家的求婚,把英台許配給了太守之子馬文才。

一門心思專等心上人登門的英台,自然是百般不願,告訴父親她已經由師母做媒,自己親口許親給梁山伯了。可是,在祝父面前,梁山伯一個貧寒之子,怎麼能和太守家的門第相抗衡?自然是擡出禮教的大牌子,罵她“無媒無聘做事不端”,堅決不許。

等到梁山伯急急趕來,一切都晚了。

一個是滿懷高興來相會,一個是強顔歡笑上樓台。

“實指望天長地久夫妻配,想不到棒打鴛鴦兩分開。”

“滿懷悲憤何處訴,無限歡喜變成灰。”

梁山伯的痛苦,因為之前的歡喜,而更加讓人心疼。祝英台的眼淚,一半是為了兩人愛情無望,一半是心疼被打擊得痛徹心扉的梁兄。

兩人互訴衷腸,抱頭痛哭,最終還是慘然作别。梁山伯一病不起,很快去世。祝英台履行了自己“生前不能夫妻配,死後也要成雙對”的誓言,在自己的大婚之日,一身素白,在梁山伯的墓前投墳而死,“與梁兄生不同羅帳死同墳”。

這就是現實中愛而不得、雙雙殉情的愛情悲劇。

可是,這個故事并沒有結束。風雨過後,彩虹高挂,一對彩蝶從墳中飛出。梁祝化蝶永生,再不分離,這一傳奇設定,把一個由喜至悲的愛情故事,引向浪漫主義的至高點。

從此,再見到蝴蝶雙飛,就讓人不由想到那一對生死相随的戀人,想到那一段美麗的千古佳話。蝴蝶很美,卻美不過那個傳說。

“彩虹萬裡鮮花開,花間蝴蝶成雙對,千年萬代不分開,梁山伯與祝英台”。

...

03 去符号化,笨拙的真情最動人

整部影片,細節動人,人物設定動人,把傳說中的人物去符号化。讓人相信,梁山伯和祝英台就曾經是俗世中的兩個癡情男女,愛而不得,化蝶而去。

影片裡面無處不在的反差,為故事增色不少。

一是祝英台女扮男裝。她的“膽大妄為”,與千年的禮教規矩,與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千金小姐形象,都形成反差,這樣的奇女子,自然惹人向往和敬佩。

二是梁山伯的癡情、呆萌,和那些想盡辦法偷香竊玉的風流才子,更是一個巨大的反差。他正直、厚道、儒雅的古代書生形象,給影片增加了無限的魅力。以至于卓别林在看完影片後,向周總理提出,特别希望能見到範瑞娟本人的要求。

三是男女性格的反差,也讓人覺得耳目一新。

身為女孩的祝英台,聰明伶俐,大方機智。

除了草橋初見的一絲慌亂,以後就越來越自信、開朗,甚至還有一些調皮,絲毫沒有女孩的木讷和畏手畏腳。兩人一起下棋,她居然趁機偷換棋子;梁山伯追問她為什麼會有耳環痕,她先不說原因,反而是把人家好一頓數落:“梁兄你做文章不專心,為什麼看來看去看不停?”活脫脫一個任性俏皮,又恃寵而驕的小女孩形象。等到梁山伯為她抑郁而死,她便也果敢殉情,性情剛烈忠貞,不遜男子。

寒門出身的梁山伯,反倒是更加善良敦厚,細膩溫柔。

祝英台數落他、給他搗亂,他從來都不生氣,反倒是溫言緻歉,或者一笑了之。十八裡相送,看到樵夫,心裡也是充滿同情:“起早落夜多辛苦,打柴度日也艱難。”溫暖的人性,小處可見。

祝英台笑他是隻呆頭鵝、大笨牛,他就假裝生氣,裝模作樣要帶着四九回去,等英台撒嬌緻歉,小意勸慰,他又樂呵呵地繼續前行。

真是可愛的一對。

樓台會,更是精彩,也更具感染力。

梁山伯滿臉的小表情太生動了,久别重逢的喜悅,初涉愛河的幸福,都讓他眉梢眼角都是笑。曾經熟悉的賢弟,轉身變成了嬌媚俏麗的小賢妹,也讓他驚喜興奮,驚豔異常。同時,面對心愛的女孩,還忍不住内心的那點羞澀。真是,眼睛一刻不舍得離開英台,滿心都是抑制不住的歡喜。

“那一日錢塘道上送你歸,你說家有小九妹,長亭上面做的媒,愚兄是特地登門求親來。”

“梁山伯與祝英台,前世姻緣配攏來。”

這應該是他畢生最幸福最甜蜜的短暫時光。

等知道實情,備受打擊的梁山伯,情緒變化也讓人心酸心疼。

先是如墜冰窟,一切成空的幻滅感,讓他跌坐在椅子上,心神俱焚,搖搖欲墜。祝英台忍着心酸,請他喝酒,他對她的悔婚行為滿是憤懑,卻依然說不出怨恨的話,隻是無比心酸地說:“想不到我特來讨擾你酒一杯。”哎呀,一句話已經讓英台忍不住哭了出來,才開始細述自己的情意:

“記得草橋兩結拜,同窗共學三長載,情投意合相敬愛,此心早許梁山伯。”

“可記得你看出我有耳環痕,我面紅耳赤口難開。可記得十八裡相送長亭路,我一片真心吐出來。,我叫你井中雙雙來照影,我叫你觀音堂上把堂拜,臨别親口許九妹,面囑你花轎早來擡。”

“實指望天長地久夫妻配,想不到棒打鴛鴦兩分開。”

梁山伯明白了英台對自己的心意,滿心怨氣立散,轉而又開始肝腸寸斷:

“隻道有情人終能成眷屬,誰又知今生難娶祝英台,滿懷悲憤何處訴,無限歡喜變成灰。”

面對英台的内疚自責,他說“愚兄絕不怨你。”

“你可知我為你,一路上奔得汗淋如雨啊。”

“賢妹妹,我想你,衣冠不整無心理。”

“賢妹妹,我想你,哪日不想到夜裡。”

看到英台哭着說:“今生料難成夫妻”,他立刻體諒她的難處,不肯難為她一點,自己黯然回家,還安慰英台:“我回家病好來看你……”

他的深情,都是天然而發,沒有任何套路和技巧。有時看起來,還有一些笨拙和傻氣。

不作僞,也不為作秀,不為感動誰,沒有目的,沒有企圖。

最真實,也最感人。

所以,這麼看來,内心溫暖有愛、眼中有光也有淚的梁山伯,實在是一個敦厚而不呆傻,溫柔卻不油膩的性情男子。

千金易得,真心難尋。化蝶而去的美好結局,才配得上梁山伯和祝英台這一對純情男女。

...

...

...

...

...

附:袁雪芬、範瑞娟兩位藝術大家已先後去世,從此《梁祝》真成絕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