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編自墨寶非寶《一生一世美人骨》的《周生如故》花了我6個奇點終于大結局了。
不得不說,《周生如故》拍的質感很好,畫面唯美,劇情狗虐夠紮心,整部劇每個人都在克制隐忍,這種溫潤中的悲涼勝過瘋癫的激狂,從編劇、演員到服化道、剪輯都由衷地給個贊。
原著中關于小南辰王篇幅不長,筆墨不多,寥寥數語描繪出一個溫潤如玉、儒雅如竹、殺伐果決、堅毅不撓的王。摘錄如下:
周生辰,聽起來儒雅清貴,仿佛飽讀詩書。
他立于高台之上,俯瞰大軍,素手一揮,七十萬将士锵然跪于身前,齊聲喊王。
這就是真正的周生辰,家臣上千,手握七十萬大軍的小南辰王。
小南辰王自十六歲上馬出征,從未有敗績,長劍所指,皆是血海滔天,必會大勝回朝。
美人骨,世間罕見。有骨者,而未有皮,有皮者,而未有骨。而小南辰王,是這世間唯一一個,兼有皮相骨相的人,百姓們都說,這比帝王骨還稀有。
醉卧白骨灘,放意且狂歌,一壺酒,一匹馬,世上如王能幾人?
他微微笑起來:“那本王便抗一回旨。”
因太子妃秘聞,恨小南辰王入骨,賜剔骨之刑。刑罰整整三個時辰,卻無一聲哀嚎,拒死不悔。
辰此一生,不負天下,惟負十一。

小南辰王無心皇位。
此生初衷都隻為守土戍邊。即願國土之上,再無百裡硝煙,願北辰百姓安居樂業,人間炊煙不斷,千裡綿延。
劇中,小南辰王對十一說的話印證了謝軍師對十一解釋他每回出征都不回頭的原因,即不回頭,便不盼歸期,不見牽挂,這樣才能不畏生死,舍命沙場。
“如果他死了,不希望你去找,死在何處,就葬在何處。”
“人死了,留下的東西都是空的,即便你找到了,見到了,除了傷心,其他的什麼都沒有。”
這是見慣了死亡的小南辰王非常真實的想法,他早已看淡生死。正因為看淡,他才能在殺伐果決中周身透着溫潤儒雅的氣質。我為這樣的小南辰王喝彩。
厲害了我的王。

然而,在大勢面前,他太困囿于自己的誓言和初衷。
因此,在我看來,小南辰王,此生隻是不負了自己,其他他都負了。

他說他不負天下,但他将皇位拱手讓于一個6歲的娃娃,還扶正了已經黑化的廣陵王為攝政王。這樣的君主,能讓北辰好到哪去?
還有,覆巢之下無完卵,小南辰王不知道這個道理嗎?他若不在了,他的徒弟将軍們、他的十一,還有6歲的娃娃皇帝又會如何?沒有了他的北辰,又能走多遠?
他不希望國土之上再起硝煙,然而,沒有了小南辰王的北辰生靈塗炭,百姓流離失所,豈是一個亂字可形容——
南辰王軍被污叛變,曾經被他打敗的叛軍叛臣,隻要來到平陰勤王,都将封侯,一時之間,強敵環伺;北辰與南蕭邊境的王和刺史紛紛歸降南蕭,瞬間北辰與南蕭的邊境全線崩潰;就是漼風也舍棄崔姓,随姓小南辰王,并在壽陽舉兵……
如果小南辰王不拘泥于所謂的誓言(本王在此立誓,一生駐守邊關,不娶妻妾,不留子嗣),為天下百姓計,自己做皇帝,雖對他名聲有累,可卻惠及百姓,這才為不負天下。
小南辰王的死隻是成全了自己,堅守了自己的誓言和初衷,保持了自己的風骨和節操。
但他忘了,在“家天下”的時代,皇帝讓你三更死,誰敢留你到五更?況且,自古帝王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自己的兄長尚對他都忌憚三分,派軍師名為輔佐,實則監察,如有異動,立即誅殺。隻要不是他自己做皇帝,無論立誰為帝,他的性命都将堪憂,隻是個時間問題。
更何況,他還有一個美人骨的傳言(美人骨,世間罕見。有骨者而未有皮,有皮者而未有骨。世人大多眼孔淺顯,隻見皮相,未見骨相),且他的美人骨比帝王骨還要稀有。這些林林種種,都指向一個結果:小南辰王不做皇帝,隻能死。他的美人骨,如被君王忌憚,剔骨之刑,無可避免。


最終,小南辰王死了,成全了他自己的赤膽忠心,雖仍留謀逆罪名,但終究仍是一代賢王。
但他的死并沒有換來朝堂的穩固,百姓的安居樂業。
北辰,三年後亡國。
十一,在他死後的第四天,一身紅衣自城樓一躍而下。
血書、紅衣染紅了他們忍痛的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