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年混迹于電影論壇,那一年,馮小剛拍《夜宴》,論壇裡好多小夥伴上去就是一通罵,真的有差到那樣嗎,為什麼會被罵成那樣。後來聽壇子裡的老人們說,在電影論壇的高光時刻,馮導曾穿着馬甲,上去跟壇子裡的老人們開展過罵戰,一時論壇風光無兩——那時候想,是不是因為馮導有可能會關注那個壇子,所以罵馮導成風,萬一哪天他上去跟誰又論戰起來,那豈不是一戰成名了嗎,所以看《夜宴》,罵馮小剛,在那個時代裡的論壇裡,似乎成了一個主流的聲音。

  那一夜看完《夜宴》,我還挺喜歡的,網絡裡批罵的聲音太盛,加上那時候忙着寫各種約稿,而《夜宴》第一批約稿已經過去了,所以我沒有時間再去寫,之後也一直沒有寫,當時跟壇子裡的一些老人交流過,有些小夥伴倒也頗寬容,鼓勵我說,喜歡就喜歡,按自己的感覺寫。

  《夜宴》之後,我好久沒看馮小剛的作品,2016年看了《我不是潘金蓮》,2021年看了他導演的劇集《北轍南轅》,2023看了另一部劇集《回響》,然後就是這部《向陽·花》。神奇的是,我錯過了他的幾個暴款的高分片,如《集結号》、《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等,而我看的幾部,包括劇集,似乎都是評分不高頗多罵聲,我不是馮小剛的擁趸,所以我看得極其随意,并且因為離開了影評圈多年,所以我更不必去替誰站台,或者去罵誰,我隻表達我看完電影之後最真實的感受。

...

  縱觀這部電影的評論區裡,完全是割裂的狀态,喜歡的人打了滿分,贊趙麗穎演技,歎馮小剛老到,而不喜歡的人幾乎打的都是接近零分,說趙麗穎隻會撒潑瞪眼,說馮小剛不了解底層隻會消費底層。馮導的電影最神奇的一個現象是,他的電影永遠充滿了争議,沒有中間路線,永不妥協,一路争執到底。

  有流量,終歸是好事,至少想罵他的人是不是也會買張電影票進場去收集素材後出來才有罵他的材料不是,最看不懂的是那些連看都沒看就在網上看幾個幾視頻看幾張海報直接就噴的自媒體,這種流量帶來的,也許隻有傷害。這部電影目前在某豆上的評分是6.4分,我其實有點意外,在我看來,它似乎應該值更高的分值,不過看到評論區裡最熱的那幾個帖子評的都是一分兩分三分四分的也就不意外了,果然,不喜歡它的人都是那般的深惡痛絕且溢于言表。

...

  我對趙麗穎最初的印象是來自于《知否》,我在無數的文章裡說過,《知否》和《武林外傳》是我刷過最多遍的國劇了,所以我對趙麗穎的印象并不差。後來看了一部《與鳳行》,我确實看不下去,看到一半就棄坑了,好像就在評論區寫了一句棄坑,結果被廣大粉絲給轟慘了,甚至追着我罵說不看就不看,說我不該不看還要說出來,那時候我學會了一個新詞,叫炸TAG,我的棄坑記錄被列為炸TAG的不道德行為,那時候我才知道,趙麗穎的流量粉絲可一點都不比任何流量明星弱。

  縱上,罵馮小剛有流量,罵趙麗穎有流量,如果把他兩人一起罵了,是不是流量就更大了呢。可能,這就是這部電影的原罪吧,不是它拍得不夠好,也不是她演繹得不夠好,而是所有的自媒體為了流量,也許已經沒什麼底線了。

  前一部看到趙麗穎的電影,還是國師的《第二十條》,那時候已經覺得,趙麗穎似乎有意在往電影的方向去走,并且其表現其實算不錯了,為什麼還是有那麼多人在罵她呢。我最近越來越不喜歡寫影視類的文章,有一個原因是這個圈子裡的閱讀者似乎也頗浮躁,當流量不僅僅是片方和明星所關注的,當影迷也開始關注起流量的時候,整個輿論的氛圍就徹底地變了。總感覺,那些人哪在意演得好演得不好,他們評論的方向就看流量,最重要的評估就是罵的流量更大,還是贊的流量更大,然後就往流量大的方向走就對了。

...

  這部電影,趙麗穎的角色高月香,嫁給一個腳有殘疾的男人,因為男人的妹妹嫁給了自己有殘疾的弟弟,所以她說,兩家聯姻,好像在說最正常不過的事。生了一個女娃,先天失聰,但是可以植入人工耳蝸,而為了賺到這筆錢,她在網絡上做裸聊,在網絡上跳脫衣舞,想要賺錢去治療女兒。她甚至說,那個帶着她去開網絡直播的男人對她很好,她賺到的第一筆錢是男人給她的,男人每次去看她,都會給她帶一杯奶茶,好像在說最正常不過的事。

  好多人罵馮小剛不懂底層消費底層消費女性主義,就這兩個看似最正常不過的冷漠,多大的諷刺呀。高月香的命運幾乎是一場注定的悲劇,最正常不過的聯姻,最正常不過的直播,旁觀者看哪一件都不正常,而這種最正常不過的姿态,才是這悲劇命運裡最蒼涼的底色,因為她根本不覺得哪裡不對,甚至隻要給她一杯奶茶,她幾乎就能付出自己的所有了,在這樣的認知裡,她的悲劇是改變不了,再給她多少個機會,她都會按既定的方向走下來,因為她的所有選擇,都是最正常不過的選擇,或者她以為她有得選,但其實她沒得選。

  什麼的悲劇讓人感覺到悲涼,就是這種,明明你覺得不對,但是你無法改變,隻能看着它繼續不對下去。而更悲的是,她們其實是善良的,就算蘭西雅飾演的黑妹罵高月香姨子無情,就算高月香也罵黑妹小偷無義,但是她倆本來想着去騙一騙王菊飾演的胡萍家一點錢,結果發現胡萍家完全不是胡萍跟她們說的那種白富美之家,胡萍的爺爺奶奶過得貧困無比,她們甚至把身上的錢給了他們,并且告訴他們是胡萍托她們帶來的,所以她們雖然掙紮在底層,但是她們都是善良的人,善良與否,跟她們的階層無關。

...

  黑妹,從小到大就是在賊窩裡被賊頭子養大的,并且從小到大就是按一個小偷給訓練的,所以她同樣沒得選擇,她能做的選擇是,為了吃飽飯,把手藝練好,所以她是師姐妹們裡最出類拔萃的一個。一次行動失敗被送進了監獄,出獄之後立刻遇人不淑被搶走了大部分的錢,之後她甯可去乞讨,去行騙,也不想去偷竊了。

  她們終于慢慢地過上正常的生活,黑妹表演開鎖,白狐狸負責賣鎖,賣黑妹也打不開的鎖,有相對正常的工作,有相對正常的收入,鎖廠告訴她們,要不把這個過程拍成視頻放上網,然後全國各地的銷售都給她倆分成。黑妹不想拍視頻,但是最終為了白狐狸和高月香的女兒,她還是拍了視頻。結果很快,賊頭子也看到了視頻,知道她已經出獄但是沒有回到賊窩去,就派出人來把她帶了回去。

  明明知道自己拍視頻就會被抓回去,但是她為了白狐狸和她的女兒,最終她還是妥協了。回去的時候她對高月香說,把自己的那份錢給高的女兒治病,并讓高不要去賊窩找她。在我看來,這不僅善良,甚至高尚。她明知道幫助了高月香就會害了自己,但是她最終義無反顧地幫助了她,這不是高尚是什麼。

...

  白狐狸和黑妹,一黑一白,這部電影最高潮的地方,也許就在這一黑一白的雙向奔赴,而這種雙向奔赴的底層,是善良。黑妹雖然讓高月香别去找她,但是高月香同樣義無反顧地去了,帶着她和黑妹賺來的所有錢,去求錢漪飾演的賊首老爹放過黑妹。

  白狐狸看着黑妹的手被砸壞,然後聽着老爹說讓她懷孕生娃來償還養大她的恩情時,所有的烘托終于暴發了,抓起供桌上的元寶狠狠地砸向了老爹的腦袋,一下,兩下,三下……這是最無奈的生命最終最無可奈何的反抗了,除此之外,她們還有什麼反抗的辦法嗎。

  電影的最後給她們安排了一個看似圓滿的結局,但是這種看似的圓滿,多少帶着點悲怆。說馮小剛在消費底層,說馮小剛在消費女性主義,為何,我看到的是同情與救贖,是無聲的呐喊與無力的掙紮,正是這種無聲與無力,反而更彰顯了其悲怆的定調。向陽而生的暗夜頹花,看似已經滿身瘡痍,終于守着了天明,等來了陽光,她們紮根在荒蕪,但是隻要有光,也許她們最終都能戰勝頹敗,綻放繁華。

  隻是,你是否還相信那道光,而已。

  以上,2025-05-24 18:40:29;乙巳蛇年辛巳四月癸巳廿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