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聽完了梁曉聲的長篇巨著後,還能一集不落地追完58集劇情,着實出乎我自己的意料,也是必須給導演、演員打4顆星的原因。

有着那麼堅實的文學基礎,改編後的電視劇就象生長在肥沃土壤上的玫瑰,花朵總是那麼飽滿絢爛,讓人過目難忘。尤其是秉昆入獄前的那40多集,即使故事情節早已熟悉,我依然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淚水,為人世間的苦難、為人世間的至善、為人世間的情義而共情而感動。

去掉1顆星的原因是因為編劇。不知出于什麼原因,至少有兩處改編我個人認為是削弱了原著的力度的。失去了内在邏輯的人設,就如同無刺的玫瑰,雖然看上去沒多大變化,但對觀賞者而言,其真實的魅力已經大打折扣了。

首先是水自流這個人。原著中是暗示了他與塗志強的同性戀關系的。由此,我們就容易理解為什麼塗和鄭娟沒有發生關系(不喜歡女的)、為什麼塗要主動承擔殺人的罪名(他要保護水自流)、為什麼水自流和駱士賓最後會分道揚镳甚至暗中給周秉昆通風報信(當他知道是駱殺的人而塗是冤死的,他一定恨死了不仗義的駱)。而電視劇中,水自流就象一個多餘的人,莫名其妙地和塗、駱在一起,莫名其妙地和駱一起賺了第一桶金,莫名其妙地成了駱的投資人,莫名其妙地維護鄭娟,感覺去掉這個人物,整個劇情依然可以存在。這其實是梁曉聲給我們設置的一根刺。讓我們知道人世間有這樣一種人存在,他們可以很正義很情義,然而就是因為他們的性取向,他們就不能正常地生活,甚至一輩子生活在痛苦之中。這不是他們的錯,是上帝的失誤,但苦難,要他們背負。

其次是馮化成和馮玥。

馮化成的人設是複雜的,有知識分子的浪漫和沖動,所以才會向往巴黎,才會在Z治風波之後脫團離隊以“Z治避難”的名義留在法國,也才最終落得流落街頭,不得不讓周蓉想盡辦法去法國尋找女兒。這種在優渥的環境中能夠大放異彩而受到打擊就可能沉淪的脆弱的理想主義知識分子在中國是有着大量的實際例證的,我也在美國見過當年借着LIUSI事件跑出去的所謂的英雄們,多少年後還隻能以政治寄生蟲的身份苟活,不免讓人唏噓。這也是梁曉聲刻意設計的一根刺,他要讓我們知道人世間不光有“詩與遠方”,更要生存生活。

馮玥也是沒有經曆過苦難,尤其是在溺愛和破碎的原生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的代表。在節奏越來越快、壓力越來越大的社會,心理疾病很容易找上年輕人。這大概和幼小時期不安全感有關。這種人很容易叛逆甚至反社會。馮玥就是這種典型。小時候寄人籬下閱盡人間苦難,青春期又突然掉進蜜罐在金奶奶的溺愛中成長,和父母沒有任何親近感。這種孩子的心理是很容易出問題的。所以,她才自私、我行我素,甚至給别人當小三也全然不在乎。這不是當下很多年輕人的問題所在嗎?原著揭示這樣的問題,就是希望引起人們的注意,因為她們的問題是全社會、是家長們造成的。為了我們的下一代,我們必須直面人世間的這根刺,隻有當它深深地刺痛我們,我們才有可能停下快速前行的腳步等等我們的靈魂。

《人世間》的原著是悲涼的,讀着會讓你有一種窒息感,但那就是真實的生活,無奈但要前行。所以,我在讀後感裡說,這本書體現了梁曉聲“善”的價值觀。這是一種大善,而不是“善有善報”的那種功利主義的善,而是一種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的體現。雖然被刺得滿身是血,但依然不放棄對玫瑰花得追求。這就是人世間的宿命。

而電視劇明顯宣傳的是“積善成德”“人間溫情”那一套。雖然美麗,但是在真正的大自然中,它能經得起風雨雷電的洗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