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幸福的拉紮羅》之後導演再一次創作了關于人間的神性的故事,在諸多相似的共性的内核下,我更喜歡這一次的表達,更直接更尖銳,也更戳中我作為異鄉人的心。也許是對于文物文化保護方面有更多的關注和偏愛,這個切入點以及關于墓葬的相關話題及理解更容易抓住我,那根紅線不隻是連接着男主和他的愛人,也連接着諸多對逝去的人深藏眷戀的觀衆吧。

...

依然是意大利的鄉村,依然在一個正在被城市資本沖擊瀕臨消失的地方,通靈是男主的天賦也成了他的職業發展的理由,但他和其他同夥不同的是他隻在乎找到的過程和與另一端的世界鍊接的感覺,來以此鍊接他和他已去的愛人。他是行業的異類,大家隻是在為利益冒險和奔波,不斷的挖掘和盜取帶來的是神迹的消失和離去,就像是接觸空氣瞬間黯然失色的壁畫一般。文化信仰和曆史被利欲熏心的人破壞,質樸簡單的鄉村生活也正在被高速發展的城市化吞噬,這像是一種循環。想要保持内心的純真和保護文化一樣難。我總能從故事裡感受到導演對簡單的人性和曆史的保護感與眷戀,而利益會使人像野獸般撕咬,就像船上的雙方一樣,再也沒有關于愛和人性的考慮。

...

我實在太喜歡她的影像風格了,柔和淺淡的顔色,泛白的世界裡真實的塑造的美術卻在表達一種更超現實的寓言故事和神性的降臨。一切的玄幻和神聖都被放在真實的表達之下讓我理解到敬畏的重要性。神性的存在在這個意大利村莊裡并不需要一個具象的工人膜拜的宗教形象去證明它,而它的體現是包容具有母性的女主,是永遠惦記着小女兒的母親,是悲憫的看這種人的女神石膏像,是那根連接着兩個世界的紅線……它無處不在卻正在消亡。也因此我會在影片後半段,男主在車廂上遇到亡靈們的時候感覺到強烈的情感震顫。一切的物品都不為了人類的眼睛,而是為了神明和亡靈。

...

影片的音樂也深入人心,并且具有非常強的叙事性,兩端叙事歌曲直接講述了故事的前因後果。這樣的設定更直白的交代了故事,更便于理解也闡釋了故事的主旨,我個人喜歡這樣偶爾直白的表達。而另一部分的音樂是歌劇,女主在高昂的演唱的同時,富商在利用自己的建築公司盜墓偷古董。高雅的音樂來自鄉村農婦之口,體面的城市發展項目是為了掩蓋偷盜的醜惡嘴臉,諷刺極了。

...

我相信有些東西無處不在,也因此我敬畏一切文化和曆史的傳承,我想終有一天我也會抓到紅線踏上尋找之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