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充斥着暴力的家庭,困住了两个女性的一生。母亲吴爱丽似乎陷入了不幸的怪圈里,需要陪伴,计算成本,自己不爽也不让对方好过的心理不仅搭进去了自己的生活,也胁迫着女儿不得不妥协于当下的生活。她的痛苦找不到出口,只能用不孝继续裹挟着女儿,陷在这场怪圈里。而女儿也显然进退两难,每当她往前一步,母亲就打着为她的名义将她拽回来,8年的牢狱之灾换不来母亲的变化,回到家中怪圈依然存在并继续,她的逃离似乎也成为了唯一的解法。

...

故事的开始,我曾以为Allie是母亲吴爱丽的青年时期,虽然同班的大叔说在开Uber的时候让我觉得奇怪。故事的后半段,Allie和小雁终于重合,我才知道这个并不存在的人是小雁在表演班虚拟出来的母亲,是她为自己与母亲之间搭建的一座桥梁。这座桥在她终于讲出背负仇恨是非常痛苦的时候终于从她的内心深处坍塌,她也得以说出,她不是吴爱丽。故事的结尾我看到了小雁前进的一大步和吴爱丽前进的一小步,虽然这一步大小不同,虽然对生活的改变的程度不同,但至少这掀开了改变的一角。母亲在看到女儿的处境变好后,依然习惯性的想要将女儿拉入怪圈之中,理所当然的认为她需要陪伴,需要男人等等,但她也终于能依靠自己选择一次离开,也终于能接受女儿也许可以有自己的生活和选择。这可能不是一个圆满的多么有突破性的结局,但这也许是改变一个处境的开始。

...

点到为止,或许就是创作者在面对这样宏大的东亚家庭问题和女性困境的题目时比较好的表达了吧,把思考的空间留给观众,把故事的反复留给故事里的她们。想法上的改变或许是这一个瞬间,但生活的变化也许还会面对无数次的重复和痛苦的循环才会有所变化,这是真实的。妈妈可能还是会再遇到很烂的男人,女儿也可能依然会在某些时刻背负仇恨的影子,但变化一定是存在的,在我看来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黑白的影像里,我也依然能够看到对于光影和画面的在意,这些细腻的表现是我个人偏好的部分。更多的感受是对于这个话题的关注和看见,隐藏在家庭关系和母女关系背后的隐痛,我相信很多人都会在某个时刻看到自己的的片段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