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怎麼表達這部劇帶給我的驚喜之感呢......它不像一層一層剝開看到内核、嗆出眼淚的洋蔥,它更像是一顆包含多種滋味的糖果,初嘗是酸甜交加,之後是酸苦間雜,爾後是潤喉的清甜,這種清甜順喉入腸,這時味蕾還在反複回味初初的複雜味道,每一種都很清晰,每一種都再順喉變為那絲清甜,令人久久回味,那些交織的愛的畫面。
友人久别相見,是尴尬,是陌生和隔閡,是重新見到各自的生活狀态,是成人所處的現實一面:有人的遊戲被抄襲,有人的工作被否定,有人的成果被篡改,有人的夢想被澆滅......似乎所有種種都戲劇性的放在了各位主角身上,疊加出一部青春劇,告訴我們工作不易,成年不易。但時光總是閃回到航天城,每一個瞬間、每一次相聚都回應着最初的想法與做法,有的和之前不同,有的和之前相似,大家似乎沒有變,卻又依舊多多少少長大了些。于是重逢給了人勇氣,黃瀛子依舊是聚集F6的粘合劑,她依舊是那個溫暖勇敢的小太陽。她幫助蔣翼繼續實現遊戲設計師的夢想,她用一杯水潑回指向明雨的流言蜚語,她執着地幫助亦菲找回爸爸,她和關超、莊遠依舊聯系頻繁,她依舊愛着外婆,愛着她身邊的每一個人。于是她想将大家重新聚起來,因為亦菲說大家需要她,因為她自己覺察到大家需要在一起,因為她自己很想,很想大家。于是故事“繼續開始”。友人重新聚在一起,牽起彼此的手繼續面對種種生活,生活種種。
丁也像是一顆巧妙的扣子,他的經曆和黃瀛子多像呀。但是他沒有黃瀛子幸運,也不及黃瀛子“勇敢”。所以他走向大海,又走了回來;他邁向他的朋友,又重拾了生活的勇氣。是黃瀛子治愈了他,是F6治愈了他,是久遠的《迷宮》的内核治愈了他。所以“借助”這個和青春緊密相連的人,黃瀛子“克服”了對過山車的恐懼,看到了雨後的日出,見到了另一重友誼的樣子——他給她充足的信任,他幫她找到藍斌,他也和F6一起陪她度過難關,他重拾了寫作的欲望......他幫着忙,串起了黃瀛子的記憶,補全她的人生,讓亦菲忽然之間又回到自己的記憶中,于是《要久久愛》真正的内核開始展現,酸甜苦辣開始發酵,沖出記憶的繭。
這繭,是黃瀛子的自我保護,裡三層,外三層,也是所有愛她的人幫着一起守護的繭。每個人都小心翼翼的對待這繭,而蔣翼則負責想辦法,他太愛黃瀛子了,想盡一切辦法叫醒繭裡閉着雙眼不斷流淚自責且逃避着的瀛子。亦菲的故事很早就展開了,在衆人的記憶中,她一點一滴彙聚。亦菲有暖心的外婆,有以手藝為生的媽媽,有會一門技術的爸爸。但是再看,這媽媽曾經有舞蹈的夢想,于是在夢想難以達成之際将夢想轉接給了自己的女兒,她想離開航天城,她有自己的倔強,于是也有自己的自私;這爸爸有僥幸的心理,所以他無法忍受内心一點欲望的叫嚣,他拿起能拿的财,抛下他能夠抛下的家。原生家庭的痛就這樣壓在亦菲的心上,18歲的年紀她要面對成年男子的各種目光,她要面對不屬于她的債,她要意識到自己無論多麼努力多麼優秀也喚不回自己的父母,她要努力接受自己不能忍受的不堪和無盡的未知的折磨......她想要獲得繼續生活的勇氣,但太難了,從朋友、外婆這裡得到的都不夠,所以她累極了,選擇了在這一程人生提前按下結束鍵,徹底地休息......瀛子呢,瀛子也按下了暫停鍵,這個暫停鍵很神奇,一直回溯到過去,一直跳過這段記憶,于是亦菲在瀛子創作的世界裡繼續着自己的舞蹈夢想,剩下的愛她的人也一起暫停,包括外婆。
所以,《要久久愛》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呢。它包含了太多太多的愛了。它有父母鼓勵孩子、肯定孩子、支持孩子、正視孩子需求的長輩之愛;它有祖輩自立自強、疼惜孩子、自愈傷痛、永久緬懷的祖輩之愛;它有互相守候、互相支撐、彼此成全、永不遺忘的朋友之愛;它有難舍難分、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挂念的愛人之愛;它有崇拜尊重、追光逐夢的偶像之愛......它當然也呈現了很多種“不愛”——這是愛變形的樣子,這是愛經曆種種之後的如常可能。但前者終是打敗後者,曆久彌堅,恒長綿遠,所以經曆傷痛,可以被治愈;克服挫折,可以獲新生......
昨天還沒有看到結局,每個主演都發了收官小作文,我久違地給每一個主演淺淺地評論了一下。我希望亦菲在她的世界重獲愛,繼續實現自己的舞蹈夢,比遊戲中的她還耀眼。我希望關超老師繼續好好跑步,繼續好好愛自己的家庭,也不要忘記自己的夢想還可以繼續實現。我祝福明雨好好旅遊後繼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同理也祝福莊遠繼續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我還去誇了蔣翼大遊戲設計師,希望以後能玩到他設計的遊戲。我也去給瀛子小朋友留了個鼓勵,她會繼續好好當記者,好好享受自己的生活。這樣一看,所謂的祝福就是希望大家達成所願,生活美好。這何嘗不是我們自己希望得到的呢。
那就祝福平行世界的航天城F6繼續閃着自己的光芒,達成所願。
謝謝《要久久愛》。
【雖然是第一次發影評,但畢竟評依主觀,劇粉可以有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反駁我,但如果有想罵劇和罵演員的人,就麻煩憋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