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是高山》,電影題材、立意和出發點是很好的,張桂梅校長為山區女孩全身心付出和奉獻的事迹令人非常感動,但恰恰是電影本身暴露了一些真實存在的社會問題。改革開放40多年了,為什麼仍有一些偏遠地區未能真正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張桂梅校長到底是一位性格偏激的專制獨裁者?還是被環境逼出來的戴有聖母光環的山區女孩救星?如果我們所處的社會,教育公平普及,資源分布均衡,人人尊重知識,男女真正平等, 還會有山區的女孩沒書讀?還會有張桂梅這樣較真的狠人出現嗎?不去探究現象本質,而是避重就輕把焦點轉移到一個人事迹上,這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隻是形式主義的又一次體現。

...
...
...
...

說回電影本身,相信張桂梅校長的思想和情感是複雜而深邃的,通過一部2小時時長的電影無法完全表現。所以,觀衆大可不必糾結電影裡呈現的張桂梅是封建、獨裁還是心理障礙,那些僅僅是張桂梅待人處事的一面,而非她的全部。雖然她的真實内心我們無法窺探,但她的那份為改變山區女孩可悲命運的熱情和執着,那股為達目的誓不罷休的較真和狠勁,是我們真真切切能感受到的。人性是複雜的,無論她是個普通人,還是一位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隻要張桂梅校長身上的人性閃光點能照亮她身邊更多的人,照亮這個社會更多的陰暗角落,她就值得我們尊敬,值得我們記住她的名字!

但必須重申的是,我并不希望看到這個社會還有第二個、第三個“張桂梅”出現。如果能實現真正的教育公平、資源均衡,尊重知識,男女平等,我們不再需要張桂梅這樣的狠人,我們的未來才會更有希望!
最後,在此要肯定和點贊的是,海清對張桂梅的演繹從電影開始的形似一步步走向神似,直到電影結尾的升華,她已俨然與張桂梅融為一體,這是海清繼《隐入塵煙》後又一次形象上的突破,也是事業上的又一座巅峰,祝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