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7.9
前言:
看完才知道本片是王家衛處女作,我覺得風格已經挺成熟了-即便不是我喜歡的風格,但本片卻超出預期。
看之前我對王家衛還是有些抵觸心理的,不光是單純因為他的作品,也是因為他在國内(文藝圈)太受推崇和吹捧,對他則有些敬而遠之。
對王家衛的态度比較複雜很重要的原因是他本人的作品在文藝和商業、愛情和警匪之間暧昧擺蕩,在一二流之間徘徊。我不敢相信能拍出《春光乍洩》和《重慶森林》的人還會拍出爛俗的《繁花》。
簡評:
王家衛拍的警匪片(其他港片我沒看過)就像美國對黑幫和西部的戲劇化處理一樣,放大了其浪漫和神話色彩 ,營造出英雄主義/大佬情結。這種處理必然導緻和現實生活産生距離,不過是否必要嗎?在強化了某些東西的同時必然也導緻了一些東西被忽視。通過誇張的視聽手段渲染,甚至是直接的沖擊力營造出暴力美學和慘烈奇觀。如處在生死邊緣的人,錢财和生命似乎都輕而易舉可以得到或抛棄,而欲望訴求卻被凸顯強化-“隻想威風過一次,當一日英雄”。觀看這類虛構作品就像看成人童話,明知道是虛假的卻依舊選擇相信。
本片聚焦于香港底層社會年輕人混亂的生活,在情誼和殘酷現實之間的兩難境地;善惡的并置、霓虹都市和陰暗市井的反差。但風格和表達方式則和同樣描繪底層人物悲劇的《小武》大相徑庭。
這樣的作品評價容易兩極分化。總體來說觀感很強烈,一方面對視聽風格和狗血的劇情十分排斥,一方面強烈的情感體驗又深深吸引和觸動着我。本片像《阿諾拉》一樣混亂且爆裂,然而主旨内核卻隐藏于悲劇的另一面-深井中的悲憫與情感微光。關鍵在于,這樣的爆裂美學如何做到不過度、尤其是不能用直接的感官體驗吞沒了情感思考,不能将悲劇掩蓋了批判反思。
此外,還是覺得不如戈達爾深刻和純粹(原諒我用這個詞),個人總是處在被動的關系中,缺少個人主動的思考。
本片王家衛的質感已經有了,抽幀形成動畫的質感,強化了運動效果。不過那些做作的詩意句子實在無厘頭讓人出戲。對于營造大片場面和奇觀我覺得是做作,費力費錢還失真,本末倒置。
ps. 求名求利求情者難全,講求太多必然引起紛争,出來混沒有好下場…(有的話也拍不出來)
維度 ★(1-10) 備注
思想深度(學術文本價值) 7.7
個人感受(觀衆傳播價值) 8.0
社會/曆史/時代價值 8.2
叙事水平(文學價值) 7.7
技術完成度/美學創新(專業價值) 7.9
25.6.1 小西天
王家衛影展第一部
王家衛處女作的爆裂美學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觀感簡評
B+7.8/7.9在我看來是中規中矩的二流佳作,沒有真正的深度和新意。(左右的人占座還交頭接耳,哄堂大笑,完全不知道有什麼可笑的。)開場揭露的矛盾一邊是酒精代表的激情新生代,另一方面是被漠視的邊緣化老頑固。當看到男主落寞沉腐死寂的生 ...
簡評
A8.5遠超預期。雖非多麼偉大完美的作品,但打動我了,也找不到什麼可挑剔的地方,值得五星。首尾的紅外濾鏡質感驚人,結尾的公路鏡頭孤獨寓于霓虹的街景,頗有《出租車司機》和《春光乍洩》的味道。ps.這麼精彩的電影居然有人打呼噜。自開頭起 ...
A- 一刷8.45,瑕不掩瑜。二刷8.3/8.4,依舊是佳作。觀感和簡評大銀幕的清晰和沉浸感、被淹沒的體驗是難以估量的,能夠放大現實的真相,有着無以言表的感染和說服的魔力。(30-60分鐘睡了)前半程略顯平緩累贅,後面情節更為精彩。 ...
大銀幕二刷《薄荷糖》-簡評
A一刷8.5/8.6,二刷基本維持。上次看很有感觸,但緣于不了解曆史背景不明就裡,中途不夠專注,這次一樣中途犯困。初看已經是四個多月前了,當初隻看了個皮毛就開始六經注我長篇大論。本次抱着朝聖也是重估的态度而來,大銀幕重溫沒想到更為震 ...
觀感
B第一部戈達爾後期作品。暫且打三星,無法理解隻能感受。(說出來的都是nothing)無法感受那就不分析了。整體上比較清奇,很有實驗性。論文電影a study。黑幕和分屏,内在和外在聲音的交織,(回音)多聲軌的運用是最大特點。畫外音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