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這個劇我是本來是很喜歡的,在第14集之前,我一直追得很愉快并能給到4星。雖然在第8集出現了身世梗,但也認為是一般的韓劇俗梗爛梗,無所謂了。但在最後的兩集,太守美要競選法務部長,政敵的狙擊政略是:1,年青時非婚生女,未負養育之責。2,對兒子管教無方(兒子行為違法了,但其實挺好)。從女兒的角度上,她抛棄了孩子,未盡養育之責。從兒子的角度看,她沒能言行合一,不能給他一個“正義”的榜樣。作為一個母親,她要面對的是“責任”與“道德”的雙重要求。

乍一看這個很合理——“媽媽”不是應當有這樣的責任底線和道德底線嗎?接着邏輯轉換了下:如果沒達到這樣一個“好媽媽”的标準,那應該嚴格地進行自我反省,沒有一點資格當法務部長了。

但我又覺得很困惑,如果是一個男性,他要當官僚體制内的法務部長一職,那麼他像大禹一樣完全沒有承擔實際上的養育責任,三年過其門不入,是完全被理解的吧?兒子沒管好就是一票否決的大醜聞,好像也不至于……

在通俗文藝作品,就是要迎合以及規訓大衆的道德想象的作品裡,“母職”是對一個成為母親的女性的第一要求,如果她未盡母職,那麼将面臨着巨大的道德批判以及事業風險——這在一個前面還出現了為女性權益鼓與呼的段落的劇集裡,顯得頗為諷刺。

2.

回顧下太守美為什麼會陷入這樣的境況之中。當年大學時,她因為純純的戀情而懷孕,又因為現實的考量而分手——分手之時,因為男友的懇請,她生下了孩子,男友當時的承諾是:孩子隻是他想要的愛情的留念,在情感與生活層面上,他極度地需要這個孩子,作為他的人生的支柱,換言之,太守美并沒有這個需求,但也許是因為愛,以及某種欠疚與補償(因為劇情實際上是比較狗血的,隻能這麼找補)?她生下了這個孩子,為此付出的是兩年的時間和生育的風險。男方犧牲了自己的事業擁有了一個孩子(這是他選擇的人生,這個人生本身也是有價值和意義的,有親情和着落的),但在20多年之後,他依然義正辭嚴地譴責太守美“抛棄”了這個孩子,他索取了,他得到了,并且太守美還為此付出了時間和身體的巨大成本,但事實上,他内心從來都覺得太守美是“抛棄”了孩子,那麼,如果太守美不抛棄,豈不是就是他成功地用這個孩子綁定了白富美?(這裡我很誅心,事實上我也支持禹爸爸的生育權,他們雙方認同在禹父獨立撫養孩子的前提下,太守美僅負生育之責的話,我覺得他基于情感的訴求也可以被認可),但在對方承擔了生育責任的前提下,直接就将養育責任連帶上,生而不養是最大的過錯,這就非常地言而無信了——一開始他向太守養索取的生育,并以不養育為條件,但得到了生育後,他說不養育不行了,不養育就是原罪。

對于父母來說,生而不養确實是原罪,但是我們現在要回到“生”的意願上來。如果一個女性,她其實并沒有意願生,這個生為她帶來的隻是風險沒有收益,比如時間,比如學業,比如工作,她因為某種“生而不養”的承諾去付出自己的身體與時間了,最後反而讓自己落在道德深淵中,這是合理的嗎?

當年的太守美太年青了。她沒有意識到,對女性來說,“生而不養”不是一個選項。生了就必須養,養的要求是多重的,如果哪一塊沒做好,都将面臨沉重的指摘,這個指摘不隻來自于外部,還來自于子女,就像太守美,最後她面臨的是女兒與兒子的指摘。

3.

生的成本很大,是生死的風險與至少兩年(懷孕/生産/恢複)的身體投入,但比起養,生簡直還算不上什麼,養是日複一日的付出,是至少十八年的養育與教育責任,風險是,不一定養得好,教得好。因為年青女孩,她其實對生育和養育可能是一無所知的,可能是完全不勝任的。但隻是被推到了母親的位置上,而推她過去的是什麼呢?像禹爸爸這樣,因為愛情而希望太守美生孩子,應該是很少數。最大多數的,其實是人類社會需要源源不斷的孩子來完成勞動力的再生産,而女性是勞動力的生産工具。并且,連帶地,要承擔養育責任。

比如說美國的堕胎法案,中間有生命界限的争議,有宗教因素的影響,但女性為什麼有那麼龐大的堕胎需求呢?說實在話,兩年以及死在産床上的風險都可以冒,但在不合适的年齡,不合适的條件下生下孩子,是既負不好養育責任,又可能毀了自己的人生的。如果不允許女性堕胎,但是社會可以接過養育孩子的責任,甚至也沒有人一定要冒堕胎的風險。很多年青女性比太守美更清醒些:生而不養是不可能的,養是跟着生來的,這個責任有激素的,道德的,社會風俗的重重層面的加持,簡直是無處遁逃。電影《正發生》裡的女孩比太守美清醒得多,她隻有教育可以作為走向獨立的途徑,她沒法選擇為一個還未出生的胎兒去付出她的人生,她首先要自己受教育,要工作,才可能在擁有自己的人生的情況下去生孩子。

在不談誰來養孩子的情況下,隻談不能堕胎,無論用什麼生命的意義去掩飾,都是對女性的人生的漠視和剝削。

4.

回到太守美錯在哪裡,“生而不養”是她的錯。

但她更大的錯是:一開始就不該生。她天真地允諾了一份無法兌現的,有違“良俗”的口頭協議。

很标題黨地把養育責任寫成1000%,因為在太守美的女兒與兒子的訴求是加乘的,是聖母式的,是一種無限責任。

5.

身在一個父權制社會中,各種隐形洗腦來得猝不及防。在包裝成大女主的,為女權立言的作品裡,經常發現裡頭包裹着堅不可催的利男,以及标榜女權而隻是算計的女利。

我不是反婚反育保平安派,人生與命運都很複雜,包括這個劇集,如果是以前,我估計能因為最後兩集直接打一星,但很多事情,都是進行中的,複雜的,看到最糟糕的可能是什麼,最危險的處境是什麼,但還是有好的可能性,有思考與行動的餘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