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如何走出童年的邪典童話。看開頭的時候沒想到會這麼喜歡,樸實無華的鏡頭設計與調度,我帶着看流水線電影的心情往下看,卻着實被故事打動了
聖血是母親的信仰;是病象死前嘔出的污物——對性的可怖印象;還是刻在胸前的鷹——父權壓迫的象征。于是主角戀母,試圖變成隐形人,與母親融為一體。對性既渴望又抗拒,他會被身材與紋身女相似或者比自己強壯數倍的女人吸引,卻又将她們殺死。
“鴿子”大概象征着主角的美好願望(也許還有别的出現在他夢境中的:純白的雞、鵝),他想為摔跤女将死屍變為一百隻鴿子,打開棺材卻隻能看到存在于想象中控制自己的斷臂母親,那些鴿子早在童年被代表暴力與強權的鷹抓走。
但影片結尾卻是很童話的,男主最終受到同被壓迫的(想象中的)侏儒、小醜和(真實存在的)啞女的救贖,對母性的病态依戀最終随着他砸碎木偶“母親”而消逝,胸前那隻鷹也被啞女雙手捉出,變成鴿子飛走了。在警車燈閃爍的紅藍光中,他終于得以自由地伸展雙手,仿佛站在馬戲團的舞台的燈光中,也得以擁抱愛這一長期被壓抑、被扭曲的感情了,殘缺不全的靈魂也最終完整
I stretch out my hands to thee:my soul thirsts for thee like a patched land...
Teach me the way I should go,for to thee I lift up my soul.
馬戲團與魔幻現實主義适配度真的很高,覺得馬戲團音樂總帶給人一種“悲傷的狂歡”之感。艾瑪聾啞人的設定也太巧妙,讓她顯得更加純真美好,天使不言語的救贖,我會這樣形容。男主的演繹真的我見猶憐,脆弱的瘋狂,帶邪氣的柔美,男人的軀體,男孩的靈魂,非常打動人
聖血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Amarcord
被法西斯子彈擊中前鐘樓上的留聲機放着國際歌瘋子在樹上嚷嚷“我需要一個女人”瞎子喊叫着“它像什麼?”少年們在大霧和風聲中抱着空氣起舞我一下子背得建築工人的詩很好笑也太不好笑世界存在于幾個瞬間塵菌又飄起的時候或是雪被路燈照亮的時候你奇怪 ...
隻是一點感受
對于塔可夫斯基的電影,我一直傾向于感受而非解讀,也不想顯得虛僞和冒犯。他的語法是詩性而神秘的,有時給我一種恍在夢中之感,在這種時候,才得以聆聽寂靜,思索思索本身。也因為他的影片極其驚豔(好俗的詞,但恰當)的鏡頭設計,即使内容晦澀也不 ...
grandmother
影片所有角色都塗着白粉,大概是表現疏離。剛開頭的場景莫名想到小鳄魚愛洗澡,模仿性交,祖父母輩生下父母,父母從土裡鑽出。父母的配音都是狗叫——他們在草叢中像動物一般憑借本能交配,男孩從土裡鑽出。一次性沖動的産物,叫做孩子,這就是詭異的 ...
lola
《lola》有對于階級社會的諷刺與批判,大概也有法斯賓德的妓女情結(或是一貫以來對于被壓迫群體的同情),講述主角lola作為被壓迫的底層女性如何在與不同男人周旋中生存并做出抉擇戰後的德國經濟膨脹,社會生活腐敗、糜爛,沒人能夠在資本即 ...
我平生從未看懂一部電影,隻是去感受它們
《假面》是一部極端形式主義的乃至具有先鋒性與實驗性的電影,伯格曼在采訪中說道《假面》就像音樂,“無關看懂與否,而應感性地體驗”。電影開頭是一連串割裂的、詭異的意識流剪切片段,你很難具體地去分析這些它們,隻能感受其中所傳達出的那種模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