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高鐵上,一口氣重溫了一遍張同道的紀錄片——《文學的故鄉》 。從火車上的車窗一眼望去,一望無際的是起伏的山脈,零落的村莊和稻田,還有散漫的白雲。火車開往江西,穿越的大部分恰是農村。

和我正在看的紀錄片《文學的故鄉》,似乎有些呼應,我在紀錄片裡,看到了作家的故鄉,而那些故鄉似乎和我眼前飛速而過的風景,有着幾分相似,這可能是很多人曾經或者正在經曆的鄉村生活。

看完這部七集的紀錄片,火車也即将到達目的地。而我的腦海裡便浮現出了标題的這句話——“想要嘗試寫作,可以先看看這部紀錄片。”不過,當時我想到的不僅僅是寫作,包括大多數想要閱讀的人,都可以先看看這部叫做《文學的故鄉》的紀錄片。

《文學的故鄉》将鏡頭聚焦在中國當代作家中可以說最為出色的幾位——賈平凹、阿來、遲子建、畢飛宇、劉震雲、莫言。據導演張同道所說,之所以萌生這樣一個拍這樣一群作家的念頭,在于他發現像魯迅這樣的大家,卻沒有留下一些可供後人走近他的記錄片,他認為那是一種巨大的遺憾,所以他便開始記錄當代作家中的群體,避免出現類似于“魯迅”的遺憾。

這些作家的共同點,無一例外,都将他們的寫作,聚焦在某一個區域,在莫言看來, 那是作家的童年和青年時期成長的地方。賈平凹的商州、莫言的高密東北鄉、遲子建的東北、劉震雲的延津、阿來的嘉絨藏區,畢飛宇的蘇北水鄉。這些地方在他們的筆下成了他們的小說世界,成了滋養他們小說或者童年時期的地方。說是一個作家文學的發生地,文學的故鄉,自然也就恰到好處。

紀錄片試圖通過作家重返故鄉,去挖掘那些不為人知,或者隐秘的寫作線索,中間穿插着對于作家的采訪。那些在鏡頭下真實發生的故鄉,或者對着鏡頭對于文學的叙述和解說,共同構成了這部紀錄片的精髓和靈魂。而觀衆跟着作家的腳步,穿越在作家的故鄉和作品之間,也仿佛和作家進行了一場深入靈魂的對話和旅程。

在這樣的時代,通過文學和作家的作品,去挽救一些記憶,或者像莫言一樣,通過文學将故鄉走向世界,或許這就是文學的魅力,它能讓你實現空間和記憶上的位移,帶着你進入更加廣闊和遼遠的世界。

之所以我會說,如果想要嘗試寫作和閱讀,都可以先看看這部紀錄片。主要是因為以下幾點原因。一是這部紀錄片,給你展示了一個個作家隐秘的寫作脈絡和線索。他們回到故鄉,曾經回想起了很多在故鄉經曆的事情,而這些事情或者故事,将他們的小說結合起來,你會發現,這些傑出的作品,不是憑空來自于作家的想象,他們可能是像莫言一樣聽過的故事,又或者像劉震雲一樣,在故鄉的親身經曆,尤其是《塔鋪》,就是親身經曆後的創作。從這部紀錄片中,如果用心去體味,會發現,紀錄片給我們很多作家成長和寫作的隐秘的思路和創作的源頭,從中或許可以帶給想要寫作的你一些啟發。

二是這些作家的寫作,會給你一些精神上的動力和指引。尤其是計劃寫作的人,很多時候常常會陷入兩個境地,一個是無處可寫,一個是寫的不好就放棄。如果走進《文學的故鄉》就會發現,那些令我們驚豔的作家和作品,并不是像我們想象的一樣,是作家的天才,他們很多也是作家如苦行僧一般的生活,也是一次次經曆過退稿,一次次經曆過修改或者推倒重新來的過程。我印象中最深刻的,就是不止一位作家都談到,如果有一些零碎的時間,一個小時就用來寫作,半個小時就用來看書。尤其是賈平凹,在他的工作室一坐就是一天,這樣日複一日的寫作,才有如此高産的作品。而像阿來,或者遲子建,也提到他們寫作,不斷去查閱地方縣志,去走到文學的現場。所以看似作家的天賦,其實背後一樣經曆的是普通人經曆的在寫作上的困難和痛苦。所以,某種程度上,這部紀錄片就是給那些想要寫作的人,一些精神上的指引和動力。

三是這部紀錄片給每一個想要從事寫作的人提供了一些素材的源頭和寫作的視角。題為文學的故鄉,其實不僅是成長的地方,更應該表達的其實是文學的源頭。這對于想要寫作的人來說,或許也提供了一個寫作的源頭,如果不知道從何下手,或者說如果沒有了素材,那不妨回到故鄉,那些生長的地方,一定隐藏着諸多的寫作密碼。

其實,之所以像莫言他們的故事會聚焦在農村,是因為他們都是從農村出來,那裡滋養了他們。而對于那些城鎮成長的八零後,九零後,城鎮依然是一塊書寫的極好的視角,比如像七零後作家路内,就将小鎮青年的故事,寫的異常華麗與香甜。

最後,我想說的是,如果沉浸下去看這部紀錄片,或許會喚起你寫作的熱情。就像這些已經走向世界的作家一樣,當他們回望來時路時,發現或許再也寫不出那樣的作品,但那些文字,永遠的記錄了當時寫作的心境,内心世界和思維裡的風起雲湧。他們成了一個人歲月和生活的見證者,并且将這種經驗,帶給了無數讀者,這或許也是寫作的魅力之一。

當然,如果說此時,你不知道找什麼作品來閱讀,那自然就可以找上面的作家來讀。他們的作品都充滿着各自的風格,但無一例外,他們在語言藝術上的探索,足夠普通讀者高山仰止。而且這些作家,大部分都有作品集,比如莫言、劉震雲、畢飛宇、遲子建等等,如果不知道從何開始閱讀,那可以從他們讀起,那麼美麗如精靈飛揚的文字,說不定會激發你傾訴的欲望和表達的沖動。

最後,在看完《文學的故鄉》之後,也可以看看另外一部文學的紀錄片《他們在島嶼寫作》,聚焦的主要是港台的作家,各個也是名家,而且每一集時長更長,走入作家的内心更加深入。不過,如果比較關注大陸的文學,自然可以先看《文學的故鄉》,相對來說,《文學的故鄉》體量更小,而且穿插在故鄉的這樣一個主題,看起來更加親近可感,兩者結合起來讀,或許可以幫助你走進中國當代最傑出的作家們的文學世界。

因為紀錄片限于時長,還删除了很多内容。如果想要了解比較全面的這些訪談,張同道還主編了一本《文學的故鄉訪談錄》,感興趣的可以把書一起買來看看。或許能夠從訪談中,獲得更多意外的收獲,或者從作家的對談中,受到更多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