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的故鄉(2020) 文學的鄉愁

導演:張同道

主演:主演:賈平凹/阿來/莫言/劉震雲/遲子建/畢飛宇/何丹萌/陳思和/賈夢玮/李育善/竹子/陳曉明/孫見喜/木南/賈栽凹/安博蘭

語言:漢語普通話

類型:紀錄片

上映日期:2020-07-20(中國大陸)

中國大陸 50分钟

文學的故鄉(2020)的劇情介紹

中國當代文學已經成為世界文學版圖的重要風景,像莫言的《高密東北鄉》、賈平凹的《商州》、劉震雲的《延津》、阿來的《嘉絨藏區》、遲子建的《冰雪北國》、畢飛宇的《蘇北水鄉》。這些文學風景植根于中國大地,吸取了中華文明的精華,豐富了世界文學的版圖。從2016年夏開始,北京師範大學紀錄片中心主任張同道率團隊曆時兩年,跟蹤拍攝了6位作家回到故鄉,回到文學現場的曆程。攝制組也遠赴日本、美國、歐洲多國,采訪了30多位漢學家、翻譯家、出版家、諾貝爾文學獎評委等國際知名專家,記錄下中國文學向世界傳播、莫言摘取諾貝爾文學獎的曆程。
《文學的故鄉》分為《莫言》、《賈平凹》、《劉震雲》、《阿來》、《遲子建》、《畢飛宇》六部。曆時兩年,從冰雪北國到南方水鄉,從青藏高原到膠萊平原,《文學的故鄉》攝制團隊跨越秦嶺和黃河,跟随作家們回到故鄉,揭開他們創作的秘密。
節目特色
《文學的故鄉》主創追随6位文學大家,回到他們出生的村莊,回到文學創作的現場,還原他們的童年往事和創作曆程,揭示了他們如何将生活的故鄉轉化為文學的故鄉。

文學的故鄉(2020)的短評

  • 支離疏

    這部紀錄片非常能代表主流作協系文學的樣貌,故鄉,母體,尋根,時代記憶什麼的。至少對我來說,這是一套非常落後無聊的文學觀。大家發現沒有,這幾個作家對故鄉那麼迷戀全因為對母親或母系家長的懷念,無一例外。而故鄉,不應該純然是母性的,不應該是回歸與落腳的,這是局限,更不應該膠泥于地理空間。賈平凹莫言他們還在執意地機巧地構建故鄉文學王國,非常功利,也非常荒唐。最喜歡阿來那集,至少與故鄉之間是恩怨情仇的,沒那麼澎湃的繁衍崇拜。這一輩作家,被時代吃得死死的,其實有點可悲。好作家處處是故鄉,哪兒來那股大碴子味兒。

  • 37°2

    很喜歡遲子建和畢飛宇的訪談,有一種遊離于庸常生活之上,虛實之間的感性和靈性。

  • 伊夏

    隻看了遲子建。隻想看遲子建。四星都給她。建議為她單獨拍個系列。

  • 阿孝咕

    關中勞模賈平凹,
    川西浪子名阿來。
    東北少女遲子建,
    蘇北頑童畢飛宇。
    河南老鄉劉震雲,
    山東憨漢管谟業。
    作家和他們的故鄉。建國以來,最優秀的文學都是起源于農村,作家們也在孜孜不倦地書寫故鄉的風土人情,書寫時代的變遷。出名以後不忘提攜發小的賈平凹,對故鄉又愛又恨的阿來,知書達理,樂觀曠達,淡然面對生命中的生離死别,卻又朝氣蓬勃的遲子建,畢飛宇舊地重遊,面對闊别已久的小學同學,别來滄海事,百感交集,無語凝噎,恍如隔世。劉震雲見過大世面,生活卻十分簡樸,為人謙虛不擺架子,低調謙卑的莫言得益于父親的言傳身教,遂成一代宗師。個人命運的轉折,大概可從一些細枝末節中初見端倪,或許是孜孜不倦地看着報紙上的字,或許是沉迷于觀察周五的人和事,很難說明是天分驅使他們,還是他們成就了天分,沒有餘華非常遺憾。

  • Timelessack

    大概其拍了個氛圍,懷舊情緒沖掉了文學表達。實際上看到衣着得體的大作家們再次站回各自的村莊,樸素的鄉民對他們露出既熟識又隔膜的樣子,故鄉的立足點已經開始變得可疑。不知道此時重新拉扯起鄉土文學有何用意,或許隻是想湊齊幾個大作家,安個有讨論範圍的命題,不鹹不淡地交待一下吧。

  • 胖虎biubiubiu

    遲子建的語言太美了

  • 叢林宜歌

    看了三集,尬得看不下去,一篇友鄰長評寫出了心裡話:紀錄片裡毫無文學性,而且不見情感和思想,就是一個一個成功人士(作協主席,大學教授)返鄉記,主人公幾乎都處于失真狀态,遠沒有他們在自己的作品中真誠。阿來那一集,字幕連揚雄的姓都搞錯成楊雄,劇組完全不讀古代文學的?建議學習一下台灣導演的《他們在島嶼寫作》。

打開App,看更多熱門短評

文學的故鄉(2020)的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