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0日晚,愛奇藝《樂隊的夏天》迎來收官戰,在最後一次舞台上,馬東揭曉了Hot5樂隊的排名,可似乎大家并不在乎。所謂“夏日音樂派對”,仿佛大型蹦迪現場,樂隊、樂迷,所有人隻想盡情釋放自己,享受這一刻,讓今夏因樂隊而起的燥熱和熱血上升到極緻。

子健唱到嗨處直接翻滾到了人群中,盤尼西林《紫羅蘭星斑》點燃全場後,連樸樹都在跟着旋律一起搖擺。極緻現場感染力下,彈幕滿屏都是“得勁”,但同時,更多是“舍不得說再見”。

在國内,《樂隊的夏天》是首次将觸手伸向樂隊和獨立音樂人的超級網綜。

《樂隊的夏天》自開播以來掀起了國内樂隊音樂和文化熱潮。根據雲合數據發布的2019年H1上新綜藝熱播榜顯示,《樂隊的夏天》百度搜索指數峰值為845825,成為2019年上半年上新綜藝中單日搜索指數最高綜藝。此外,節目獲得大衆一緻高口碑好評,豆瓣評分高達8.7分,節目中的十多首樂隊音樂作品強勢登陸QQ音樂巅峰人氣周榜、酷我音樂華語榜、抖音熱搜等多個音樂平台榜單。

一直活躍在小衆圈層的獨立音樂和樂隊能迸發出這麼大的能量,超乎想象又似乎在情理之中。獨立音樂和樂隊們蓄勢已久,它們隻是缺少一個平台走向大衆而已。

樸樹說,樂隊等這個夏天等得太久了。

誰說不是呢?

但是,等得太久的其實不止樂隊,還有整個音樂市場、樂迷。這個夏天,樂隊帶來的驚喜和影響,已經遠不是“懷舊”一詞便能概括的了,正如白岩松所說,這個節目不是懷舊,是做給未來。

濃縮中國樂隊30年變遷史,“合家歡”連接兩代樂迷

《樂隊的喜天》中的31支樂隊,成立時間從1989年至2019年不等,集結了“老中青”三代人,時間跨度不可謂不大。31支樂隊中,有痛仰、反光鏡、新褲子、旺福這些成立了十多年的老牌樂隊,也有盤尼西林、九連真人、Click#15這些新生代力量。在新老樂隊的碰撞和交流中,中國樂隊30年來的濃縮變遷史也浮現在了觀衆眼前。

1989年成立的面孔樂隊,是節目中資曆最老的樂隊,面孔成立以來不僅創造了搖滾專輯的銷量奇迹,也見證了中國搖滾的黃金時代。樂隊中的傳奇人物歐洋就是94年紅磡“搖滾中國樂勢力”演唱會的參與者和見證者,談起紅磡時,歐洋總是難忍淚水。

90年代,“搖滾教父”崔健橫空出世,一首《一無所有》響徹工體,點燃了70、80後的搖滾信仰,成為幾代人關于中國搖滾樂的記憶。90年代短暫的輝煌之後,中國獨立音樂和搖滾樂開始經曆危機,雖後來的北京新聲也被稱為一個嶄新的時代,但影響力已經大不如從前。

這也是為何,當過往峥嵘歲月的影像出現在節目中時,觀衆們難免熱淚盈眶。《樂隊的夏天》,就像是一封寫給中國獨立音樂的情書,它仿佛又帶着樂迷們回到了那個令人心潮澎湃的歲月。

被樂隊點燃的夏天,嗨起來的不僅是追随着潮流文化的年輕人,還有已經邁入中年的70、80後。據數據顯示,觀看《樂隊的夏天》的用戶18-35歲占絕大多數,其中25-30歲占比稍高,而18-24歲群體漲幅十分明顯。微博參與節目讨論的人群更是以“一二線城市”、“95後”、“單身”、“夜貓子”為特征。

此外,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樂隊的夏天》18歲至24歲的觀衆占比為25%,25歲至35歲的職場人群才是主流受衆,占比近6成,值得一提的是,36歲以上受衆也有近10%,相比同類綜藝,《樂隊的夏天》已成功實現受衆年齡層的破壁。一段網上廣為流傳的視頻裡,嶽父和女婿兩人看《樂隊的夏天》時摟在一起搖頭晃腦,好不歡樂,這種合家歡屬性也是大多同類綜藝中極為少見的。

這檔突破年齡圈層的綜藝,帶給年輕人的可能更多是熱血,但帶給中年人的,卻更多是熱淚。就像張亞東聽完盤尼西林的《New Boy》後抹淚,大概也是因為回想起了他和樸樹在地下室做專輯的歲月,回想起了那個熱愛音樂的年代。

如今,當初的痛仰、面孔都早已不再年輕,但他們依然在舞台上呐喊着、嘶吼着,瘋瘋癫癫地唱着激情與理想。有網友道,之所以和張亞東一樣落淚,大概也是因為人到中年,開始慢慢品嘗老去的滋味,看着樂隊在舞台上永遠少年、永遠熱血,就覺得自己找到了安慰劑,找到了繼續前行的力量。

對年輕觀衆而言,他們很多人對崔健、紅磡體育場、魔岩三傑這些一個時代的标簽或許并不陌生,不過關于那個年代搖滾樂的憤怒、叛逆根源卻或多或少缺乏了解。但他們可以與盤尼西林、九連真人、Click#15這些年輕樂隊共鳴。“新樂隊的身上,有着搖滾樂的狂熱靈魂,但和90年代不一樣的是,他們關于世界的思考沒有那麼聲嘶力竭,更為平靜,這是我更喜歡的。”有90後觀衆如是說。

樂隊人氣幾何式增長,推動獨立音樂走向更遠

這個夏天,31支樂隊的命運都被悄無聲息的改變了。

節目播出後,樂隊的關注度和人氣呈幾何式增長,新褲子樂隊微博粉絲距播出第一周對比漲幅102萬、刺猬樂隊微博粉絲對比漲幅100萬、盤尼西林樂隊微博粉絲對比漲幅88萬。與同檔期音樂類節目對比,《樂隊的夏天》單月朋友圈歌單分享量TOP1,累計破100萬次分享。此外,刺猬、新褲子、盤尼西林的歌曲分别被應用于《跳舞吧!大象》《動物管理局》等電影和網劇中。

樂隊從小衆走向大衆後,也有不少看客表示樂隊商業化程度提高後會變得流俗,這種說法對樂隊而言顯然是不公平的。商業化能為樂隊帶來的,無疑是更好的創作基礎和環境,隻有讓真正有才華的人憑借音樂就能過上好的生活,而不是空談理想,獨立音樂市場才能出現更好的作品,才能湧現出更多新鮮血液。

相關統計顯示,在當下的音樂市場,月收入1萬以上的音樂人,占比不到5%,68.8%的音樂人在音樂上獲得平均收入低于1000元,有的樂隊甚至靠衆籌才能出專輯。收益無法反哺産出,已經成為了制約樂隊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

《樂隊的夏天》的31支樂隊中,不少樂隊都過得很清貧,Click#15做樂隊很多年,但平均每個月收入僅1000元左右,參加節目後很多觀衆甚至想給他們打錢;新褲子和反光鏡PK時,彭磊不想輸的原因是自己的樂隊要養的孩子比對面多。為了賺錢維持做音樂的開銷,很多樂隊成員都有搞副業,刺猬樂隊主唱兼吉他手子健曾是程序員、盤尼西林的熊花是某網絡平台運營、九連真人主唱和副主唱是學校老師。

刺猬樂隊的子健在知乎回答“《樂隊的夏天》播出後,樂隊的生活會有哪些改變”這一問題時說:以後再也不用上班了。辛酸之情溢于言表,因為要一邊上班一邊外出巡演,子健的每一份工作都很難長久,石璐就曾打趣:“全中國的程序員,都是他們樂隊吉他手子健的同事。”

但現在,他們很多人終于不用再兼職做音樂了。節目播出前,刺猬樂隊每年演出不到五場,現在每周至少兩次表演;Click#15演出費漲了3倍;皇後皮箱10城巡演票務售罄、旺福、刺猬、皇後皮箱專輯斷貨。此外,樂隊的商業價值也在不斷提升,《樂隊的夏天》播出後,31支樂隊不僅吸引了vogue me、潮流志、GQ、Elle、時尚芭莎等時尚媒體高度關注,樂隊的影響力也被衆多品牌主所看好,目前,涵蓋汽車、手機、快消、體育等10餘商業品牌與樂隊達成合作。

可以說,《樂隊的夏天》真正連接了樂隊的理想和現實,它是樂隊走向更大商業市場的核心載體。從産業層面而言,《樂隊的夏天》不僅将通過周邊、版權售賣、線下演出、經紀等為樂隊創收,愛奇藝和米未傳媒也将聯手摩登天空、太和音樂集團等音樂平台,以及200多家規模型的Livehouse主理人,繼續激活大衆Live life生活方式。

産業鍊上中下遊齊發力下,《樂隊的夏天》将加速中國獨立音樂産業走向成熟化、規範化的進程,也将加速樂隊市場的新陳代謝。節目收官時,《樂隊的夏天》“樂夏巡星計劃”已經開啟,第二季,勢必也會有更多寶藏樂隊被挖掘出來。

讓更多人看到樂隊,讓樂隊成為年輕人新的選擇

長久以來,國内音樂綜藝聚焦的都是大衆流行音樂,中國獨立音樂發展30年左右,市場一直缺乏平台讓大衆了解獨立音樂、了解樂隊。直到一直以來擅于用超級網綜引導青年文化潮流的愛奇藝,在說唱和街舞之後,将目光放在了樂隊身上。

刺猬的子健在收官時感慨,《樂隊的夏天》“加重”了樂隊這兩個字的内涵,讓人覺得樂隊是一個該被重視的存在。但更重要的是,節目為這個時代的音樂帶來了新的活力。

《樂隊的夏天》想讓更多人看到中國優秀的音樂人、有态度的樂隊,就像背負着一個潛在的使命,這也與不少樂隊來參加節目的初衷是一緻的。曾有人說,以痛仰的資曆,不需要來參加綜藝,但高虎說他們也有使命,那就是做一座橋梁,讓更多的人認識樂隊,認識搖滾樂。

樂隊需要“入世”,需要被了解,不止是痛仰的想法。新褲子的主唱彭磊講過:“我們曾經特别堅持反叛,就是要與衆不同,我們曾經寫歌都是給自己聽的,一直到了近幾年,為了繼續向前走,才開始注意到音樂是需要被更多人理解的,隻有先被更多人聽到,大家才有機會知道這個樂隊的音樂到底好不好。”

痛仰和新褲子成功了,他們的樂隊更紅了,他們的音樂也被更多的人聽到了。但這個夏天,《樂隊的夏天》捧紅的不止是一個個樂隊,也不止是一個小衆的音樂流派。

知乎網友@菇涼說:“《樂隊的夏天》帶給我的是:它讓我明白,不管是唱歌的,還是聽歌的,音樂本身是人們選擇去解構這個世界的手段。我自己本身是人生的悲觀主義者,所以我喜歡那些不甘于向生活低頭的人,也因此,我喜歡刺猬,那首《火車駛向雲外,夢安魂于九霄》讓我眼睛一度酸澀。”

31支樂隊,他們都在用自己的歌曲和理念,來探讨關于樂隊、關于生活的内核。樂迷們聽着《再見傑克》《我們的時代》《二十一世紀,當我們還年輕時》熱淚盈眶,感懷的不止是歌曲本身,而是獨立音樂、搖滾樂的精神内核,這些人不服輸、不屈從、做自己、有朝氣、夠灑脫、有憧憬,這些藏不住的美好,才是最令人着迷的東西。

《樂隊的夏天》剛開始時,很多人都覺得這是一個懷舊的節目,但就如白岩松所定義,它其實是一個與明天有關的節目。本質上來說,《樂隊的夏天》以綜藝的形式、以樂隊音樂及其文化的獨特性對潮流文化進行了創新表達,為新青年文化打開了新的窗口。

如今,國人音樂消費結構快速升級,80、90後開始成為娛樂内容消費的主力人群。對80、90後來說,他們對音樂的需求更加個性化,獨立音樂的出圈,不僅為他們帶來了更多元的選擇,也引起了新時代年輕人的潮流生活方式,讓樂隊成為熱愛音樂的年輕人的一個新選擇。

《樂隊的夏天》掀起的,不止是這個夏天的懷舊風潮,不止是産業層面的進化,它也将為如今正走在獨立音樂道路上的年輕人帶來力量。一代人終老去,但總有人正年輕,樂隊永遠存在,永遠薪火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