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7.4-7.5
導演很努力,我也努力了,我們不合拍,僅此而已。無法說服更無法打動我。
前半程迷糊,沒看進去、不知所雲,後半程看進去了也無感。
第3.5部是枝裕和,早有耳聞,無奈依舊平淡乏味。日式-清新-溫情風,屢試屢挫,歸根結底還是找不到個人的情感共鳴。
雖然風格和内容都和預期相差無幾,但仍覺得缺少時間的維度和真實的質感,沒有小津的情感細膩和深度,反倒是一股《小森林》的味道。(難道是和高清彩畫有關?)
由于是漫改,叙事情節和鏡頭安排都刻意(即便有合理性)。無焦點的多線平推,不如拍成電視劇。群像刻畫細膩但不精,浮于表面(由于女性角色也很難帶入吧)。
選材方面,小趣味、小時光怎麼拍也難逃平淡流俗。無非是小确幸和小遺憾,小歡喜和小牢騷。離不開愛情、死亡、柴米油鹽。或許是文化原因,在禮俗、人際等種種束縛下人物謹小慎微。
更關鍵的不僅是瑣碎,而且太過清潔。在經過編排、濾鏡和雕琢下,現實的紋理都被磨皮和美化了,導緻一種再現的失真。溫情的基調下,創傷都被撫平,裂痕也被彌散,不再有什麼情感的縱深。
碎片化的散文風,喪失了整體的詩韻。真正的佳作應該要麼是對生活的紀實、要麼是戲劇化的提煉,而本片則屬于“拍攝的戲劇”、暧昧不清。一方面試圖把“真實”的碎片零散拼湊,另一方面又試圖依據某種方法描畫特定的主題和題材。再現真實和服從形式,不是錯上加錯也是水火不容。
視聽方面也沒什麼新意,音樂侵蝕了影像的質感。
另外,也許是睡了一段,角色和家庭關系始終沒捋清。
創作啟示:要以一個主人公的心理作為内在主線,不能僅僅是客觀從外部描繪群像。要麼走絕對的紀錄片路線,杜絕預先編排和過濾;要麼在精良編制的基礎上折射出心靈空間的縱深。
要注重關聯整體的真實,而非局部細節的真實,但打動人的往往是瞬間的力量。
維度 ★(1-10) 級别
個人感受(觀看價值) 7.2 B-
思想/社會/曆史/時代價值 7.3 B-
叙事水平(文學/文本價值) 7.5 B
技術完成度/美學創新(視聽效果) 7.8 B+
選角/表演 7.6 B
25.6.16小西天
提前到場,遺憾離場。
輕吐槽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大銀幕重溫-再評《紅高粱》
評分:B+,保持初看的7.6(3.8/5)前言:想當初在老家大棚裡拿着pad看的,體驗很一般,這次終于在大銀幕重溫。時隔九個月,對電影的理解果然發生了質變。評析:大銀幕上觀看,優點和缺點都被清晰地放大。首先是劇作的痕迹比較重。這與文 ...
這不是電影!
評分:C,5-6。簡評:看的第四部格林納威,沒想到能差到這種地步(同時把莎翁也糟蹋了),再次挑戰了我的底線。幾乎是我電影理念和創作不折不扣的反面教材。電影橫跨音樂、繪畫、建築到文學,這次又加上了戲劇元素。不同于塔可夫斯基、布列松、林 ...
意大利村莊的紀實史詩-從土地到上帝
評分:A-8.4暫且保留,打四星。前言:友鄰評分高達9.3、碼了許久沒舍得看的神片,到今天的契機才看,也是順理成章。其一原因是按照導演的作品順序正好看到了奧米爾這部。其二是在梳理意大利電影的線索,也剛好看完了羅西裡尼的前十年作品,算 ...
一雙鞋,一段路,以童真丈量世界—評析《何處友家》與《小鞋子》
公衆号圖文版:“一雙鞋,一段路,以童真丈量世界”——佳片導賞《何處友家》與《小鞋子》 - 微信公衆平台引言:本文将從不同角度評析兩部伊朗影史上的經典作品,一部是著名導演阿巴斯的成名作《何處友家》,另一部是十年後馬基德的成名作。二者在 ...
觀感-劄記
簡評:B-,6.5+第一次看了半截棄了,拖拖拉拉一個星期、零零散散看了四次才看完。沒什麼體會,隻覺得形式過僵、故弄玄虛,實在空洞無趣。色彩、構圖,畫中畫、框中框。極緻的清晰和幹淨,(和作品中繪圖師一樣)每個畫面都經過精心嚴格的控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