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風格化的《地兒》獲獎的消息,絕對會給心懷電影理想的學生和非科班的青年創作者們帶來了一種強烈的肯定與鼓舞,耐心打磨内心那個深刻的故事,憑着勇氣與實力,戛納那“地兒”,五千元足以抵達。

憑實力,戛納那個“地兒”,五千元可以抵達

作者:路過

編輯:張勞動

在剛剛結束的第75屆戛納電影節上,一部由河北科技大學的學生李家和編劇和執導的短片《地兒》不負衆望,成功斬獲了基石單元的二等獎。

近年來,華語短片在戛納電影節頻頻嶄露頭角,如邱陽《小城二月》、魏書鈞《延邊少年》等都拿出了中國新生導演的實力與态度,這次李家和與他的《地兒》同樣展現出了獨有的氣質。在未觀賞到這部《地兒》之前,李家和所在的六人團隊與短片的低成本花費已被誦為一段佳話,作為初出茅廬的青年電影人,僅憑五千元就完成了整部片子的拍攝與制作,實為罕見。除了很“經濟”之外,短片《地兒》究竟憑借着何種巨大的魅力征服了戛納電影節的評審們,斬獲了這一成就,已經讓無數影迷“虎視眈眈”了。

...

圖源:李家和微博

通過美術考入河北科技大學後,李家和本意并非要成為一位導演,卻因一次意外擔任了劇組的導演職責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鼓勵,此後他正式開啟了自己的導演之旅。而其大學所修的攝影專業,也讓“非科班”的他也有了自己的導演特色——在拍攝時講究畫面的構圖與美感,對鏡頭嚴格把關,以及影像的色彩與影調的營造也得益于這位導演對美術的感知度與把控力。

...

《地兒》中的畫面幹淨、簡單,看上去景與人略有單薄,細細推敲又絕不缺乏内容上的細節設計,如開場的鏡頭,在華北平原上,一根伫立已久的高高的煙囪之下,一位黃昏的來客來到村莊,叫醒了一位熟睡的朋友,一切由此發生,在視覺裡的平原與煙囪似乎是無過多意義的前後景,随着人物關系的演進,才會逐步在這個故事中它還有着更多耐人尋味的涵義。此外,基于對家鄉生長環境的熟悉,李家和逐步把《地兒》這個小故事講出了獨特韻味,一番小事件被調度出了節奏上的層次感,張弛有度中做到了慢中有進,由攝影機一點點進入人物内心深處,在尾聲處達到了高潮。

在《地兒》中能看到李家和受到了許多電影大師的影響,例如他的偶像韋斯·安德森就是一位極為擅長把色彩與構圖結合運用的導演。但李家和的厲害之處在于,他善于融入自己的思考,在受到電影大師的熏陶與啟發中學到了提煉精髓而非技法表象,把色彩的表現力真正融入到了自己的故事背景和人物裡,透過色彩的對比與變換勾勒出了一個平凡小人物的生活困境。

...

河北故事,乃至華北故事應該如何被講述?是近些年來伴随各地的地域/地區電影而萌發出的文藝創作問題,一個城市或鄉鎮的标簽也難免會被貼入導演在拍攝家鄉的作品之中。無論是前兩年的電影《平原上的夏洛克》,通過黑色幽默式的調侃呈現出的可愛河北鄉村;或是萬能青年旅店樂隊唱着“夜幕覆蓋華北平原,憂傷浸透他的臉”裡的河北;亦或是從河北傳媒學院走出的李洪綢影視劇團隊,不斷刷新“河北”影視人的業績……那在李家和的眼中,“河北”是個什麼“地兒”呢?

這地兒的人一樣有夢想,有堅持,有掙紮。這個“地兒”有着無限平原,也有一根時刻提醒人邊界的煙囪。不得不說,李家和在《地兒》中推進故事的叙事邏輯巧借“平原”景象,延伸至了更值得揣摩的文化語境中去,片中以主人公“光頭”和他的朋友二人間的人物關系為明線,而“光頭”與角色“模糊”似有若無的對話則為暗線。随處可見的“煙囪”是北方化為虛有的最具代表性的一種意象,正是它的存在時刻提醒着,河北乃至華北所在的這片“北方”像是一片巨大巨大的平原,沒有人能真得走的出去。

...

片中出演的三位主演“光頭”、“朋友”和“模糊”均為非職業演員,在鏡頭中呈現的台詞與方言的使用卻并不顯得刻意,兩位關鍵人物的台詞與對白均是極為生活化的口語語言,且作為人物行動的解釋,他們質樸、原生态的語言表述方式是極為令人信服的。居住在平原深處村莊裡的失意中年人,最迫切的念頭便是重新開始的機會和從頭再來的勇氣,這類人物的痛苦正來自于片中通過對話談及的矛盾,他的心裡是一片荒原,無地可去,無處可逃,但他在尋找,而在與朋友的傾訴之中感受到的則是無盡嘲諷甚至侮辱,人物自我掙紮的狀态被拍攝的淋漓盡緻,“光頭”這一角色賦予了《地兒》全片中最為打動觀衆的情感,即是其于此之中仍有企圖去抵抗與改變的沖動。

...

《地兒》中反複強調着影像的冷暖色調對比,透過導演對線條與門框感的靈活構圖,貫穿出了一種博爾赫斯筆下的時空模糊感與混沌的錯覺,甚至在這個地方,發生的這樁離的事件中,有一個從不被攝影機正面拍攝,難以為觀衆所辨認出的面孔直接被稱為“模糊”。在思緒的淩亂中,人物在清冷的藍色與暗淡的黃色窗戶間走位,移動,以其人物行動牽引着情緒在夢境與現實間穿梭與變換。身旁朋友的對生命的漠視态度,讓失意男人生平第一次如此發自深省地審視自己的人生,從這扇“非冷即暖”的窗戶前,世界并不如對稱式景象般和諧,而是莫大的不平衡。李家和把鏡頭凝聚在兩個男人的行動調度上,強烈的明暗對比畫面中是一次靈魂的飄蕩與拷問,男人穿過幽靜的窗口,把博爾赫斯式的并置時空折疊入影像之中。

作為一名新青年導演,李家和本人心裡非常明确地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其本人也在訪談中表達過内心的激動與喜悅,戛納電影節對所有導演而言,都是一個巨大的平台與榮譽。這次短片作品獲獎,是李家和第一次參與到電影節活動之中,平時假期中的他并沒有把精力耗費在喧嚣的環境之中,而是利用時間花在平時的美術教學實踐裡,不斷完成自我積累。相信,在創作《地兒》之後,他将會有更多的佳作出現,這位導演的未來可期。

...

片中的“光頭”不知會通往何地,但李家和已帶着《地兒》,抵達了他的必經之地。
戛納電影節的電影基石單元作為一個學生單元,旨在挖掘全球電影類院校的學生作品和電影新人,本屆戛納評委在1500多部投遞作品中,評選出《地兒》為基石單元二等獎,無疑肯定了李家和作為一名年輕創作者對于現實的關注。而低成本、風格化的《地兒》獲獎的消息,絕對會給心懷電影理想的學生和非科班的青年創作者們帶來了一種強烈的肯定與鼓舞,耐心打磨内心那個深刻的故事,憑着勇氣與實力,戛納那“地兒”,五千元足以抵達。

...

關于《地兒》

導演: 李家和
編劇: 李家和
主演: 蔺康靖 / 紀建 / 楊祿鵬 / 王莺歌 / 季立波
類型: 劇情 / 短片
制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 2022-05-24(戛納電影節)
片長: 24分鐘
又名: Somew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