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新浪潮# 德拉侯米拉處女作即禁片。影片描繪了一個在職軍官混亂迷惘的精神生活,并最終導緻了星期天夜晚的自殺。對法國新浪潮的模仿痕迹比較濃重,以意識流的剪接手法對《去年在馬裡昂巴德》進行某種回應。觀感兼具高度智性與感官震撼,通過突兀的閃回結構建構起存在主義的零碎片段的景觀,具體手法有:唐突的推拉/變焦鏡頭;戈達爾式的跳切;快速橫搖;怪異的音樂;波浪形的畫面;直接電影式的手持攝影。這種體驗也在構圖技巧上有所體現。在男主角早起不久後,來到了一個長廊式的走道,拿着皮鞋向窗外的貓比劃着。運用“期待式”的鏡位,展示歐内斯特的縱向運動過程,從而渲染出自我的無力感,面對生活不知所措,期待着以強調自尊心來獲取某種尊嚴與價值,然而這種努力的在場行為最終仍以失敗告終。

影片的符号能指同樣惹人注目:将槍靶與主角歐内斯特并置,暗示了死于槍下的結局;左輪手槍的槍聲常常異軌于畫面,制造聲畫間離的詭異畫外音局面。直搖鏡頭也常給予影片某種第三方的作者評論,例如在主人公施舍給乞讨的小女孩50克朗後,主人公開始懊悔糾結,責備自己太蠢,這時攝影機上搖攝有基督十字架建築,似乎是寬恕或贊美了其行徑,也進一步強調了主角表象上的沖突:願意對一個女孩伸出援手,卻毆打愛他的女酒保。


同時很難得地,德拉侯米拉在片中不時插入的含糊不清的暧昧性的字卡制造了文本上的間離效果,也是捷克新浪潮中少有的使用布萊希特式陌生化手法的作品。影片被封禁的原因或許在于主角不穩定的玩世不恭的性格特質,有醜化軍隊的嫌疑,海灘上被馴服的民衆也明顯諷刺了共産主義。